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中醫藥合作有更深戰略考慮

陳觀生

最近看中醫藥發展的資料,感到全球醫藥體制正在變革之時,中醫藥產業將迎來極大的發展機遇。而《粵澳合作框架協定》明確規定“共同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作為粵澳合作產業園區啟動專案。”其實本澳中醫藥產業的基礎並不特別突出,筆者覺得,粵澳將中醫藥產業合作作為優先,是有更深的戰略考慮,是要抓住全球醫藥體制正在變革的難得機遇,從中醫藥產業著手,找到本澳產業多元化的出路。

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優先

《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在第二章“合作開發橫琴”第三條“重點園區”第二款中建議,“共同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作為粵澳合作產業園區啟動項目。整合廣東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產業的優勢和澳門的科技能力和人才資源,吸引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總部聚集,打造集中醫醫療、養生保健、科技轉化、健康精品研發、會展物流於一體的國際中醫藥產業基地,以及綠色道地藥材和名優健康精品的國際交易平臺。”而這個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將於本月舉行開工儀式。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兼省中醫藥局局長彭煒在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認為:“中醫藥產業的合作發展是粵澳雙方產業合作的一個重要起點。在橫琴共同建設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探索營運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創新模式,為粵澳其他產業的合作提供經驗。”

彭煒還表示,配合廣東的產業升級,帶動澳門中醫藥產業的整體發展,加強在品質評估以及國際認證方面的合作,將成功的中醫藥產品推向世界。

廣東與四川、貴州、雲南同為中國中藥材四大產區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商品藥材集散地之一,全省中藥藥用植物達2500多種,主要的地道藥材有何首烏、巴戟、海馬、沉香等。全國主要依賴廣東供應的有藿香、橘紅等。目前,全省規範化中藥材生產基地有92個,超萬畝以上基地12個。

廣東中藥產業的規模優勢有兩個方面,一是產出規模大,去年中藥工業總產值占全國7%,居全國前列,中藥飲品加工的銷售收入占全國第二,中藥出口交貨值占全國的1/5;二是產業鏈相對完善。相對於其他中藥工業比較發達的省區,廣東中藥產業鏈的生產、銷售等環節都具有較大優勢,中藥飲品生產和中成藥生產都位居前列,也是主要銷售區域,廣州清平市場和普寧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從2006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以來,廣東中藥產業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中成藥產量全國第一。

但目前廣東中醫藥產業也存在一些短板,首先是企業利潤下滑。其次是產業自主研發能力低。三是資源整合能力差,品牌整合能力不足,缺乏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勢品牌。四是品質可控性差,檢測技術落後。五是中藥新技術落後。六是產品外向度低。

澳門有著部分廣東所缺少的優勢,如自由港有利產品出口,一直採用歐盟的藥物檢測技術標準有利中醫藥走向國際化,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有利於中醫文化的傳播等。雙方的合作具有很大的取長補短作用。

中醫藥產業潛力巨大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命力和價值對於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將起到強大的支撐,而中醫藥的產業化也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曾說過:“中醫現代化可能引起醫學的革命,而醫學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個科學的革命。所以我們一定要向前走。中藥必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引擎。”

筆者讀過一篇報導,對中醫藥產業發展十分樂觀。報導說:早在2004年,全世界年中藥貿易額已超過400億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近年來,中藥產業正成為國際醫藥產業投資資本追逐的新熱點。日本、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更是利用其經濟和科技優勢,大量收集我國中藥處方資訊,通過改變劑型、添加劑、工藝等方法,搶佔中藥知識產權。

國外品牌同樣看上了中草藥在生活日用品應用上的無限潛力,據行業估計,純中草藥護膚品的年增長率已超越61%。許多的國際大品牌都已經或正準備著啟動在華的中草藥專案,耗費钜資研發東方中草藥的精髓。

中醫藥的預防和保健屬性,使得它在家庭醫療保健方面比西醫藥更具有優勢。中醫藥的一大特色是治未病,也就是養生預防保健,所謂“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重養生預防保健則可“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人不得病。如此,中醫藥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關注。

化學合成藥的大量湧現,使西藥一度輝煌。但是,西藥作用單一、局部對抗,以及巨大的毒副作用,帶來了大量的藥源性、醫源性疾病,已成為當今西醫界最感困惑的重大難題。而數千年來,中藥多以複方治病,通過藥物間的相互配伍,起到了增效減毒的作用,進一步降低了毒副作用,因此,天然藥物替代某些化學藥品,已成為國際醫藥發展的普遍動向和趨勢。

與此同時,以化學合成為主的西藥的研發費用也在不斷上升,研製週期不斷延長,導致西藥價格的不斷增長。根據有關資料,開發一種西藥,約需5~10億美金,8~10年的時間;開發一種新中藥只需要數十萬至數百萬人民幣,2~3年的時間,即使開發要進入西方醫藥市場的中藥,開發費用也僅為西藥的幾十分之一。

各國政府都在尋求抑制醫療費用上升趨勢的辦法,人們逐漸把目光投向了中醫藥。中醫藥無論是檢測手段,還是治療費用都要低得多。而且,中醫藥的療效已被中國五千年的實踐所證實。特別是,中醫藥的簡、便、廉、驗,以及較少的副作用,為西醫藥所不及。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全球生物藥物、天然藥物現在市場份額每年以10個百分點以上的速度在增長。

發展中醫藥是本澳難得機遇

中醫藥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成為各地爭相扶持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之一,就澳門臨近的地區來說,香港將中醫藥產業作為六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廣東博羅要打造為中醫藥產業基地,稍遠一點的廣西玉林市要建造“南方藥都”,傾力打造百億中醫藥產業。澳門與這些地方相比,除了國際化更易一點之外,其實優勢並不大,所以有人認為本澳發展中醫藥產業意義不大,無足輕重。筆者看來,粵澳將中醫藥產業合作作為粵澳合作啟動項目,有更深的戰略考慮,那就是要為澳門的產業多元化探索到出路,而發展中醫藥產業將是本澳實現產業多元化的千載難逢機遇。

中醫藥是綠色環保低碳產業,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具備資源能耗低、綜合效益好特徵。中醫藥的發展將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如中藥材種養將帶動中藥農業、中藥畜牧水產業;與現代科技結合帶動中藥工業、中醫醫療設備製造業;中藥材和中成藥的銷售將帶動中藥的物流業;中藥新產品的研發將帶動中藥知識產業;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將帶動按摩足浴等中醫藥休閒保健產業;弘揚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優秀代表的中醫藥文化將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包括中藥知識產業、中藥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產業、中醫藥文化旅遊產業等等。因此,中醫藥產業是一個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的產業。這對苦於尋找產業多元化的澳門來說,正可以解決多元化的難題。這些行業中,除了中藥農業不適合澳門之外,其他都是澳門可以大展拳腳的行業,也是很多澳門人可以從事的行業,因為澳門人對中醫藥的認識是有一定基礎的,加上中西交流文化傳統,以澳門為基地傳播推廣中醫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藥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傳播過程大體與中餐相同,海外華人在棲息地將中醫藥慢慢地向當地居民推廣。然而,由於餐飲沒有那麼多的標準和限制,很容易被外國居民所接受,傳播和普及遇到的阻力較小。但藥物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且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醫生難以給病人說清中醫藥的治病機理和藥效成分,因此很難被外國居民所接受,普及範圍和速度難以和中餐相比,從而制約了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

澳門在這方面正好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中醫藥實現產品的國際化並不難,但實現中醫藥標準的國際化和理念的國際化,則不是容易的事情。中藥產業生產的不僅僅是一種產品,它還代表了中國的文化,僅憑少數幾家企業,少數品種、散兵游勇式的作戰模式,在當前新技術、新標準不斷出現的背景下,難以實現中藥產業整體走向國際的歷史使命。如果澳門把握得好,是有能力肩負起這個歷史使命的。

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傳播、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國際上對中醫藥的科學價值和藥用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溝通。同時,很多國外企業開始對中醫藥產業在國外的推廣和應用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合作意向,這標誌著中國中醫藥產業走向國際合作的模式和合作的切入點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現代中醫藥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將以具有中國獨立知識產權和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與生物醫藥產業並列為21世紀中國健康產業發展的兩大支柱;而當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尤其是生命科學的突破,為中醫藥產業化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援和驅動力。中醫藥產業化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和發展基礎。本澳應致力於用高新技術實現中醫藥產業的科學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構架現代高新企業與傳統中醫藥的核心價值鏈,那麼本澳發展中醫藥產業前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