人民政協應增強推進兩岸和平發展的作用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在十天的會議中,與會人士經過充分的民主協商,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的一系列政治文件,選舉產生了國家領導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是一百多年來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奮鬥犧牲換來的成果,它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六十年來,人民政協與人民共和國同步高歌奮進,一直繼承和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著執政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承擔著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的重任,紮實有效地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切實發揮好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昨日,北京各界代表隆重集會,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六十周年。胡錦濤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在彰揚人民政協六十年來的成就的同時,總結了四條經驗,並提出了五點要求。這五點要求,對加強執政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推動人民政協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鞏固中共的執政地位,具有重要意義。而作為長期關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我們,對其中第四點「繼續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貢獻力量。人民政協要貫徹中共中央對臺工作方針政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積極拓展同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的聯繫和溝通,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領域拓展,使兩岸同胞聯繫更廣泛、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推動兩岸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向前發展」的論述,尤感興趣。

實際上,人民政協在貫徹中共中央對臺工作方針政策,開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工作中,應是一個「利器」。只要我們正確地、恰當地擺正「新政協」與「舊政協」的關係,利用「新政協」是從中國國民黨主導的「舊政協」中脫胎而出改造過來,相信對於進一步貫徹落實「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強化「國共平台」,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至是國家統一,將會起到特殊的積極作用。--了解中國現代史及當代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曾經存在著一個「舊政協」。──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進行了著名的「重慶談判」。中國共產黨在談判中提出了「召開各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物參加的會議,成立舉國一致的民主的聯合政府」的政治訴求。經過四十三天的談判門爭,最終迫使蔣介石簽定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亦即著名的「雙十協定」。根據這個協定,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政治協商會議」〔即後來所指的「舊政協」〕在重慶開幕。參加會議的有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和民主同盟等黨派的代表及社會賢達的代表共三十八人。會議達成了「和平建國綱領」、國民大會、政府組織、憲法草案、軍事問題等五項決議。這五項協議,雖然不同於中共的「新民主主義綱領」,但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對和平民主的要求,實際上否定了國民黨一黨專政和內戰。因此有利於人民,是人民的政治勝利,是中共統一戰線政策的勝利。但在一九四六年六月,國民黨當局撕毀停戰協議和政協決議,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由此爆發,「舊政協」通過的各項決議案並未能付諸實施。但是,會議所表現出來的協商精神和確定的政治路,在人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毛澤東致信民主黨派領導人李濟深、沈鈞儒,商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必須先邀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大表開一個會議。「此項會議似定名為政治協商會議」。為了區別一九四六年召開的那次,一些民主黨派和國外華僑在向中共中央的覆電中使用了「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和「新政協」的提法,而把一九四六年的那一次會議稱為「舊政協」或「舊政治協商會議」。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莊嚴宣佈,佔人纇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澤東還對這次會議為甚麼仍稱為「政治協商會議」作了解釋:「三年以前我們曾和蔣介石國民黨一道開過一次政治協商會議。那次會議的結果是被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幫兇們破壞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因此我們要繼續召開沒有反動份子參加的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也就是說,「新政協」雖然並非起源自及延續於「舊政協」,但畢竟兩者之間有著某種必然的關聯。「新政協」與「舊政協」具有根本區別,它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發展的必然產物,因而具有人民性,亦即不容許國民黨當局系統下的一切反動份子參加,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然而,政治協商的議事方式,兩者卻是較為相近的。盡管後者與前者並無繼承關係,但在當時,「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的提法,卻為新中國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向全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及全國人民提供了最大公約數。

既然如此,人民政協在開展對台工作中,應當充分利用其與由中國國民黨的「舊政協」某種必然關聯的「獨有資源」,與現在是台灣地區執政黨的中國國民黨憶故思今。盡管說,當年曾參加「舊政協」的赴台人員,基本上已不在人世。但他們的後人還在,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及政治集團,仍在台灣政壇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民政協在開展對台交流聯誼工作時,似宜好好地利用「政治協商會議」的品牌及名器,說明「人民政協」與「舊政協」的某種關聯,闡明「對等談判」的意義。這也可算是做台灣人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國政協宜舉辦系列活動,邀請台灣地區「舊政府」的後人訪問大陸,並組織兩岸「舊政協」人員的後人座談。將人民政協在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履行國家統一大業方面的職能,進一步推向深入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