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力圖破解困擾其身的最大罩門

攪了半天,原來吳釗燮在美國所說的蔡英文倘上臺將以「澳門模式」來代替「九二共識」的那番話,並非是蔡英文授權他向美國白宮的傳話,而是吳釗燮憑籍其個人的「經驗主義」的自由發揮,已與民進黨中央以至蔡英文主席的考慮 ,難怪會引來民進黨迅速地予以否認。

實際上,正如蔡英文在國際事務上所倚重的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蕭美琴所言,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正在中國小組討論中,尚未定案,而吳釗燮只是以「個人身份」發言;也正如「扁辦」前主任陳淞山昨日在《美麗島電子報》上所發表的文章所指,蔡英文真正的兩岸大餐根本就還沒出爐,任何人假借蔡英文的名義對外說是她的代表或傳話人,絕對是有其個人目的的「政治騙子」。其實瞭解蔡英文行事風格的人都相當清楚,蔡英文根本不會透過任何人向美國或中國做政治傳話,她個人與美國的政治溝通管道向來順暢且直接,不會繞個彎請人傳達訊息,吳釗燮只是就個人經驗與政治理解對演講時有人發問的問題提出個人看法,事前不會與蔡英文有所商量,充其量只是事後吳釗燮回台會向蔡英文提出華府之行的報告與分析。

蔡英文不能接受「澳門模式」,可能還出自其個人的私人雜念。眾所周知,蔡英文、吳釗燮都當過「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那四年除了是阻撓陳水扁承認「九二共識」、「國統會」之外,沒有甚麼建樹,只不過是在「三通」的強大壓力之下,被迫搞了個「小三通」而已。而吳釗燮任上所搞的「澳門模式」,則有所突破,尤其是在陳水扁大搞「公投入憲」的緊張氣氛之中。因此,吳劍燮在美國大力推銷「澳門模式」,也不無借此貶抑「蔡英文主委」之意。這當然讓蔡英文不高興。

但要說吳釗燮是「政治騙子」,恐怕詞語「太沉重」。當然,不排除吳釗燮如陳淞山所言,這是吳劍燮要以其曾任「陸委會」主委和駐美代表的「老資格」,並以其個人經驗與政治理解來回應媒體的方式,來向美國展示蔡英文上臺後,會對他委以重任的前景,因而他的那番談話內容,仍是按照老黃曆來照念,仍沒有跳出陳水扁時期的老框框,而很有可能會與蔡英文的想法並不對盤。更重要的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直至現在還未正式出臺,她還需要繼續窺測方向,一是民意所向,二是大陸態度,三是美國想法,然後才能作出決定。

實際上,蔡英文在「五都」選後就已體認到,民進黨若要在二零一二年的「總統」選舉中取得執政權,其最大的罩門就是兩岸政策,因此計劃設立民進黨智庫,加強與大陸對話,以強化黨的大陸政策論述及推動與大陸直接交往的能量。不過,這個智庫並非專為處理大陸政策問題而設立,它要處理的問題層面還包括台灣與國際社會的總體戰略佈局,台灣的財經與社會福利問題等。這些議題將以《十年政綱》為主軸進行討論。由於這個智庫是由蔡英文個人出錢建立的「私家貨」,就已明確地為這個智庫定位為專為蔡英文參選「總統」研擬和宣導大陸政策論述的「任務編組」,並非是一個恆常性的機構,也不列入民進黨總部的一級機構序列。而這樣做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在「總統」選舉過程中,推出不同於民進黨傳統核心價值利益的大陸政策綱領時,能靈活地應對黨內基本教義派以至是「獨派」大佬的責難。因此,這是一個專為蔡英文本人的「二零一二大夢」服務的機構。

蔡英文設立既在組織上不屬於民進黨,但又要為民進黨服務的智庫,還有一個考量,就是可不受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所束縛,可以推出與民進黨傳統核心利益價值有一定距離的新的大陸政策論述。很明顯,蔡英文這樣做是在走「雙軌」策略路線。一方面,她決不會放棄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及傳統價值觀,這既是作為黨所提名的公職參選人應有的忠於黨的政治立場,又是鞏固基本盤的需要;另一方面,卻又要以這個智庫的名義,提出一些較為理性及較為具有正面積極意義的大陸政策,來爭取中間選民以至是淺藍選民的支持。只要能在將馬英九目前的「強項」--大陸政策,設法予以抵銷,亦即收繳他的「武器」,使到雙方在大陸政策方面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單以自己「執行力強」的「強項」來與馬英九對拼,就有贏的機會。

確實,經過這一年多來與馬英九的博弈,尤其是自詡為「國際貿易專家」的蔡英文,在「ECFA雙英辯」中打了敗仗之後,就使到民進黨必須謹慎地考量兩岸政策的問題。因為連蔡英文自己都知道,其實她本人與馬英九的特質的重疊度甚高,都是出生於小康之家,都是「三門幹部」--從家門到學校門再到官府門,都是名牌大學的博士生,都是個人品質較為清流,都有一張得分較高的臉孔,都有一副溫和的脾氣,因而要讓選民在「個人」方面抉擇,是互相伯仲。而在「政黨」方面,台灣地區的藍綠選民都已意識形態固化,即使藍綠兩黨各自提出的參選人不是馬英九、蔡英文,其投票傾向都不會輕易改變。

那麼,能夠爭取到的選票,就只有來自中間選民。而中間選民大多是「經濟選民」,哪一位候選人的經濟政策有利於自己個人的福祉,就投他的票。在這一點上,蔡英文明顯吃虧。其一、是民眾對民進黨「只會選舉,不懂治國」,且陳水扁執政八年的經濟低迷情況,已有深刻記憶,不易改變;其二、馬英九就職三年來,打通兩岸關係,尤其是引進「陸客遊台」活水,從北台灣到南台灣,所有與旅遊相關的行業都業績翻番,「ECFA」的效益也正在發酵之中。這迫使蔡英文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就以對待「ECFA」的態度為例,從當初的帶頭反對「ECFA」,上街遊行及指令黨籍「立委」在「立法院」強力阻撓,到聲言不會「橫柴入灶」、「延續前期政策」,都在在證明,其實蔡英文本人的大陸政策,也正在調整之中。至於在公開的談話中,仍是「死鴨撐飯蓋」,只不過是擔心將會失去「獨派」的支持。但從「台獨」大老辜寬敏從開初的不滿蔡英文沒有堅守「台獨」立場,到現在的無條件支持蔡英文的表現看,「獨派」已不在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將會採取甚麼樣的大陸路線,只要能把馬英九拉下臺就行。因此,蔡英文將會很用心地經營其大陸政策。

但問題是,以蔡英文反復無常的表現,尤其是曾經阻止陳水扁承認「九二共識」和恢復「國統會」,及在陳雲林首次到台灣參加兩會協商時,發動民進黨人上街「圍城」,把陳雲林圍困在酒店中十幾個小時的一貫表現看,中間選民仍難以完全相信她的調整是出於「痛改前非」,認為只不過為了騙取選票的權宜之計,而且大陸方面也不會向其「讓利」。

因此,吳釗燮在美國的輿論引起各方強烈反彈,倒是對蔡英文起了「打草驚蛇」的作用,更一步提醒蔡英文必須謹慎處理其兩岸政策。由於馬英九已經佔據了制高點,蔡英文如要仰攻成功,就必須提出比馬英九更加靈活的大陸政策。由於民進黨沒有「國共內戰」的包袱,說不定在堅持住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底線之下,在具體做法上會有比馬英九更靈活的措施。這也正是蔡英文否定將會標誌著「倒退」的「澳門模式」的原因之一。但正因為是仍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仍將難以取信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