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厚鏵白志健鞭策建制內隊伍團結自強 何厚鏵白志健鞭策建制內隊伍團結自強

在澳門中聯辦舉行的全國「兩會」精神傳達學習會上,「團結自強」成了其中一個主旋律。其中,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強調指出,要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區政府一步步落實「十二五」規劃的發展藍圖,前提是澳門一定要保持長時期及持續的政治穩定局面。他呼籲,政府及社會各界要充分認識「一國兩制」給予澳門的優勢,堅定不移,正確把握「一國兩制」及《澳門基本法》的內涵;不能因社會上所湧現的各種矛盾及問題而自亂陣腳,自毀堅固的長城。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同心協力,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繼續維持穩定團結的局面,未來澳門一定更好,可以無愧作為「澳人治澳」第一代澳人,亦可以無愧於這個偉大時代。而澳門中聯辦主任白志健則把「加強團結協作,凝聚社會共識」,作為貫徹落實「兩會」精神的三點希望的第二點。他指出,隨著「一國兩制」實踐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澳門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居民的思想觀念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對愛國愛澳力量的發展壯大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大家一方面要準確把握社會脈博,保持與廣大居民的密切聯繫,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反映民意,凝聚民智,在政府與民眾之間搭建溝通交流的橋樑,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積極構建健康、團結、包容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愛國愛澳力量也要與時俱進,服務社會,團結協作,不斷發展壯大,尤其要注重人才培養,吸納更多的青年才俊參與社會事務,推動愛國愛澳力量薪火相傳。

雖然何厚鏵、白志健兩人的講話,沒有事前「夾定」,但卻予人互相呼應之感。如果說,何厚鏵是在不用講稿的情況下,帶有某些隨意性的話,那麼,白志健事先準備了講話稿,就是深思熟慮的指導性發言。

團結和穩定之間的關係,確實是一個很大很重要的命題。實際上,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穩定是和諧的前提和基礎,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就必須保持社會的平安、穩定、有序。沒有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惟有穩定才能發展經濟,才能達到社會和諧。鄧小平曾經指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這不僅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所充分證明,也是廣大幹部群眾從經驗和教訓中得出的共同結論,是人民的共同心聲。尤其是當前我們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相當複雜,既面臨大好機遇,也遭遇嚴峻挑戰。只有團結一心,保持穩定,我們才能抓住機遇,克服困難,應對挑戰。只有確保穩定,才能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解決我們面對的各種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只要我們上下同心,各方協力,和衷共濟,團結穩定,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同樣,團結和穩定也是「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事業高歌猛進、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保證。從澳門過渡期,各界愛國人士緊密團結,攻克了「三大問題」,為澳門政權的交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到回歸後團結一致抗擊「SARS」、同舟共濟迎戰國際金融危機、官民同心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都一往無前,披荊斬棘,戰勝來自內外的幹擾,順利完成任務。

然而,在團結的主流中,也跳躍出幾朵不那麼團結、不那麼和諧的小浪花。為此,何厚鏵利用一切機會,包括新春致辭、回歸周年獻詞,尤其是在傳達全國「兩會」精神的場合上,對建制內人士大聲疾呼要團結,不論是社團還是社團的領袖或成員,在任何時候特別是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都能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都應該做到在任何時候,都是做有利於團結、和諧的事,說有利於團結、和諧的話,不做不利於團結、和諧的事,不說不利於團結、和諧的話。有時甚至到了痛斥的地步。而今次何厚鏵所使用的詞彙,也是相當尖銳的一次。

為何會如此?恐怕是何厚鏵已洞察到,就在目前,澳門建制陣營內部,正在隱伏著一股不那麼團結的潛流。這既有可能是有人面對「橫琴大餅」,只顧自己小團體利益而不顧大局,也有可能是在社會政治生活上,有人與「反對派」互相呼應,對現任特首崔世安諸多挑剔,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甚至要裂解新一屆特區政府管治班子。為此,何厚鏵作為「老大哥」,對其接棒人進行責任和道義上的幫扶,排除來自建制陣營內外的幹擾,為其保駕護航。

廣大澳人以至是中央政府之所以選擇了崔世安,是出於貫徹落實中共「十七大」關於「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穩定繁榮的治國理政方針」決策的需要。實際上,澳門特區處於複雜的內外環境之中,必須穩定壓倒一切,不能自亂陣腳。當然,創新改革一定要做,但必須以穩定為前提。如果不顧客觀規律和社會實際,犯了「左」的急躁盲動幼稚病,藉口澳門特區出現的各種不足尤其是「歐文龍案」,而要大刀闊斧地變革砍改,就很容易會失控,混亂不堪,欲速不達,要恢復秩序更為困難。

內地幾十年的實踐也充分證明,「左」比右更危險。幾次大折騰,包括「大躍進」、「文革」浩劫,本來出發點是為了加快前進腳步或反修防修,一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結果因為違背客觀經濟規律或歷史唯物主義,卻都是以全國大混亂為代價,甚至「文革」幾乎導致經濟建設和國家財政大崩潰,而所造成的道德缺失更是長期都難以完全彌補。這些歷史教訓都告訴我們,前進應是循序的,而不是急躁的;改革應是穩健的,而不是疾風驟雨式的。

即使是在澳門,「左」的危害性也是十分明顯。受內地「文革」影響的「一二‧三事件」,雖然贏來了「半個解放區」,但卻導致十多年的經濟大蕭條,資金、人才外逃,社會建設發展嚴重濟後。雖然愛國社團發展壯大,社會結構超穩定,但正因為愛國力量沒有受過挫折,容易驕傲自滿;也因為沒有競爭對手,自我感覺良好,而放鬆了自己的學習,一遇到較為複雜的社會糾結,就束手無措。而香港愛國力量因「反英抗暴」鬥爭的挫折、「反對派」力量的強大,為了求生存和發展壯大,而努力地自覺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因此可見,香港愛國社團領袖的素質遠高於澳門的「戰友」。

因此,希望「建制內人士」認真咀嚼白志健主任在講話提綱中的淳淳之言:「準確把握社會脈博」,「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積極構建健康、團結、包容的社會氛圍」,「愛國愛澳力量自身也要與時俱進」,「尤其要注意人才培養,吸納更多的青年才俊參與社會事務,推動愛國愛澳力量薪火相傳」。徹底拋棄那些固步自封陋習,甚至「只有自己是一支花,別人都是爛茶渣」,「武大郎開店」,「假洋鬼子」心態,甚至傷害團結的作為。如果任由發展下去,不利於澳門的進步。

要團結,不要分裂;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小圈子;要與時俱進,不要固步自封。這是愛國愛澳事業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保證。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