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實地觀察台灣民心指數上升

偷得浮生數日閑,春節期間與家人到台灣觀光數天。幾個著名的景點,如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臺北動物園,以及正在舉行的「二零一零臺北國際花博會」,觸目所見都是人山人海,人頭湧湧;台灣民眾也是笑容掛在臉上,購買力也比前幾年強多了,出手頗為大方。這些,均令人強烈地感受到,台灣的經濟正在好轉,台灣民眾對前景的信心也在大增。

「臺北花博會」是台灣地區第一次正式獲得國際授權舉辦A2B1級的專業性博覽會,從而成為繼日本大阪、中國昆明、日本淡路、日本濱名湖、中國瀋陽及泰國清邁之後,亞洲第七個舉辦花博會的城市。有別於昆明、濱名湖及清邁等城市的經驗,以「彩花、流水、新視界」為主題的「臺北花博會」是全世界首次在公園內、在水岸邊,同時設有水岸入口的世界級博覽會,以呼應城市居民對綠地的渴望。「臺北花博會」共邀得三十二個國家、六十一個城市和九十個機構參加,包括下屆主辦城市西安市,以及剛結束世博會的上海市。「臺北花博會」分為「圓山公園區」、「美術公園區」、「新生公園區」、「大佳河濱公園區」等四個園區,共十四座展館,會場總面積達九十一點八公頃,植栽綠地約七十點九一公頃,一次就能看到約三千三百個品種的植物花卉。

老實說,「臺北花博會」與大陸地區舉辦的同類活動相比,差距不小,尤其是在規模、容量等方面。但卻勝在創意十足,製作的細緻性也較好。這也難怪,因為兩地制度不同,大陸方面舉辦同類活動,可以實行「舉國體制」,而且也藉此改造了舉辦城市的面貌,使之提前進入現代化。而台灣地區卻因政治多元化及經濟體制的高度私有化,而使「花博會」受到嚴重掣肘。尤其是民進黨為打贏「五都」選戰,一再抹黑「花博會」,因為「花博會」被外界視為郝龍斌爭取連任的重要政績,攪黃「花博會」就是「打倒郝龍斌」,成為民進黨臺北市長選舉的重要攻擊策略,因而將猛打「花價偏高」問題作為攻擊郝龍斌的「突破口」。其中一個「靶子」,就是「高價通心菜」。然而,民進黨卻是以偷換概念的手法,將在整個「花博會」舉辦的半年期間,必須隨時更換的價格,硬說成單株價,也把對株型、葉色等的要求頗高的觀光用價,硬說成蔬菜價。奈何國民黨不懂宣傳,只能是被這些歪理摁住來打。但當「花博會」開幕,許多市民在親身觀察後,才瞭解真相,對民進黨的做法更為反感,這也可說是因禍得福。

實際上,當入園民眾徜徉在花團錦簇的花海中,身前是花,身後是花,近處是花,遠處是花,感受著花的洗禮,花的陶冶,花的芬芳,花的溫馨,就如欣賞著大型交響樂團伴奏的萬紫千紅混聲大合唱,確是另一種藝術享受。「臺北花博會」以花為媒,用花的語言,打破了意識形態的偏見,那些曾經如同鬥雞一樣的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再也發不出任何噪音了。

「臺北花博會」已成為台灣民眾非進場參觀不可的盛會,每天入場的觀眾都是很多,單是筆者入場的年初三這一天,就超過十萬人,估計總數已達四百萬人次。就此看來,八百萬人次的目標可以提前實現。台灣南中部民眾紛紛或是組團、或是自行駕車北上參觀,臺北市和新北市各處酒店全部爆滿,卻是「害」得中南台灣的一些景點「等譕人」,只有大陸遊客捧場。幸得開放大陸遊客赴台觀光,否則這些景點在春節期間就將血本無歸。

其實,要說大陸遊客最多的,還是故宮博物院和兩蔣靈寢,進內參觀的觀眾絕大部分是大陸遊客。如果不是開放大陸遊客赴台觀光,因為當地的原居民大多已到過故宮博物院,而台灣居民對蔣介石、蔣經國父子也懷有別樣的的政治情感,恐怕只能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最吸引大陸遊客的,是故宮博物院的兩件「鎮院之寶」--玉雕青菜蟈蟈和「東坡肉」。哪管它是真品還是為安全計而仿製的贗品,前三層後三層地圍滿了大批人,一批人看滿足了退下來另一批人又湧上去。還有那幅清版「清明上河圖」,也是令大陸遊客嘖嘖稱奇,而且也才得知原來「清明上河圖」有好幾個版本。也有人將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比較,認為北京故宮是建築宏偉,臺北故宮則是藏品豐富,並對臺北故宮的保藏技術大加贊嘆,指出幸好當年這些珍藏是為躲避戰亂而裝運到大西南,最後轉運到台灣,否則難逃「文革」這一劫。

臺北動物園在春節期間也是人山人海,每天均有幾萬人進場。要看到最觸目的一對大態貓「團團」、「圓圓」,必須一早就作出預約。現在,「團團」、「圓圓」已成了臺北動物園的鎮園之寶,大受歡迎。當初拼命攔阻這對大熊貓赴台的民進黨人,不知心中是否應當有愧?最令人感到寬慰的是,連台灣人也將這對大熊貓稱為「國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兩岸同屬一國的觀念。

大陸和港澳遊客對台灣經濟復甦,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貢獻。「陸委會」就指出,自開放大陸遊客赴台觀光後,已為台灣觀光產業創造了九百億元台幣的外匯收入。不少台灣朋友在與筆者聊天時,都認為台灣經濟的復甦,全靠大陸支持,民眾對前景的信心正在提升。並期待在「ECFA」效應全面發酵之後,台灣經濟能進一步好轉,台灣的經濟前景將更美好。如果馬政府能夠因勢利導,搞好內政,予以配合,台灣要恢復到當年「錢淹腳目」的榮景,並不困難。

這即將成為事實。台灣「主計處」日前公佈了二零一零年的經濟成長率,由去年預估的百分之九點九八,大幅上修到百分之十點四七,創下了二十一年來的新高。同時,主計處也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由去年十一月預測的百分之四點五一上修至百分之五點零三。平均每人GDP與GNP均可望突破二萬美元,分別達二萬零五百九十六美元與二萬一千二百二十九美元。隨著景氣復甦,出口大幅成長與企業獲利擴增,也帶動就業與薪資回升,且今年不少企業陸續公佈加薪訊息,有助提振民眾消費信心,雖物價走高將約制部分消費動能,民間消費仍漸趨活絡,預測今年民間消費成長百分之三點七三。

近日台灣《遠見雜誌》公佈的一月份台灣民心及經濟信心指數民調結果,也證實了人們的上述看法。《遠見雜誌》的民調數字,是被認為較為公正、客觀、中立的,不會迎合哪一方政治勢力。實際上,就在不久前,它所公佈的民心及經濟信心數字,對馬政府和國民黨極為不利,也因此而影響了人們對馬政府前景的信心。但今年一月份的數字,卻是揭開歷史新頁。一月份台灣民心指數為百分之四十七點四,上升一點,創下此項調查啟動以來的歷史新高點。馬英九信任指數有明顯上揚,來到百分之五十點九,重返「尚得民心」區間,等於其最低指數時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九(二零零八年九月)的兩倍;而蔡英文的信任指數則跌了五個百分點,民進黨的信任指數也下跌。只要能繼續保持這一進度,馬英九在競選時的「馬上好」承諾就完全可以實現。這有利於其爭取連任和國民黨的長期執政,當然,更有利於台灣的穩定繁榮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