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合作開發橫琴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粵澳合作開發橫琴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廣東省人民政府與澳門特區政府於昨日同時宣佈,經粵澳雙方商定,二零一一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將於明(十九)日在珠海舉行。而據瞭解,在今年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由省長黃華華率領的廣東省代表團及行政長官崔世安率領的澳門特區代表團,將共同回顧總結過去一年來粵澳合作的成果和經驗,特別是深入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制定並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工作情況。會議還將分析當前粵澳緊密合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並緊緊圍繞當前推進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等主題,共同研究確定下一步重點推進的合作領域和合作項目,進一步深化粵澳更緊密合作。期間,崔世安一行還將前往橫琴及鬥門,出席「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奠基儀式及「珠海竹銀水源工程」竣工儀式。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後的第一個兩地合作重頭項目,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即將在橫琴島動工,澳門特區政府已委託專家隊伍對五十萬平方米的園區進行了專項規劃。

據瞭解,澳門特首崔世安在出席二零一一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還將於今日專程前往廣州,與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會面。

這次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後的第一次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按照《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及《實施〈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二零一一年重點工作》的規定,推進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首先而且重點工作就是合作開發橫琴問題。必須在今年內建立粵澳合作開發橫琴協調機制,對橫琴開發建設等重大事項提出政策建議,就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等重大事項進行協商。設立珠澳橫琴開發聯絡協調委員會,構建橫琴新區與澳門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的直接溝通渠道,推進園區合作項目落實。並在橫琴合作建設粵澳合作產業園區,共同組建粵澳合作產業園開發公司,率先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展中醫藥產業合作,逐步向文化創意、旅遊服務等方面延伸。並

按照「分線管理」要求,完善橫琴口岸配套設施。同時,全面落實《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完善橫琴開發配套政策,落實澳門機動車進出橫琴的政策,在今年底前制定具體管理辦法。而其他的「產業協商發展」、「基礎設施與便利空間」、「社會公共服務」等,也有不少內容與合作開發橫琴有關。因此,需要具體組織落實。也就是說,《粵澳合作協議》就如同一個「綱」,而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的工作所達成的共識就是「目」。所謂「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但同樣,單有「綱」也不足夠,還要「目」的密度適合才能成為有實效的「網」。

開發橫琴,表面上看很簡單,就像其他開發區一樣,有資金投入就可帶動全盤。但實際上並不簡單,因為它不同於實施澳門法律的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而是繼續實施內地法律,繼續實行內地的社會政治制度;雖然橫琴海關後撤,但必要的邊防管理還在,澳門居民在該處工作、居住,還得遵守內地的法律、稅制。

這樣,就將衍生一系列問題,必須先行解決。比如,避免雙重徵稅的問題,澳門居民車輛進入橫琴的駕駛執照、內地行車費用、第三保險等問題,產地來源證問題,還有中藥製品的產品檢驗問題等,都有可能會遇到兩地法律衝突的哦問題,必須一件一件地具體和細化落實。

其中又以「海關後撤」最為棘手。特首辦主任譚俊榮曾經說過,《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還差幾個部委辦未蓋公章,相信就包括海關總署,這因為這將涉及到 涉及到稅制尤其是敏感的海關稅的問題。其實,改革開放已經三十二年,應當與時俱進,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新的思維,創造更多的新辦法、新措施。最近就有消息說,深圳前海將有可能實施類似自由貿易區的政策;海南特區實施也將實施自由港的政策。去年十一月溫家寶總理視察澳門特區,最終為橫琴海關後撤及探討澳門自由港與湛江深水港接合作可行性拍板,相信橫琴海關後撤的問題,已獲解決,現在要做的是研究具體落實措施。

崔世安在出席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之前,專程到廣州拜會汪洋書記。這除了是「禮貌」和「禮節」之外,似是還含有「向汪洋書記致敬」之意。實際上,汪洋到任之日,就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廣東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與港澳經貿聯繫緊密的經濟優勢,堅持相互支持、互利共贏,進一步提高粵港澳合作水平,開創粵港澳合作的新局面,為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個新概念,既是建基於廣東省擁有與港澳地區「天時地利人和」的地緣、親緣、人緣、俗緣、文緣等優勢之上,又是承襲著改革開放、經濟特區以至「更緊密經貿合作關系(CEPA)」的政策優惠。可以說,汪洋實事求是、審時度勢,摒棄了其前任要做大區域「霸主」,但因各省、區情況差異太大而整合困難的「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而追求已有近三十年成功經驗的粵港澳經濟合作,而且還是「強強結合」、「制度差異互補」,相信見效更快,品質效益更高,更能充分發揮推動廣東省實現「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目標的作用。

因此可以說,汪洋到廣東就職後,廣東省委、廣東省政府對粵港澳合作的實事求是態度,是「互利共贏,平等協商」。這是對近年粵港澳之間的區域合作並不暢順,與各地當政者的「互不服氣」的矯正。尤其是廣東省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發展奮鬥,經濟總量及實力已先後超越香港、台灣地區,因而產生了自滿自大情緒,而看不起澳門以至是香港,忘記了廣東在改革開放之初,全靠港澳商人的投資,才積累了後來飛躍發展的原始資本。正因為是「視野」擴闊了,才似乎是要重蹈類似當年毛澤東頗為顧忌的「地方割據」的「泛珠三角」--要在包括了昔日中南局和西南局大部份省區,以至華東局也有福建、江西兩省參與的「泛珠三角」中,自做「龍頭」,把港澳當作是自己的「附藩」。而港澳特區也自恃實施「一國兩制」,擁有「熱線」直達中央之「特權」,而有點「不屑」於與「行政層級」較低的深圳、珠海兩市,以至是廣東省打交道。在互不服氣之下,粵港澳三方都白白虛耗了近十年的寶貴時光,難見改革開放頭二十年的密切、熱絡景況。只有在汪洋履任廣東,提出「港澳緊密合作區」新定位,並分別主導洽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才使這種狀況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俗語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粵澳合作的課題講了多年,在澳門方面也是進展不大,但在崔世安接任特首後,由於《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先後出臺,使到在區域合作尤其是粵澳合作,以及廣大澳人期盼已久的橫琴合作方面,得以重大突破,一掃曾經有人議評的「崔世安缺乏魄力」迷思。粵澳合作開發橫琴,不但為澳門能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插上翅膀,而且也為崔世安能建功立業,提供一個極佳平臺。當粵澳合作發展橫琴的規劃逐步落實,並為澳門經濟發展及澳門居民的生活便利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之後,相信曾經對崔世安有這樣那樣意見的那部分人士,必會改變對他的成見,從而使其建立更高的的個人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