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社會和諧穩定

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全國政法工作會議年前在北京市西三環邊的京西賓館召開,從形式上看多有創新——大會經驗交流:來自地方黨委、政府和政法機關的12個單位,採取大會發言和播放專題片相結合的方式,向會議代表介紹了一年來在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中的探索、取得的成效;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各省、市、縣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政法各單位負責人以及中央政法各單位廳局級幹部共25萬人在各會場參加了會議。

據《瞭望》新聞週刊記者瞭解,此次會議的一個重心是,準確把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政法工作面臨的形勢,部署2011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工作。

2010年多項舉措取得實效

來自高層的評價指出,剛剛過去的2010年,在外部挑戰多、自然災害多、社會矛盾多、重大活動多的情況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一系列舉措力度大、措施實、效果好,從源頭上解決了一大批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這包括:

成效一,化解社會矛盾,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得到維護。各地區各部門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調處”活動,形成了黨委和政府總攬、各部門協同配合、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化解社會矛盾工作格局。

例如,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上減少了可能因決策不當造成的社會矛盾。再如,一些地方按照調解優先的要求,構建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在勞資關係、醫患關係、環境資源、安全生產、交通事故等矛盾糾紛多發領域,建立了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糾紛。

研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經濟領域不穩定因素排查工作,依法調處經濟糾紛,依法懲處經濟犯罪,維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增加了和諧因素,減少了不和諧因素。

成效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了服務群眾、管理社會的能力水平。各地區各部門對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工作力度明顯加大。有的省、市、縣黨委和政府出臺了社會管理創新的意見,有的正在編制“十二五”社會管理創新發展規劃。

細觀之,針對一些地方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治安混亂的狀況,集中排查整治了43萬個重點地區、部位、場所,並把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延伸進去,為實現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針對一些地方相繼發生暴力傷害幼兒園兒童和中小學生案件,強化人防物防技防,嚴密排查管控高危人員,使這類案件迅速得到有效遏制。針對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一些地方探索實行“一證通”制度、“一站式”服務、公寓式管理,解決他們在就業、居住、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針對刑釋解教人員融入社會難的問題,提高服刑在教人員教育改造質量,探索建立必送必接和有效安置機制,開展職業培訓和心理咨詢,幫助其解決就業、生活等方面的困難,防止和減少了重新違法犯罪。一些地方建立工讀學校、流浪兒童保護中心、未成年緩刑犯幫教基地和幫教網點、安康醫院,加強了對社會閒散青少年、容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教育、治療、管理,消除了一大批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各地還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治爆緝槍、打擊“兩搶一盜”、打擊拐賣兒童婦女等嚴打整治行動,遏制了嚴重刑事犯罪高發的勢頭。2010年以來,全國發生的重大惡性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數量都比2009年同期下降。

成效三,強化公正廉潔執法,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法治保障。例如,組織開展集中清理涉法涉訴信訪積案和百萬案件評查活動,對刑訊逼供、涉案人員非正常死亡等社會反映強烈的執法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提高了人民群眾對政法隊伍的滿意度。

成效四,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確保了重點地區、重點領域、敏感時期的社會穩定;確保了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和抗災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把握當前形勢和複雜局面

據權威人士分析,“十二五”時期,國際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將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徵。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對敵鬥爭複雜,也將是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工作面臨的基本態勢。

從政治領域看,可以預見,我們與國際敵對勢力在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方面的較量將是長期的,反滲透、反顛覆、反分裂的鬥爭將更加尖銳複雜。

從經濟領域看,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進程中還會引發和產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隨著“十二五”時期一批新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因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問題可能引發新的矛盾;隨著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將帶來就業結構、勞動關係等方面的深刻變化,由此可能產生新的不穩定因素;隨著經濟生活日益活躍,經濟犯罪的涉眾化、智能化、職業化、網絡化、複合化特徵更加突出;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互動和依存不斷加深,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境外投機資本大量流入衝擊國內市場的風險加大,通脹預期的壓力上升。如果應對不妥,經濟問題就可能演變為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穩定。

從社會領域看,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目前有2億多流動人口、l.5億多農民工、4億多網民、8億多手機周戶,各種社會組織眾多等。而互聯網日益成為傳播各種思潮、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平臺,成為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和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隨著人們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監督意識日益增強,對政法機關公正廉潔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群眾對利益受損、違法侵權、貧富分化、幹部腐敗的不滿,相比較以往容易情緒化乃至極端化。

權威人士指出,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和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國際問題與國內問題相互影響,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相互作用,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相互交織,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明顯增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政策性、關聯性、敏感性越來越強。

十二五”創造三個環境

《瞭望》新聞週刊瞭解到,在有關部署中明確提出: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從權威人士強調的有關要求看,主要有以下4個著力點:

其一,建立健全科學的預防化解矛盾機制。這包括多項具體工作內容:全面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政策,在決策前進行經濟效益和社會穩定風險“雙評價”,既看要不要幹,又看能不能幹,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瞭望》新聞週刊瞭解到,目前,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制定指導性文件。認真實施人民調解法,把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起來,努力做到對各類矛盾早發現、早化解。各級政法機關應把調解優先原則落實到執法活動中,及時有效化解矛盾,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高度重視預防和化解群體性矛盾,做好群體性事件處置工作,力爭在第一時間有效控制事發現場,防止矛盾激化升級,防止矛盾碰頭疊加。

其二,注重從政策和制度層面解決好社會矛盾。當前,我國社會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其中大部分屬於利益訴求。對於征地拆遷領域群體性事件多發的問題,應充分考慮和維護被征地拆遷群眾的合法權益、合理要求,使他們住房有改善、生活有保障,努力實現征地拆遷一片、安定和諧一片。對於城市中低收入群體“住房難”問題,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大規模推進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部署,摸清人員底數、增加住房供給、完善租購政策,確保他們住得上房。對於醫患糾紛多發的問題,既要建立第三方參與的調解機制,又要依法處置“醫鬧”等滋事行為,更要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提高醫療及服務質量,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對於一些城市困難群眾的違規經營問題,既要依法管理,又要採取有效措施,幫助他們找到新的就業門路,防止因強行取締引發個人極端事件、群體性事件。

對於長時間破不了案而被害人或其家屬生活又比較困難的、沒有財產可供執行又涉及困難群眾的,以及涉法涉訴信訪當事人有實際困難的等,要通過落實刑事被害人救助資金、涉法涉訴信訪救助資金,採取經濟補償、困難救助等辦法,合理加以解決。對一些“老大難”案件,應多策並舉,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對無理纏訪鬧訪案件,既要堅持依法處理,維護正常社會秩序,還要動員社會公眾力量,教育當事人,教育群眾遵紀守法。

其三,解決好影響群眾安全的突出治安問題。其重點包括,加大對黑惡勢力、涉槍涉爆、“兩搶一盜”、拐賣兒童婦女、非法集資、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尤其是食品藥品、侵犯知識產權等犯罪的懲治力度,堅決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的勢頭,等等。

其四,重點突破人口服務管理中的難點問題。對流動人口,要按照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管理規範、統一高效的要求,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有序轉為城鎮居民,把“一證通”制度、“一站式”服務等比較成熟的經驗推廣好,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對刑釋解教人員,堅持平等對待、給出路,動員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銜接安置機制,重點把法制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經常性心理咨詢、政府補助企業接收等辦法落實好,幫助他們順利融入社會。對容易肇事肇禍的精神病人,要充分依託安康醫院和精神病醫院進行有效治療,對家庭困難的給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