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將對大陸台資企業產生何效應?

台灣「首富」郭台銘在深圳的鴻海富士康代工廠區連續發生十二起員工跳樓事件後,在一周內宣佈兩次加薪,並將於七月一日宣佈為其在大陸地區其他富士康員工加薪,最高二千元人民幣。此事震撼了眾多在大陸投資的台商,也引發了連鎖的大陸臺資企業員工的罷工效應。這就引發人們深思,此一事件將會對已經燃燒了三十年的台商在大陸投資熱,將會產生甚麼效應?倘繼續發展下去,將會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的經濟合作前景產生甚麼樣後果?看來,國台辦的經濟局,及眾多台灣研究機構的經濟研究部門,都有必要進行調查研究,並找出解套辦法了。

鴻海富士康集團是代工企業,本身沒有研發機構及商品品牌。這是在大陸投資設廠的台商企業的普遍營運形式。這種營運模式,利潤率極低,全靠「薄利多銷」,建筑於工人的低工資之上。其實,這本身就是大部分臺商本身曾經經歷過的模式。實際上,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就是歐美的勞動成本急升,當地投資者被迫將產品制造的代工程序轉移到當時工資水平較低的台灣、南韓等地,從而使到台灣等地的剩餘勞動力有了出路,也為臺灣等地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但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後,台灣的勞動成本也已急劇提升,促使經濟發展模式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恰在此時,正好遇到兩岸開放,台灣的代工企業窺準了大陸地區工薪便宜,並擁有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於是就將代工企業轉移到大陸地區。而經過二十多年的營運,又迎來了一個循環。可能會籍著鴻海富士康集團大幅加薪事件的發酵,宣布中國大陸地區的低工資時代可能就此終結,迫使大陸臺商代工企業被迫「出走」,外遷到其他工資便宜的國家與地區。

實際上,台灣「經濟部長」經濟部長施顏祥昨晚就聲稱,臺灣勞動密集產業可以考慮到印尼投資,印尼不僅有充沛的勞動力,也有充沛資源可以運用,「經濟部」會協助有意願廠商前進印尼。施顏祥還透露,「最近會找鴻海討論這件事情」,但涉及企業的商業機密,不便多加透露。但有一條可以肯定的是,「經濟部」希望利用大陸投資環境轉型的關鍵時刻,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以及輔導台商轉往東南亞投資;大方向是希望引導高階製程台商回台投資,勞力密集產業則往東南亞移動。「如果廠商有意願的話,經濟部會做安排。」

當然,也有大陸臺商表示將會把其代工企業轉移到大陸西部的,其中就包括了目前正處於風口浪尖中的鴻海富士康。實際上,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前天在股東會後記者會就透露,將會把其勞工密集產業將移到大陸中西部發展。現在大陸中西部開發計畫動作積極,尤其西部地區,已推出多項建設與政策,可成為沿海電子產業西移地點。重慶則處在這些推動方案的核心,日前其「兩江新區」成為大陸第三個經濟新區,筆記型電腦(NB)產業鏈為建構當地電子產業基礎主軸。這個計劃當然是有利於配合中央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並可消減東西部經濟發展差距。國臺辦經濟局有必要因勢利導,對此計劃給予大力協助,透過協助臺商企業轉移到西部,總比其外遷印尼要好。

其實,目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代工環境,與二十多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當時,剛經過十年「文革」的折騰,再加上「文革」前的所謂「三年經濟困難」欠帳甚多,農民生活水平極低。因此,農村工普遍刻苦耐勞,而且容易滿足,一個月能賺上幾百元,就覺得是天上神仙的生活。而現在的所謂「八零後」以至是「九零後」勞動力,出生於計劃生育「一胎化」時代,從小嬌生慣養,也承戴了家人的甚高期望,將來還得負擔兩家老人的養老問題,心理承受能力和價值觀並已與其前一代有很大的「代溝」。這也是為何鴻海富士康集團的「八零後」員工,心理較為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因為如此,雖然曾有記者假冒應徵員工混進富士康工廠做「臥底」,但經過認真觀察,也找不出有甚麼毛病,甚至還有人為工廠「唱好」:發工資準時,食堂膳食不錯,宿舍條件良好,工作環境也不錯,福利還算可以。如果要說缺點的話,就是管理嚴格,流水式作業。但這正是代工企業的共同特症。因為代工企業的利潤率很低,如果不是這樣,投資者恐怕就會血本無歸。

至於有人埋怨,在富士康工作,加班時間太長,除了上班就是吃飯、睡覺。其實,那些從農村出來一心要賺錢的青年,並不排斥加班,因為按法例規定,加班是基本工資的「三工」,多做多得,每月可賺二千多元。在農村來說,已是「小富翁」,很少有人能抵制加班多掙錢的誘惑。但是,城市的生活程度也高,工資永遠追不上物價。

即使是跳樓而言,一個擁有四十多萬員工的企業,有十多名員工跳樓,自殺率其實並不算高。之所以鬧出了那麼大的動靜,據說是郭台銘平時對記者的態度並不友善,動輒就告記者,因而其員工連接跳樓事件就被台灣的媒體將之放大,多少帶有一點「報復」情緒。郭台銘也有自知之明,邀請了二百多臺灣記者到深圳工廠參觀,記者們確也挑不出甚麼毛病。這個「危機處理」方式還是有效的,此後台灣媒體對他的同情語調便逐漸多了起來。

還有一個因素值得注意,那就是富士康自殺員工領取的撫恤金是員工十年薪資所得,有一位打算自殺的員工被救回一命,從其遺書中發現,他向家人提到從富士康跳下去,公司多少會賠點錢。因此,為避免有人寄望自殺領取撫恤金,郭臺銘已決定乾脆不再發放。

富士康員工連續跳樓事件驚動了國家有關部門,多個部委組成有二百多人的調查團進駐深圳龍華園區,就法、理、情各層面,進行了十天調查,調查之詳細、之深入,前所未見。經過調查,龍華廠區輕生的十二年輕人,沒有一宗是因工作或薪金造成的,很多甚至是新來的,自殺的原因和工作或加班沒關係。郭台銘當時對調查組領導說:「如果我有錯,你們可以立刻把我抓起來,如果調查後發現我沒錯,也要還我清白」。調查團已於上周離開,郭台銘也並沒有被抓。

應當說,郭臺銘以「加薪」來作討論時間事件的危機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問題。但這麼一來,大陸地區的「工資低廉」優勢就告消失。所引發的效果,正面的將是促使企業轉型,加強研發。負面的就是企業出走,轉移到工資較低,及也擁有大量富裕勞工的地區去。因此可以說,鴻海富士康集團的大幅加薪,宣佈中國大陸的「低薪紅利」將走到盡頭,優勢將終結。台資企業如何生存,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