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調查報告揭秘內地“剩男剩女”成因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2月14日情人節即將來臨。“剩男剩女” 這一群體在全民相親時代再度引起關注。日前,首份中國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在京出爐,報告揭示了現實中“剩男剩女”日益壯大的原因。

本次調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等40餘家機構及單位共同舉辦。調查歷時4個月,共採集有效問卷160570份。廣東、上海、深圳、北京、重慶地區的參與人數位列前五,占調查總人數的47.2%,被調查者中27歲—35歲居多,占總人數的90.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該報告涵蓋了目前中國城市中大齡單身男女的生活形態及身心健康狀況。

“剩男剩女”通常是指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據瞭解,中國婦聯對此劃定“剩男剩女”的標準是,男30歲、女27歲。調查顯示,“剩男剩女”無學歷與收入之分,已成為一種新城市人群,成為普遍的社會亞文化現象。宅在家裏、經濟基礎差、社交圈窄是導致“剩男剩女”三大主要“剩因”。

其中,“工作之外選擇宅在家裏”被調查者以20.20%的比例排在了首位;“沒有經濟基礎,沒房、沒車”排在第二位,比例達到19.2%;“社交圈窄”則以18.4%的比例位列第三。導致剩男剩女現象的其他原因還有:“對愛情寧缺勿濫、過於癡情、被曾經的感傷所困擾”、“不會與異性相處,對自己缺乏自信”、 “因事業和學業而錯失交友的最佳時機”。另有3.2%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是獨身主義,不打算結婚。

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組委會主席韓小紅博士在對“剩男剩女”的健康狀況的全面解讀中表示,超七成“剩男剩女”存在孤獨寂寞、焦慮等負面情緒。婚戀誤區、多重壓力、夜生活頻繁、性壓抑、過度晚婚晚育則是威脅“剩男剩女”健康的五大潛在“殺手”。另外長期單身也會導致心理、生理問題頻發,疾病隱患重重。

中國醫師協會副秘書長陸希祥表示,網路、手機等高科技溝通方式阻斷了真實的面對面交往,冰冷的螢幕代替了人們溫暖的笑臉,表情符號代替了人們豐富的表情。科技在發展,而人與人之間聯繫變的容易,但情感的距離卻在拉遠,這導致人們交往能力的減弱和退化。同時,生活節奏加快、成家成本增大、擇偶要素過多以及婚姻理想化都使得適齡男女難以及時步入婚姻殿堂。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單身群體的社會包容度和生存空間也在改變,單身雖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但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