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心變化之憂

五都選舉成為過去,島內關注的目光轉向2012年“大選”。但無論從此次選情觀察,還是《聯合報》進行的一項年度兩岸關係民調分析演繹出的結論,臺灣民心的一些變化令人擔憂。

統一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依據臺灣《聯合報》今年9月公佈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資料,與2000年7月的調查比較,主張獨立(包括急獨與緩獨)的民眾從26%上升為3l%;主張統一(包括急統與緩統)的比率從29%降為14%;而永遠維持現狀者(事實獨立)則從32%大幅上升到51%,首次超過半數。這一結果與島內其他民調結果非常相似,即呈現明顯的“統消獨長”態勢,這與目前島內政治格局“藍消綠長”的態勢是一致的。

這種島內民意的變化與“統消獨長”態勢與大陸過去30年來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與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政策背道而馳。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非常複雜。兩岸歷史上長期分離或分裂已超過100年,這是最基本的原因;李登輝、陳水扁近20年的分離主義教育與臺灣“國家認同”的培養則是最直接原因。馬英九當政後,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與統獨政治立場的逐步轉向,成為典型的事實台獨主義者或“和平獨立論者”,強化了臺灣民眾永遠維持現狀及“統消獨長”的局面。今天的臺灣,“一個中國”與“統一”在島內已成為負面的政治概念,不僅民進黨與獨派堅決反對,馬英九和國民黨也不敢講不願講,最多只講“中華民族”與“中華民國”,而且不斷強調臺灣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決定。如此發展下去,兩岸和平統一形勢將更為嚴峻,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主流民意負面看待大陸

近兩年來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交流日益頻繁,經濟關係更加緊密,尤其是大陸對台不斷展現善意,對台處處讓步與讓利,但依據《聯合報》的民意調查結果,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與看法仍然是負多正少。“專制極權”與“強勢霸道”是臺灣民眾對大陸政府的主要認知;54%的民眾對大陸政府的整體印象不好,印象較好的僅占33%。臺灣民眾對大陸民眾的印象也以負面為主,47%的人對大陸民眾印象不佳,遠高於印象較佳的38%。臺灣民眾認為大陸政府對臺灣“政府”不友善的高達47.5%,而認為友善者只有34%;認為大陸政府對臺灣人民不友善的為43.1%,高於認為友善的39.9%。

臺灣民眾對大陸政府與民眾的印象不佳儘管可能有歷史等諸多複雜的原因,但關鍵還在於島內政治使然,島內媒體對大陸報道更多的是負面的與批評,較少公正、客觀看待。尤其是以《自由時報》、民視與三立等為主的三大綠色媒體,完全是以負面的形象醜化、污蔑、攻擊大陸。在這樣的話語權氣氛下,要讓臺灣民眾對大陸政府與民眾有一個良好的評價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就是臺灣的一些所謂的中立媒體,雖然有對大陸的客觀報道與評價,也都是站在臺灣的立場,以臺灣的價值觀進行報道。最典型的就是,臺灣媒體將大陸所有產品汙名化為“黑心產品”,不論大陸產品質量有多高,即使達到國際標準,可以出口歐美,但在臺灣人眼中仍是低劣產品、“黑心產品”。

島內朝野與媒體對大陸導彈部署問題以及不放棄武力政策大肆渲染,一再製造大陸在國際上打壓臺灣的輿論,自然也影響臺灣民眾對大陸政府的觀感。

軍事、外交呈現緊張狀態

《聯合報》的調查中,30%的臺灣民眾認為兩岸軍事關係處於緊張狀態,40%的人認為兩岸在國際社會仍處於高度競爭狀態。

國民黨上臺後,兩岸關係緩和,台海危機消除,但兩岸敵對狀態未變,軍事對立狀態未變,關鍵在於:臺灣當局與學界等不斷渲染大陸對台導彈軍事部署,不斷宣傳大陸不放棄武力,自然讓臺灣民眾認為兩岸軍事關係仍然處於對立與緊張狀態。同時,臺灣當局不斷以大陸軍事威脅為藉口大肆進行軍購,不斷舉行針對大陸的軍演,這也增加了臺灣民眾對兩岸軍事關係的擔憂。

在國際領域,由於馬英九強調“外交休兵”,大陸也採取克制態度,而且對臺灣在國際社會的活動釋放善意,因此民調顯示有20%的民眾認為兩岸外交戰火已降溫,31%的人認為兩岸在外交領域的關係緩和,但仍有40%的民眾認為兩岸外交處於高度競爭狀態。關鍵在於,長期以來臺灣一直在積極爭取與突破國際空間,提高其國際地位,但這一問題涉及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政策的認知問題,大陸當然在這方面會有所表示。馬英九上臺後,兩岸在國際社會的互動關係有所改善,大陸有所讓步,臺灣得以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大會的觀察員及加入WTO政府採購協議等,與新加坡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但臺灣並不滿足,要價隨之越來越高,胃口越來越廣,要求加入更多的國際組織,要求與更多的國家簽署FTA,大陸很難完全滿足這種“漫天要價”的行為,自然而然在這一問題上與臺灣會形成矛盾。問題很難有妥善的解決之道,它將是影響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長期性結構問題。

漠視“台獨”危害

目前兩岸關係發展雖呈現一派和平與繁榮,但深層矛盾與危機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只要有“台獨”勢力的存在與發展,台海危機就不會從根本上消除。尤其是不能排除主張“台獨”的民進党重新上臺的可能性,民進党一旦重新掌權,隨時可能造成新的兩岸危機。《聯合報》民調顯示,認為民進党重新執政給兩岸關係投下變數的民眾比例只有5%左右。《遠見》雜誌於8月的一項調查也顯示,若2012年民進党重新執政,40%以上的民眾認為兩岸關係不會改變,會變好的比例近10%。感知顯然與大陸方面有很大差距。民進黨主張“台獨”,不承認“九二共識”,“仇中反中”,反對ECFA(《海峽兩岸經濟框架合作協議》),因此在大陸看來,民進党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倒退不可避免,甚至不排除出現新的台海危機。臺灣主流民意為何會認為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不會改變甚至還會變好?顯然,臺灣多數民眾正面看待民進党,信任民進黨,他們不排斥民進黨的“台獨”主張也許才是深層原因。若臺灣宣佈獨立,不是簡單的兩岸關係發生變化的問題,而是可能爆發戰爭的問題,而臺灣民眾竟然漠視這一嚴峻的重大問題。這一結果多少透露出臺灣多數民眾對臺灣宣佈獨立不太擔憂或某種程度的認同,值得警惕。

對大陸的矛盾心態

臺灣與大陸同屬中華民族,是同胞手足,命運相連,前途相關。臺灣社會經濟的成功與發展,大陸應為此感到驕傲與自豪;同樣,大陸的經濟快速發展與崛起,意味著中華民族的振興,臺灣同胞也應為此驕傲與自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方面,69%的臺灣民眾認為,大陸未來發展成世界第一強國的機會很大,63%的民眾並不擔心未來兩岸實力發展的差距,顯示臺灣民眾能夠正確看待大陸的崛起與兩岸實力消長的變化。但另一方面,臺灣民眾肯定大陸政府有效率、對台友善、國力強盛、文明進步和務實的比率均低於5%。

臺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不佳,多有抱怨與批評,但卻希望到大陸工作,到大陸創業,讓子女到大陸讀書,希望大陸給予更多的優惠與照顧。據《聯合報》的調查,願意到大陸工作的人數達到34%,有意到大陸創業的達28%,願意子女到大陸求學的有29%。從這個層面看,臺灣民眾雖看好大陸的發展前景,但背後更多的是對經濟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考慮。

臺灣民眾希望分享大陸發展的紅利,卻對大陸的崛起持負面看法。這與臺灣長期的反共教育與對大陸的反面宣傳、報道有直接關係。今天的臺灣當局依然追隨美日等西方勢力,一直在製造大陸“威脅論”。這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潮流是相違背的。

顯然,島內民意的變化是不符合兩岸關係發展潮流與大陸期待的發展方向,“統消獨長”的發展是非常危險的。面對島內複雜的社會政治現實與政局多變的局面,尤其是面對島內民意的起伏變化,大陸如何引導民意,矯正出現的偏差,對大陸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問題的關鍵在於臺灣的政治體系、教育體系已完全本土化與臺灣化,已經形成一個獨立的政治體系與思想體系。況且,大陸在臺灣沒有媒體話語權,無法真正影響臺灣民眾。目前,中央對台政策方向是正確的,只能通過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通過文化交流與民間往來,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瞭解,逐步改變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識與觀感。依《聯合報》的民意調查,曾去過大陸的臺灣民眾從10年前的31%增加到42%,而去過大陸的人中50%對大陸人民留下好印象,38%對大陸政府印象不錯,比沒去過大陸者分別高出17個與9個百分點,足見兩岸民間交流的意義重大,效果在顯現。

(陳明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