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功能區“脫胎換骨”

將北京打造成能與倫敦、紐約、東京等城市相媲美的世界級城市,成為了北京的新追求。在2008年奧運會成功舉辦兩年之後,北京再出大手筆,一張全新的東城、西城區域圖正在北京的“心臟”位置鋪開

北京內城的行政區域改變,來得迅猛而突然。

雖然北京市的區劃調整方案與6月初政協提交的一份建議案不謀而合,但對公眾來說,這次區劃調整還是顯得有些“突如其來”,此前幾乎沒有聽到任何“風聲”。

故宮所在的北京市東城區與中南海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區同時向南擴充版圖。7月1日,北京市向公眾宣佈了涉及最核心城區的區劃調整方案: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東城、崇文、西城、宣武4個區將撤銷,同時成立兩個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區和西城區。

新設立的東城區,轄區範圍為原東城區和崇文區轄區範圍,面積為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萬;新設立的西城區,轄區範圍為原西城區和宣武區轄區範圍,面積達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萬。

在接受《小康》雜誌記者採訪的10位專家、學者中,有7位認為區劃調整背後的核心戰略是北京要加快打造世界級城市的步伐。

肥肉搭瘦肉 大車拉小車

“東、西、崇、宣,並為兩區”的北京市區劃調整方案被不少專家形象地稱為“肥肉搭瘦肉,大車拉小車,有錢的幫沒錢的”。

“這次區域合併主要還是從整體資源整合的角度來考慮的,整合就是在更大範圍內使資源配置能夠優化,降低行政分割造成體制摩擦的低效利用,從這個角度說,區劃越小,資源配置的效率就越低。”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耀認為,越是像老東、西城這樣相對發達的地區,越是要提高行政區劃的範圍,更好地調配資源,“因為資源的跨區流動在我們國家並不自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旦流動,城區的財稅也隨之流走,如果城區範圍擴大,調配的資源就能夠更有效、更快速的利用。例如金融街是西城一個財富的集聚區,西城和宣武區合併後,金融街可以向南拓展,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中心城區被一分為四的時代,老城區核心地段的規劃與發展常常受制于行政限制等因素,其價值難以被充分發掘。例如前門地區,地處四區交界之所,在改造的過程中也難免受到行政劃分上的制約,“以前的劃分很難管理,雖然現在東西還沒有分得太清楚,但南北並不存在邊緣地帶的問題,這樣一來,行政管理清楚了,就更有利於統一實施規劃,縮小南北城的發展差距。”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高毅存分析說。

《小康》記者在走訪原宣武、崇文各個街區以及胡同時,瞭解到大多數民眾對於此次合併表示贊同,相對平穩的調整和過渡對老百姓的生活幾乎沒有造成任何影響。雖然心底埋藏著對區域文化的留戀,但更多的是對城市快速發展和生活質量提高的期盼。

不少人提到,西城區的教育水平在北京首屈一指,這讓教育資源相對落後的宣武和崇文的孩子感到些許不平。區劃調整之後,各方面的投入指標、管理標準都會趨於均等,從而使得差異逐步縮小。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分析說:“在原來的區劃中,宣武、崇文這兩個老區的學校相對弱一些,這和兩區的總量是有一定關係的,總量小,師資和生源都有限,調整以後從區域均衡角度來說,應該盡可能對原來的宣武、崇文地區加強教育的投資、資源的配置。”

全國模範教師甄珍是宣武區名校北京第一實驗小學的教師,在她看來,一線教師的教育對像是學生,沒有區域之分,但區劃調整對於教育均衡發展,尤其是教研工作的互通、互融和共享非常有利。

與教育一樣擁有極高討論熱度的話題是房地產。房產大亨任志強在一則微博中提到,“北京行政區劃的合併變化,也許會改變房地產的格局。”原來的宣武和崇文區在房地產價格大戰中常常處於被忽略的位置,隨著此次城區合併的實施,宣武和崇文的部分樓盤,已經在價格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上調。對此,陳耀分析說:“隨著城區的合併,房價可能會慢慢趨於均等化。畢竟原來宣武和西城、崇文和東城的差價是很大的,城區合併後,實際上是體制合一了,這方面的差異也會縮小。”

無論是教育、房地產,還是醫療、交通等,關乎老百姓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的民生問題,都有望在此次區劃調整的實施中得以改善。“城區合併了,財政也合一了,各方面的投入也將實現公共服務的均值均等化,原來在東西城能夠享受到的優惠,對於原崇文宣武的老百姓來說,也能享受到,這是最大的實惠。”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焦洪昌說。

“請郭市長做北京的市長,別做京北的市長”

在老宣武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王東(化名)感慨道:“宣武一直都是破破舊舊的,給人的感覺就是拆什麼地方都不心疼,為什麼我們宣武一直得不到更好的發展?就是因為沒有錢!”

長期以來,北京南城、北城發展的不平衡性也成為了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瓶頸。“東富西貴、北窮南賤”的民諺由來已久,但亞運商圈、奧運規劃等伴隨地產開發應運而生的概念,讓人們徹底拋棄了“北窮”的舊觀念,“窮崇文、破宣武”倒是還深深地烙在老北京人的腦海中。

南城和北城之間的差距,僅從財政收入上就能看出。2009年,位於北部的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區級財政收入分別為71億元和152.17億元,而位於南部的崇文區和宣武區區級財政收入僅分別為20.6億元和46.7億元。

一份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北京市南部五區(崇文、宣武、豐台、房山和大興)GDP總量為北部五區 (東城、西城、朝陽、海澱和石景山)的五分之一;南部五區人均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相當於北部五區的三分之一;而財政收入南部五區僅相當於北部五區的四分之一。南城、北城的差距,早已不能用一句簡單的“樓價每平米相差數千乃至上萬元”來概括了。

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郭金龍到北京擔任市長之前,上網查了一些關於北京市發展的資料,偶然間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請郭市長做北京的市長,別做京北的市長。”當時郭金龍並不明白什麼叫“京北的市長”,經過一番打聽,他才明白北京以前三門為界劃為南北,北面是“發達”地區,南面是“落後”地區。所謂“京北的市長”,則源於北京市南北城發展不平衡,一個北京城仿佛就是“城北的北京”,資源、產業、人才都集中在北城。

此外,南北城的巨大差異還體現在居民平均物質生活水平、就業和工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文化衛生和教育資源配置、收入水平的變化趨勢等各個方面。在2008年初的一次北京市人大代表關於南城發展的討論中,時任崇文區區長牛青山在介紹崇文區的情況時說,崇文區面積很小,除了2個公園之外,只剩下8平方公里,為了保護文物、前門改造等項目,區政府貸款60億元,每天的利息就有100萬,面臨著較大的財政困難。郭金龍當即表示北京一直在兼顧南北的均衡發展。

“其實,北京市政府和各級領導並沒有忘記南城,城市的發展不可能是均衡的發展,發展有均衡發展和非均衡發展等幾種模式,錢必須要用在刀刃上,就像我們國家先發展東部,等力量壯大了,再搞西部大開發一樣。”高毅存告訴《小康》記者,北京奧運會結束後,發展南城就成為了北京市的重點工作之一,“南城面臨著後奧運機遇,奧運時候的一筆賬記下來了,現在肯定要償還。”

新城區官員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

四個城區合併為兩個城區,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行政官員的人事調整。

北京市先後宣佈任命,新東城區的區委書記由原東城區委書記楊柳蔭擔任,楊柳蔭同時任新的東城區籌備工作委員會主任;區委副書記由原崇文區區長牛青山擔任,牛青山同時任新的東城區籌備工作委員會政府籌備組組長。原東城區區長楊藝文之後出任北京市工商局局長,而原崇文區區委書記夏強則調任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

新的西城區,區委書記由原宣武區委書記王甯擔任,王寧同時擔任新的西城區籌備工作委員會主任;區委副書記由原西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建東擔任,張建東同時擔任新的西城區籌備工作委員會政府籌備組組長。原宣武區區長王剛則出任順義區代區長。

新的調整兼顧了原來行政區官員數量的平衡,如北京新西城區委13人領導班子7人為原西城區幹部,6人為原宣武區幹部;東城區的領導班子配置亦如是。事實上,北京的人事調整早已開始,從年初到6月份,已經陸續調整了128名副局級以上官員,此輪人事調整亦涉及到40多名副局級以上幹部,北京各區縣的官員輪換密集而頻繁。

在行政和人事方面的調整仍在繼續,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認為,各區的人大代表至少在這屆內不會重新選舉,因為人大代表是按照一定的人口比例選出來的,兩個區合併到一起後,人大也就自然整合到一起了,以前崇文、宣武的人大代表成為新東城、西城的人大代表,應該是沒有任何障礙的。

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何事先沒有經過人大常委會討論?為何沒有徵求公眾意見?對此,汪玉凱介紹說:“中國行政區劃調整的最高決定權在國務院,北京市地方人大在這個問題上有一定的話語權、發言權,但是目前來講還不具備法律效應。再有,此次北京區劃調整涉及核心區,影響非常大,如果之前把信息透露出去,可能會引起四區官員、群眾很大的心理波動,甚至影響到執行問題,所以為了不造成過大影響,採取快速的決定,然後再解決後續問題的改革策略。”

“雖然改革涉及到民主化、科學化的問題,但是也包含策略問題,此次調整涉及到人事問題,這樣的改革策略可以理解,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腐敗的發生,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一下子將人事問題‘凍結’了,有效防止了事前活動,突擊進人和提拔官員。”焦洪昌認為。

“此次行政區劃調整採用了最省事的辦法,將影響、爭議和振動減到最小。”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屆北京市政協委員黃鴻翔分析說。

牽一髮而動全身,新東城、西城瓜分內城之後,北京各大區面積基本持平,一直以來關於通州是否將作為北京副中心的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