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坊清拆事件沉思錄——澳門病了?

陳觀生

澳門病了,青洲坊清拆事件將病症一一顯現,有人不擇手段,有人貪得無厭,有人渾水摸魚,有人冷漠無情,有人隔岸觀火,有人煽風點火,有人推波助瀾……光怪陸離,各色人等你方唱罷我登場,歎為觀止!

反思事件,我們發現澳門似乎正被某種失去理性的情緒所裹挾,人們對於生命的敬畏和法律的尊重日漸稀薄,以及面臨價值理念和價值信仰的喪失,做事完全以利害得失為原則,與青洲坊原有守護相望的濃濃人情味南轅北轍。

於是我們見到了“有預謀,有陰謀,有暴力”(青洲居民語)的清拆行動,見識了只顧賺錢,不顧居民死活,完全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手段。那些在過去不敢想的,現在一一都發生了,什麼社會價值觀念、理想信念,都陷入迷亂,沒有一個準則,也沒了標杆,只要能賺到錢就是好的,不管什麼價值判斷,都拋到腦後。

傳統的價值以義為本,以利為末,以人為本,以財為末,而我們見到的是,這種傳統價值完全顛倒,以利為本,以義為末,以財為本,以人為末了。有木屋住戶要求以木屋為每個子女向政府購買多間經屋,但事實是10多年前已經購買過較大的經屋單位,還擁有多個私人物業;我們也見到,當青洲坊事件發生後,一些幾十年都未在青洲坊出現過的人忽然冒出來,聲稱某木屋是“父親的姑媽的兒子的……留給自己”的;我們見到,80多歲一直由政府和社團照顧的獨居長者,多年未出現過的子女,知道木屋有補償後,紛紛“關心”父親,鼓動其堅持不合理要求;我們也見到,有智障獨居拾荒者,靠政府綜援為生,當其兄弟得知政府對其有安置時,“及時”出現要求以其名額購買經屋,但如果因此而被取消綜援,要由他們照顧一輩子時,其兄弟馬上“縮沙”。

在事件中,政府部門隔岸觀火的態度令人對政府管治的信心頓失,而一些以遊行示威、反對政府為業的邊緣社會團體即時見縫插針,在根本未瞭解事件緣由及歷史淵源之下,煽風點火,一味扯高居民期望,鼓動對抗,當事情到了無法轉彎,居民真正需要他們解決問題之時,卻見不到他們的蹤影。

治病靠良醫,本來事件的解決,如果有一個起到中間調和作用的社會組織,這個組織獨立於政府,但能夠幫助政府承擔緩解社會矛盾的作用,能得到政府的信任也能得到居民的信任。而我們見到的是某些論政團體卻像庸醫,不斷開出各種迷魂藥,在事件一發生,他們就迫不及待掄起“問責”大棒,口中整日念念有詞:“政府要負責!政府要問責!”,似乎這樣病就會好。而從來未研究如何能真正令市民得益,令整個澳門得益,更不分析前因後果,理性、客觀、專業統統拋之腦後,眼裏只有政治“抽水”。

所以澳門真的病了!這病最難醫的是,很多人不覺得有病,還希望繼續病下去。許多人已經失去理性的和價值成分的思考,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完全是條件反射的行為,根據自己的利害得失來選擇,沒有集體的、為公的價值判斷,這才是最可怕的!

澳門病了,要說負責任的話,當然社會所有的方面都負有責任,因為大部分人可能做不到潔身自好,因為在競爭激烈的時候,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會吃虧,就算有了規範,遵守的人也沒有得到應有獎勵,違反的人沒有得到懲罰,尤其是管理這個社會的人、有權有勢的人,他們首先沒有遵守或違反後沒有得到懲罰,那麼那些沒有權力控制資源的人,也會用看上去比較卑鄙或者小人的方式來謀取,實際上兩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而社會價值體系漸感落後,澳門社會逐步走向喧囂浮躁,除了今次的青洲坊清拆事件,早前的黑沙環美沙酮服務站事件,再早的“墓地門”,更早的五一遊行暴力衝突……等等都表現了社會的暴涙氣氛日濃。

它需要的是逐步治理,把現在有些非常好的價值,同傳統價值結合起來,來重塑價值標杆。在中國人內心、血液裏始終有一套遺傳下來的道德體系,人們對是非、對錯概念都非常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心裏都有數。但是為什麼現在大家都不遵守固有的道德?不是因為沒有價值體系,而是因為這個價值體系沒有受到尊重,這個尊重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從法律上,比如那些違反社會秩序的人,如果只是有選擇性地處理,很多人就會存在僥倖心理,不會覺得我做了錯失必定受到制裁。

禮義廉恥是道德底線,也是最基本的價值,這是延續幾千年,同時也行之有效的價值理念,是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所以,澳門社會要做的是要弘揚傳統的文化和價值。

此外,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第三方監督機制,誰來監督?這個監督機制應該是媒體。從今次青洲坊事件見到,執政者和掌權者以及商人,最怕的不是法律,而是媒體,當曝光之後他們在道德上無法面對民眾的時候,就會有忌憚,於是至少行動上要收斂一些。理論上媒體可以成為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間的橋樑,可以做中間人,當管理者被管理者發生利益摩擦和衝突,若沒有橋樑或者緩衝的時候,對抗的情緒會越來越大,而如果媒體在中間,可能會起到一個中和的作用,多多少少減緩震盪,這是正常社會中媒體應該起到的作用。但是筆者作為媒體人,覺得慚愧的是目前澳門媒體還遠遠不夠,客觀原因在於現有社會管理條件之下很多事情做不到、不能做或者不敢做。

日前,美國國會眾議員吉福茲遭槍擊,是當地30年來首宗針對民選公職人員的刺殺攻擊,有分析認為,這是美國政治越趨對立、極端、暴力,政治恐嚇事件屢見不鮮,政治兩極分化引發的,更與某些政治人物走民粹路線,以激烈偏激言論煽動鼓吹有莫大關係。澳門社會一向包容和諧,今次青洲坊清拆事件最終基本得到解決也反映出這些價值,但願澳門不會出現現時美國社會某些人鼓吹暴力解決爭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