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澳門長期穩定繁榮被擺到國家戰略位置 保持澳門長期穩定繁榮被擺到國家戰略位置

胡錦濤主席在「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有三個「堅定不移堅持」,其一是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其二是堅定不移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這一中華民族的共同心願而奮鬥;其三是堅定不移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這三個「堅定不移堅持」,可分為三個層次。其一是國家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其二是包括澳門事務在內的國家統一大業;其三是對外政策。可以說,在關乎國家大政方針以至是國家戰略的三個「堅定不移堅持」中,澳門事務就佔於其中的一個。雖然是與香港事務和台灣事務共同「分享」這一「堅定不移堅持」,但也足以證明了澳門事務在國家事務中的重要份量。也就是說,保持澳門長期穩定繁榮已被擺到國家戰略的位置。這足可見中央對港澳的重視。

「堅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發展」,這是國家對港澳事務的基本國策。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中就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嶄新課題」。這就從中國共產党執政興中國的全局和戰略高度,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緊密結合起來,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一國兩制」理論政策的創新和發展。實際上,完成香港、澳門的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顯示出執政黨處理複雜歷史問題的政治智慧和執政能力;把香港、澳門管治好、發展好,將進一步檢驗執政黨在「一國兩制」的特殊條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智慧和執政能力。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得到成功實施,促進發展、保持和諧成為港澳社會各界的共識。但是,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和發展,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一國兩制」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大陸主體實行社會主義的條件下,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經驗可資借鑒;香港、澳門的經濟正處於轉型過程之中,加上亞洲和世界金融危機、「SARS」疫情等影響,香港、澳門經濟、社會、民生問題相互交錯,利益關係比較複雜。所有這些都是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是對執政党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考驗。

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十年多來「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成功實踐的經驗總結。香港回歸十二年多、澳門回歸近十年來,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始終是中央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的重要主題,也是香港特區政府、澳門特區政府施政的重心。胡錦濤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大會上的致辭中,總結了「一國兩制」十年實踐的四點經驗,即堅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堅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堅持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四點經驗歸結起來就是,在維護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實現了香港、澳門的持續繁榮穩定。胡錦濤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五周年暨第二屆澳門特區政府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也有類似的論述。香港、澳門繁榮穩定是檢驗「一國兩制」的重要指標,十年多的輝煌實踐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澳門不僅繼續保持原有的優勢,而且從祖國內地獲得更強有力的支持,取得了舉世公認的發展成就,形成了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澳門特區政治體制的設計既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又符合澳門的實際情況和法律地位,因而有利於維護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按照這些原則確立的澳門特區的政治體制。因為澳門特區政治體制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循序漸進。根據特區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推進民主向前發展,這是「澳門基本法」的重要精神。澳葡統治時期,澳門毫無民主可言,澳門居民從回歸後才開始享有民主,澳門的民主還將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向前推進。但民主的發展必須是循序漸進的,不能一蹴而就。

偉大祖國作為堅強後盾,為澳門同胞充分發揮智慧和才能,管理好、建設好澳門,保持澳門長期穩定繁榮,提供了更好條件。在「一國兩制」下,澳門不僅繼續保持原有優勢,而且從祖國內地獲得更強有力的支持,形成了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近十年來,中央政府針對澳門情況所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簽署實施內地與澳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其六個補充協議,開放內地居民赴澳門個人旅遊,允許澳門銀行試辦並逐步擴大人民幣業務等,對澳門順利克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經濟復蘇和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