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管理考驗“中國智慧”

我國社會管理體制能否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決定著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

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過新中國60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與其同時。各種社會矛盾也隨之出現。我國社會管理體制能否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決定著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有著重大戰略意義。兩會上,委員們就“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展開熱烈討論,為“十二五”規劃實施建言獻策。

觀念:社會管理創新刻不容緩

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交織在-起的中國,正遭遇社會轉型拐點。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遷,將中國帶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

協調社會關系、規範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社會管理的任務可謂千頭萬緒。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已經達到了工業化社會中期階段水乎;但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建設。在管理理念上,重經濟、輕社會,重管控、輕服務;在管理手段上,重剛性、輕柔性,管、控、壓、罰並舉;在管理體制上,政府部門條塊分割,相互封閉,各自為政,難以適應開放、多元社會的需要……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可謂任重而道遠。

“老辦祛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全國政協委員任啟興這樣形容-些地方黨政部門在具體執政過程中的手足無措。

“錢、管、糊”,全國政協委員繆合林用三個字來概括當前-些地方官員的社會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錢”--CDP上去了,花錢可以買平安;“管”——只有強化管控,才能保証天下太平;“糊”——不出事就是本事,能擺平就是水平。

“社會管理的目的和本質是什麼?我想這個問題的回答,老百姓和政府官員的答案肯定是不-致的。”全國政協委員員陳淩平分析說,政府官員考慮的是“不要出事,還要搞點政績活動”,而百姓關心的是“學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事實上,社會管理創新下不是個新鮮詞。從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到“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標本兼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隉中-項系統工程和重大課題。

社會管理創新刻不容緩。全國政協委員徐輝認為,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全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考核機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健全政績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改變當前考核體系過分重視CDP的做法,增加社會發展方面的權重,以引導各級政府更加重視視社會建設。”

導向:社會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

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是做群眾工作。相對于“管理”,老百姓更需要的是“服務”。只有俯下身子去傾聽,才能知道老百姓到底需要-個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管理服務、如果才能管社會。

“社會管理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意識問題,意識問題中最為重要的是群眾意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情系人民、心牽群眾。”全國政協委員張承芬認為,大力保障和促進民生,關注人民群眾的利益,是解決其他所有問題的前提。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以人為本,從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人手,努力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問題,讓老百姓“生活有尊嚴,未來有希望”。穩定的社會秩序、和諧的社會環境,國家的長治久安,建立在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上。

“公共安全”也是時常出現在政協委員口頭上的一個詞。生產安全、環境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醫療安全””相對于“牛活有尊嚴,未來有希望”,老百姓更看重“生命有保障”。頻發的公共安全事故,不僅造成無數的生命財產損失。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更挫傷了人們實現科學發展的信心。為遏制公共安全事故頻發,全國政協委員馮培恩呼籲:“樹立安全發展觀念,改革政績考核方式;加大公共安全投人,夯實安全基礎;加大公共安全立法,完善行政管理體制;強化安全生產執法,加大官員問責力度;加強公共安全宣傳教育,建設社會化應急救援隊伍。”

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社會發展中民生是基礎,但絕不能把民生當成-種施捨,”全國政協委員林用三說,歷史發展、社會進步都是群眾推動的,而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政府給的,政府的作用是協調,具體工作最後還要由群眾來做,“要大力宣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進一步動員群眾,依靠群眾,讓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群眾具有了責任感,才能發自內心地搞好發展。”

“社會管理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勞動關系。”全國政切委員吳江認為,目前我國勞資矛盾問題呈上升趨勢,如果不從源頭抓起,社會管理難度會越來越大。勞方的主體是新生代的農民工,比起他們的父輩,更希望得到公平對待,享有法定權利;而資方的主體是同國有企業用工體制有著巨大差別中小企業,“這需要我們大力改善老公關系,保護勞動者權益,推動勞動立法和用工法制化。不能只關注爭議問題,要昔力發展和諧勞資關系。”

“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是中間層面群眾的穩定,”全國政協委員章祥蓀認為,當前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反腐倡廉,建議中央對反腐倡廉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振奮全民的精神,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方式應該得到強化,”全國政協委員徐輝建議,各級政府在進行社會管理日幀多運用協商、溝通等方武和心理疏導、輿論引導等柔性手段,同時也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督促各級政府在進行社會管理過程中,及時向公眾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的審核、監督。”

途徑:小政府,大社會,多方參與,共同管理

國際金融風暴的從容應對,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汶川地震、玉彬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重大自然災害的成功應對””,辦成大事、辦好喜事、辦妥難事,無不昭示著中國政府的強大。山西礦雄、上海火災、問題疫苗等-系列公共安全事故,又凸顯出政府在社會管理方面的缺位。隨著社會結構和利益訴求的不斷分化,社會事務日益複雜,政府已無法維持“-方獨大”的管理模式。

“那種一靠口號拉動、二靠事故推動的社會管理模式不能再繼續了!”全國政協委員潘貴玉大聲疾呼,“政府要從加強頂層設計、創造法制環境、完善規章制度、落實崗位責任等方面著手,使社會管理走上法制化、規範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軌道。”“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勢在必行。”全國政協委員步正發認為,目前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尚需進一步理順,政府管理微觀經濟的職能過多,掌握資源配置的權力過大,遠未形成長遠發展的機制。

咽陛是政府該管的,哪些是政府不該管的,不該管的交給誰來管?在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時,解決好政府在社會管理過程中中存在的越位、錯位和缺位問題尤其重要。

“切實強化政府的服務功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政府要盡快採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將政府承擔的一些公共服務職能,適當地轉移給非政府組織,實現公共管理和服務的社會化。”全國政協委員于小文如是說。

“只有先管好政府,才能管好社會。”全國政協委員謝彬如認為,社會管理由政府負責,政府體現的是公權,所以社會管理首先要管好政府,明確政府職責,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科學的、系統的、具有可操作陸的法律法規,培養各級官員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意識,政府管理社會要規范化、常態化,用好公權力,明確管理就是服務。”

“在社會管理格局的四大體系中,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少社會協同,最大難題是無法突破社會協同,最大任務是如何增強社會協同。”全國政協委員王名說,“增強社會協同的關鍵,在於發展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為社會協同主體在社會管理、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現代政治學認為,-個成熟的社會,是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三種力量實現基本均衡的社會。上世紀60年代以來,以民間性、非盈利性、公益性為特徵的社會組織在世界各國迅速崛起、蓬勃發展,活躍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各個領域。相比較而言,我國的社會組織數量少,規模小,由於管理體制的東縛、法律法規不健全、各級黨政部門協調支持不夠,加上社會組織自身的自律和能力建設不足,我國社會組織的各項功能還遠未具備,難以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新形勢下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對此,全國政協委員王名建議,“改革社會組織雙重管理體制,建立統-登記、協調監管、分類指導、重點支持的社會組織管理和發展新體制;健全社會組織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推動社會組織功盲拴面升級;加大政府轉移職能力度,形成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新局面。”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其目的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民生連民心,民心促民主。“保障公民的知晴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推動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推動社會建設、加強社會管理的客觀要求。”全國政協委員李君如說。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人民政協責無旁貸。”廣大政協委員一致認為,人民政協完全應該、完全可以在社會管理中大顯身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春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