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已沒有退路,只能團結一心背水一戰 貴州已沒有退路,只能團結一心背水一戰

「我們沒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戰』」。貴州省長趙克志在貴州省第十一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時發出的這句錚錚鐵言,震動了黔貴城鄉,在貴官民中引發極大的震動和回響,從平面媒體到電視廣播再到互聯網,頭版頭條都是這句話,都是人們對這番既悲壯又充滿激昂鬥志的豪言的討論。為此,日前召開的貴州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也積極作了呼應,王正福主席在閉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非常滯後,一些經濟指標在全國處於掛末位置,很多方面越來越落後於兄弟省區市,各地競相發展、快速發展,對我省形成的現實和潛在壓力前所未有,我們的發展已經沒有退路,我們貴州的同志只有團結一心、背水一戰,奮起直追,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面貌。

確實,由於貴州地處於我國內陸深處,既不沿海也不沿邊,還有喀斯特地質地貌等自然環境惡劣,使到貴州歷來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人無三分銀」之稱。再加上有著「夜郎國」的傳統,勞動力素質低下,以及「等、靠、要」思想嚴重,致使貴州省長期以來經濟陷入困局,人均GDP多年居全國末尾,不僅與東部地區差距拉大,與西部鄰省如雲南相比,發展亦相對滯後,形成鄰省扶搖上貴州獨徘徊的現象。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貴州的進步不容置疑,但橫向比,則難盡人意。直到現在,貴州人均GDP依然是排在全國最後一位。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對我國地區發展差距的研究認為:如果放在國際背景中比較,貴州人均GDP為一千二百四十七美元,低於世界低收入國家平均水準(一千七百九十美元),它是中國的「第四世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公佈的《二零零五中國人類發展報告》形容說,「如果貴州是一個國家,那麼它的人類發展指數僅剛超過非洲的納米比亞」。「這是一個『富裕程度』全國倒數第一,文盲數量極為龐大、教育水準極為落後、人民的體質在全國處於末位、貧困人口全國第一、八十多個縣中國家級貧困縣高達一半以上、氟中毒人口占總人口一半多的省份。」

盡管在「十一五」期間,貴州省的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百分之十二以上,也盡管人均生產總值已達到一萬一千九百三十六元(折合一千八百零二美元),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但自己前進,人家的腳步更快,人均GDP仍未能改變全國倒數第一的落後面貌。趙克志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十二五」時期,各兄弟省、區、市特別是西部省份將呈現新一輪加快發展、相繼發展的逼人態勢,我省面臨既要「轉」、又要「趕」的雙重壓力、雙重任務,既要縮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更要把「慢」這個主要矛盾解決好。我們已沒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戰」。全省各族幹部群眾要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壓力感,以求實務真的作風和敢拼敢闖的勇氣,堅定信心、埋頭苦幹、開拓進取、創先爭優,使「十二五」時期成為我省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成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的時期,成為農業基礎顯著增強、工業實力快速提升、城鎮發展加速推進的時期,成為城鄉人民生活改善最為顯著的時期。

在人大閉幕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栗戰書發表了題為《科學發展,「幹」字當頭》的重要講話。他指出,今後五年,是貴州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關鍵五年,是充滿希望、大可作為的五年。現在,藍圖已經繪就,大政方針已定,關鍵在狠抓落實。我們一定要牢記胡錦濤總書記對貴州的殷切期望,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全力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只要我們艱苦奮鬥、共同奮鬥、長期奮鬥,貴州在未來幾年內完全可以實現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目標。他在看望出席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港澳委員時也表示,貴州後發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的部署,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貴州將進一步整治優化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希望省政協港澳委員積極為貴州改革發展建言獻策,一如繼往地參與並帶動更多投資者來黔創業發展,在推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做大做強他們在貴州的事業。

曾在貴州省任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對貴州的落後面貌也很著急。去年八月決定從加強貴州的黨政領導班子考慮,對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作了調查,委派栗戰書、趙克志出任書記、副書記。胡錦濤專門對他們進行了談話,對貴州發展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並委以重任。栗戰書和趙克志到貴州後,不辭勞苦,深入基層,夜以繼日,研究省情,為貴州的發展盡心竭力,在較短時間內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新思路、新舉措。栗戰書經常說:在貴州,改革固然重要,發展比改革更重要,就是針對貴州相對封閉保守而言。

中央用人思路的改變,也是針對貴州的現狀。過去調派到貴州擔任主要領導的幹部,大多是年齡即將到線者,因而只把調到貴州作為退休前的過渡,得過且過混日子。後來好不容易來了個林樹森,一上任就雄心壯志,推出貴廣快速鐵路和貴廣高速公路等計劃,並爭取到鐵道部投下最大比例的投資。但雄心勃勃的林樹森,卻難以抵擋地當地落後保守思維的幹部,端的是好事多磨,不得不被迫離去。中央針對這種狀況,改派相對年輕的栗戰書、趙克志到貴州,一來是借重他倆的改革開放經驗,二來更是改變「過渡等退休」的想法,讓他們能安心工作,並幹出一番事業。

林樹森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留下的開放思維,得到後任領導的宏揚。「十二五」規劃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改善發展條件上實現重大突破。推進以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民航機場等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連通內外、覆蓋城鄉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二五」的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到二零一五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八千億元,力爭翻一番、突破一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分別增長百分之十五以上。

但即使如此,仍有遺憾。在「十二五規劃」的區域合作部分,仍是著重省內的區域合作,不但未提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也沒有主動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仍顯「坐井觀天」的「夜郎國」遺風。而且,要轉變貴州貧窮落後面貌,工作重點是招商引資。引資不但要引好內資,重點要引好外資,要營造一個公平、正義的法治投資環境。尤其是要考慮到港澳地區與大陸法律的不同,更多的為港澳投資者考慮。實際上,一宗發生在港澳委員身上的刑事案件,就嚴重影響海外投資者的信心,使他們擔心血本無歸,不敢前往投資。改善了硬環境,沒有改善軟環境,仍是難以吸引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