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澳葡合作既有歷史淵源更是現實需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葡萄牙共和國合作綱要協議》的精神,及澳門特首崔世安去年六月訪問葡國時與葡國總理達成的共識,「葡國--澳門特區聯合委員會」的首次會議,於昨日在澳門舉行。據特首辦發出的消息,這次會議主要討論了各領域尤其是語言、文化、體育、教育、科學、法律合作及經貿等領域合作的議題,並達成了多項共識。其中在法律方面,雙方同意就法院、登記局和公證員方面的電子化應用及立法上的相關調整,以及「簡化法律計」、社會重返等方面進行合作。在高級公務員培訓方面,雙方會繼續合作舉辦培訓活動、考察及資訊交流。在經貿、旅遊、都市公共方面的合作方面,雙方樂意創造條件,鼓勵在對方設立企業,促進互相投資;雙方亦強調有必要開發渠道,定期並積極交換商業訊息;葡方表示樂意繼續與澳門在幸運博彩業方面的合作;雙方強調開展對建築、都市和景觀遺產的資訊及文獻系統,澳門舊區重整上的合作;在農產品合作方面,雙方肯定了澳門的葡國酒及農產品貿易區域平臺的角色,繼續尋求新的商機;在環境及能源的合作方面,雙方表示有意願在能源上加強機構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在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環境管理、環境標籤、低碳技術、環保培訓方面共同努力。在運輸及通訊合作的方面,雙方樂見葡國NAV與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簽定空運合作協議,又樂見兩公司的合作取得良好成效;雙方還一般性探討將來在航空港口合作的可能性。

在中葡關係歷史上,澳門佔據著十分重要,甚至是核心的地位。因為,中葡兩國關係基本是隨著葡萄牙人入居澳門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兩國關係中的許多重大事件,都與澳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葡關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每一個歷史性轉折,也都與澳門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講,澳門也可以說是中葡關係的「晴雨錶」。當然,一部中葡關係史,卻不是由一部澳門史所能表達或替代的,因為一部澳門史並不足以清楚地反映和闡釋中葡關係發生、發展及其演變的全部過程。

因此,澳門特區與葡國加強合作,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澳門與葡國的歷史淵源,而且也服膺於中央政府和平發展對外政策的現實需要。因此,澳門回歸祖國後,特區政府充分利用澳門在中葡歷史文化中的「交集」優勢,發揮中葡交流的橋樑作用,較大地促進了中國與葡萄牙乃至葡語系國家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作為中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在和平與發展的新時代背景和歷史使命下,澳門通過一系列的交流活動,承載著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交流平臺的重要任務。澳門也將過往與葡語系國家的舊關係,演變為增進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相互加強聯繫、增進交往的新關係。

實際上,雖然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葡語國家大多已與中國建交,但雙方在社會、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並不多。而澳門與葡語國家共同體中的各成員國具有相似的語言(葡文與中文都是澳門的官方語言)和文化的緣由,使得澳門與各葡語系國家間產生了一種超越政府間的外交關係,形成了以文化為紐帶、以民間交流為平臺的「天然」公共外交關係。因此在回歸後,澳門與各葡語系國家的交往中更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即在增進澳門與葡語系國家交往的同時,澳門結合自身中葡文化交匯點的作用,加強中國與各葡語系國家之間的交流。通過澳門,使中國和葡語系國家加深瞭解;通過澳門,拓展中國和葡語系國家的交流規模、促進相互之間貿易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澳門依據其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全力促進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達到相互理解並尊重對方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和價值觀,為推動世界和諧做出貢獻。

為此,二零零三年十月,由中央政府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承辦的第一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簡稱「中葡論壇」)在澳門成立,並同時舉行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中國商務部與七個葡語國家部長級官員簽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由此開闢了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交流合作的新紀元。「中葡論壇」也已在澳門設立了常設秘書處及輔助辦公室,並於二零零六年舉辦了「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去年十一月,「論壇」在澳門舉辦了第三屆部長級會議,中國總理溫家寶專程來澳主持開幕式,可見中央政府對這個「論壇」的高度重視。

既然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合作這麼重要,澳門加強與葡國之間加強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就更應是理所當然了。實際上,回歸前澳葡政府就在葡萄牙首都設立「里斯本澳門聯絡處」,回歸後易名為「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這是澳門特區除對「WTO」和歐盟這兩個國際組織派出代表機構之外,唯一對外國派出的代表機構。該辦事處在運作上直接隸屬於特區行政長官,職責除推動澳葡聯繫外,還負責在葡萄牙推廣澳門特區及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促進中葡旅遊、貿易和文化交流。此外,澳門還積極展開與葡語系國家的民間文化交流活動。二零零六年首屆葡語系運動會在澳門舉辦,促進了澳門與葡語系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民間交流,加強了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多方面的合作契機。

在實踐上,由於澳門的法律、行政以至是經濟、社會保障等制度,均是源於葡國,因而在進行法律改革、行政改革等方面,都不能忽略「葡國的因素」。因此,「葡國--澳門特區聯合委員會」的首次會議所達成的各項共識,法律方面的合作、高級公務員培訓方面的合作,就擺在了重要位置。

即使是站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立場上,澳門更必須增強與葡國及葡語國家的合作。實際上,國家「十二五」規劃在其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中,是將香港、澳門的定位分得很清楚的。香港的面向,是國際社會,包括金融、航運、物流、旅遊、專業服務、電訊服務中心;而澳門則是在「世界性」的「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之外,主要是與葡語國合作--「加快建設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道理很簡單,中國與歐盟、葡語系以至拉丁語系國家的聯繫,賦予澳門最重要、最獨特的戰略任務。葡語系國家和拉丁語系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擁有數億人口,市場龐大,而輕工業產品在這些市場中正是適銷對路,當今全國下下都在力圖將自己的產品打進國家市場(主要是英語國家),而將削價競爭,成為跳蚤市場的地攤貨,自相「殘殺」之時,我們又何不另辟蹊徑,揚長避短,通往澳門開闢和發展葡語國家以至是拉丁語系國家這個廣闊的市場?

目前,葡國的經濟十分困難,總理和國會之間還因對解決經濟方案有不同意見而發生憲政危機,總理被迫辭職。去年,葡國總統施華高曾向訪葡的國家主席胡錦濤求援,相信葡國政府也希望澳門特區能幫扶一把。但這與澳門特區參與支援汶川地震重建,是由中央政府出面統籌不同,在中央政府尚未為支持葡國作出決定之前,澳門不能自行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