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今日臨全會將演出激烈攻防戰

民進黨將於今日舉行「臨全會」,討論二零一二年「總統」和「立委」黨內初選提名機制。其中,「總統」初選和區域「立委」初選,中執會均提交了「全民調」黨版方案,但呂秀蓮等一百名黨代表也聯署提交修訂《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第九條有關「總統」提名辦法,主張以「黨員投票,巡迴電視辯論,民調」初選三部曲甄選產生「總統」提名人。而不分區「立委」也由中執會提交由專門成立的提名委員會進行甄選,並由中執會三分之二絕對多數通過的方案,但不排除以呂秀蓮、蔡同榮等為首的「公媽派」將會進行反撲,提交由黨員投票產生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能趕得及連署並提交,尚難知曉。

按民進黨《黨章》規定,民進黨的最高領導機構為期兩年一屆,每年舉行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倘認為有需要(多數是為了應付選戰),可經一定程序後決定召開臨時全國黨員代表大會(臨全會),以每年一次為限。民進黨今次召開「臨全會」,是由中執會決定。目的是制定「總統」、「立委」選舉黨內初選提名機制,以俾於五月進行的「總統」、「立委」黨內初選使用。

中執會提請的三個方案,即「總統」和區域「立委」由「全民調」產生的兩個方案,及不分區「立委」由專門成立的提名委員會提名的方案,似是專為蔡英文「度身而做」。對即使是發生了「十八趴風波」,但因在民進黨的新舊「天王」中,仍是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最高,因而蔡英文在由「全民調」方式產生「總統」提名人方案中,最為有利。而區域「立委」提名人的產生,也採「全民調」方式,也有利因為民調最高而最有可能當選的黨員,排除了「排藍民調」等方式,而蔡英文是反對「排藍民調」的。至於不分區「立委」提名人的機制,則是推翻過去黨內派系分贓的傳統,由黨主席蔡英文出面籌組七到九位的社會賢達,經中執會同意之後聘請擔任提名委員,徵詢社會各界人才,不侷限民進黨籍;同時黨內原本規定必須擔任過「立委」才可獲得不分區「立委」提名的限制也一併取消,希望藉此擴大社會共識基礎,為民進黨廣泛吸納人才;再由中執會以三分之二絕對多數通過決定,若未獲中執會通過,黨主席必須重新提名,雖然剝奪了過往黨主席可直接提名三分之一名額的權力,似是對蔡英文不利,但由於上述的由七至九名社會賢達組成的提名委員會,其成員是由黨主席甄選並聘請,因而實質上也是有利於蔡英文。

這個提名委員會合議制,受到「公媽派」蔡同榮的強力反對,左嗆黨中央「民主倒退」,右批「黨主席權力太大」、「無人能制衡」。蔡同榮還不滿地指出,很多人在地方經營很久了,投票前再來改遊戲規則,這樣很不好,尤其所有不分區「立委」提名都由黨主席指定,權力實在太大了,他擔任中常委十三年,還沒有看過有哪位主席權力那麼大。

而蔡英文則解釋說,這個制度是由中執會決議,「不是主席要求得來的」。絕不是主席一個人就決定哪個人可在名單上,主席只是主導提名過程的公平性,反應社會期待。這個制度是「黨的最大公約數」,相信藉此可降低黨內過度競爭,且思考提名時可更有理想性,也更能回應社會對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期待。如果用制式的競爭法則選擇不分區「立委」提名人,可能彈性較少,想達到擴大社會基礎的目的也可能被限制;只要過去有努力問政及耕耘,提名委員會都將列入考慮。蔡英文還表示,希望不分區「立委」能更多元化,而不只是黨內競爭,「包括深耕地方、社會服務,都是重要的指標」。

應當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黨內初選提名機制,是絕對公平合理的,只能做到較為公平合理而已。而以「全民調」方式決定「總統」和區域「立委」提名人,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開黨員投票的「人頭黨員」弊端,因而有利於社會聲望較高,且因入黨年期較短且未在基層選區經營過,因而沒有建立「人頭黨員部隊」的蔡英文,而不利於本身就是民進黨創黨黨員,且在民進黨成立前就已經營選區,並建立起「人頭黨員部隊」的元老派,亦即「公媽派」人馬。

但實事求是地說,「全民調」方案並不符合民進黨屬於剛性政黨的政黨政治,且剝奪了黨員的黨內投票權利,並不合理。而呂秀蓮等聯署的「三部曲」方案,其中的第一部曲由黨員進行投票,既符合政黨政治的原理,又維護了黨員的投票權;進行巡迴電視辯論的第二部曲,則有利於參選者與黨員以至選民之間的互動,讓黨員及選民對參選者的政綱心中有數,以利於自己在「民調」的第三部曲中進行選擇。這個方案倒是符合最大民意的。這是因為,民進黨只有四十多萬黨員,而民進黨在全島性的選舉中,往往會獲得四、五百萬張選票,因而黨意並不能完全等於民意。而既有黨員投票又有民調的方式,則是黨意和民意都有兼顧到了。

其實,最為接近公平的,還是美國兩主要政黨在總統初選中所採用的全民投票方式。但民進黨是屬於列寧式的剛性政黨,而美國的政黨是屬於柔性政黨,倘採用此方式,與黨的性質相悖,因而不能採用。而且,也擔心其對手乘機使用計謀,參加投票並故意將選票投給民進黨內最不可能當選的參選人,讓自己的候選人可以在選戰中輕鬆應對。

在今日「臨全會」的攻防戰中,以蔡英文為代表的黨中央派還是以呂秀蓮為代表的「公媽派」孰能勝出,關鍵是在黨代表的構成。因為黨代表分「選任黨代表」和「當然黨代表」兩種,其中「選任黨代表」由黨員在自己所在地方或特種黨部一人一票選舉產生,而「當然黨代表」則是擔任政務官、「立委」、縣市長等公職,及中執委等黨公職自動當選。在民進黨處於在野時期,民進黨沒有多少同志擔任政務官,「選任黨代表」的比例較高,就較為有利於「公媽派」;反之,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有較多的同志出任政務官,「當然黨代表」的比例就較高,這就有利於「中央派」。而民進黨在目前是在野黨,「選任黨代表」佔了上風,故原來在中執會掌握主導權的蔡英文,在「臨全會」中未必能討到平宜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