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地牛頻翻身 輻射陰霾不散

【本報綜合報導】臺北時間晚上7點42分,日本東北和關東地區觀測到地牛又翻身,震央在關東地區的茨城縣北部,深度10公里,芮氏規模5.9,沒有引發海嘯。稍早在臺北時間下午4點16分,福島縣濱通觀測到芮氏規模7.0強震。地牛頻翻身加之核輻射陰霾不散,如此錯綜複雜的“複合危機”給日本帶來的考驗依然嚴峻。

日本地牛頻翻身

臺北晚間7點42分,茨城縣北部觀測到芮氏規模5.9地震。福島縣觀測到震度5弱,地震搖晃使得步履艱難,讓飽受震災之苦的日本人感到恐怖。

稍早在臺北時間下午4點16分,福島縣濱通觀測到芮氏規模7.0強震。日本氣象廳最初公佈是規模7.1,後來向下修正。

福島縣和茨城縣某些地區觀測到震度6弱。氣象廳一度對茨城縣沿海一帶發出海嘯警報,宮城縣、千葉縣部分沿海地區也發出海嘯注意警報,但後來解除所有警報。

日本氣象廳表示,今後震度6弱或6強的強震可能會再發生,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主要是因上月11日日本東部發生芮氏規模9.0大地震,地盤鬆動。氣象廳呼籲民眾要嚴防山區土石鬆動、大雨和洪水造成的土石流及建築物倒塌等威脅。

下午4點16分發生的強震,傳出茨城縣1名男子跌倒,送醫急救後不治死亡。另外,福島有岩木地區民宅倒塌,多人求救,2人獲救,但尚有多人等待救援。

核輻射陰霾難去

當地時間11日14點46分,在福島、在宮城、在東京……在日本各個角落,上至日本天皇夫婦、首相菅直人下至幼稚園裏牙牙學語的幼童,無數人以雙掌合十、低頭默禱的姿態度過了沉重的一分鐘。

一個月前的這個時刻,9.0級——日本觀測史上最強的地震突襲東日本地區,史無前例的大海嘯緊隨其後,27475個生靈自此或永遠魂歸他界或迄今下落不明。

仿佛是歷史的重演,11日下午5點16分,福島縣磐城市再遭7.0級強烈地震襲擊,目前已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同樣的地動山搖,同樣的驚慌失色,不同的是震區民眾在逃離疏散過程中更多了一份擔憂——“核電站會不會有事啊”。

“3•11”地震後,位於震區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接連發生氫氣爆炸導致嚴重的核洩露,空氣、海水、土壤、蔬菜、瓜果、牛奶、自來水……幾乎是一夜之間,碘、銫、鈈這些對普通人來說原本極為陌生的元素變得無孔不入,越來越多人的生活隨之改變。

先是以福島第一核電站為圓心,半徑20公里的範圍變成了“無人區”;接著,日本政府將半徑30公里區域內的居民陸續轉移;而就在地震發生整整一個月的11日,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宣佈,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40公里的飯館村等1市2鎮2村也被指定為“計畫避難區域”,區內居民應在一個月內離開,因為“在以上地區連續居住半年或一年,累計所受的核輻射可能過高”。

就這樣,在過去的一個月裏,核陰影不僅一圈圈地蠶食著日本狹長的國土,更在全世界的矚目中一層層地剝去“核電大國”日本神秘的面紗。繽紛絢爛的櫻花、熱氣騰騰的溫泉敵不過“核危機”猙獰的面孔,讓世界各地的旅遊者望而卻步;生魚片、回轉壽司同樣在“核輻射”的面前敗下陣來——日本食品被列入眾多國家的“黑名單”,伴隨而來的還有全世界日本餐廳的“倒閉潮”。

11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發佈了一項新的命令:任命原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為核能經濟損失擔當大臣。枝野幸男對此的解釋是,日本政府已決定創建一個全新機構--“核電站事故經濟損失應對總部”,以應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露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雖然沒有具體的資料透露,但僅從這一任命就能讓世人揣測出核事故對日本經濟的重創。

“複合危機”考驗依然嚴峻

地震、海嘯、核洩露,也許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曾面對過如此錯綜複雜的“複合危機”:儘管沒有食品和汽油、通訊和交通全部中斷的艱難時刻已經度過,但至今仍有將近15萬人寄身于臨時避難所之中,忍受著惶恐、悲痛與沮喪的折磨;也許在未來的三年裏,也無法清理殆盡的房屋和汽車殘骸,淤泥沉沙至今“霸佔”著大片的土地,讓日本政府為災民修建的臨時居住點幾無“立足之地”;累計已超過400次的裏氏五級以上餘震,使得震區大量工廠的復工日一拖再拖……難怪《每日新聞》會在報導中慨歎:地震一整月了,前方還是無法讓人看清。

儘管如此,菅直人11日仍在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等六國七大媒體上刊登致謝廣告,感謝以六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在“3•11”地震中給予日本的無私援助,並承諾“依靠國民的潛力與國際社會的協助”“日本必能重生、復興、更加繁榮昌盛”。

重生、復興、更加繁榮,對於至今也沒有一個完整的復興計畫浮出水面、福島核電站依然危機四伏的日本來說,這是舉國最大的期盼。只是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方的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