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為兩岸經貿加熱升溫~北京「兩會」現場觀察

2011年大陸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於3月上半月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的重頭戲是審查及通過「十二五規劃綱要」。該綱要是未來5年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政策方針,受到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而從兩岸的角度來看,該綱要也是兩岸ECFA簽署後,大陸所公佈的第一個5年規劃。所以該綱要內容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之間,有著實質的聯結互動關係,頗具新意。

與會人士對兩岸的看法

本文作者到北京「兩會」現場,作了全程的採訪與觀察。過程中訪問了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們對於兩岸經貿合作的價值,都毫不遲疑地點頭持肯定態度,認為ECFA簽署以來,確實証明有助於兩岸互補互利,「十二五規劃」也將為兩岸經貿合作發展帶來空前的機遇,兩岸雙方今年即應大力強化及鞏固ECFA機制,以掌握新的合作發展契機。但他們也都提到,兩岸在促進經貿合作的過程中,應同時將合作機制從經貿擴大到文化、教育等方面。

無論如何,「十二五規劃」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動能來源,因為該規劃的精髓,就是要推動「大陸經濟與社會體系的全面轉型升級」,這樣的政策導向,會給兩岸經貿帶來很大的發展新空間,而台灣的產業技術及經營上的整合能力,非常有助於大陸經濟的更新。另方面,大陸因經濟轉型需要,會釋出龐大的採購訂單,台灣廠商憑藉ECFA,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說,「十二五規劃」將為兩岸經貿加熱升溫。

從10大數據解讀「十二五」

翻開大陸「兩會」新聞中心發給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文件,首先看到它的開宗明義,是要在「十二五時期(2011-2015)」,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所謂的「科學發展」,是中國大陸術語,係指「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發展模式。

在此一政策方針的主導下,「十二五規劃」有5大基本要求,即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及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之改革。

而該規劃綱要所設定的目標,主要在於: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建設明顯加強等。其中有如下幾個關鍵數字,足以用來概括整個「十二五」的建設發展架構:

一、7%:未來5年年均GDP增長率。

二、7%以上:未來5年年均居民收入增長率。

三、13%以上:未來5年年均最低工資增長率。

四、51.5%:5年後全大陸的「城鎮化率」。

五、47%:5年後服務業年產值佔GDP的比重。

六、2.2%:5年後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

七、11.4%:5年後非石化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

八、16%:未來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總比例。

九、3%:未來5年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加率增長總幅度。

十、3,600萬套:未來5年城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住房總量。

漸進式擴大消費內需

該綱要的全文多達5、6萬字之多,此處不加以贅述。唯從台商的角度來看,最值得探究的內容,首推「擴大消費內需」的政策導向。對此,該綱要強調要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這是台商發展大陸內銷的一大利多。不過,該綱要內容的各部門分篇裡,並未有專門表述「如何擴大消費內需」的一篇。細查之下,發現該綱要是把未來擴大消費內需的實行方法,寄託在「優化居民收入分配」及「發展服務業」之上。還有,該綱要另強調的新農村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包括城鎮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包括社會保障)等方針,也可視為擴大消費內需的基本建設。

由此看來,大陸消費內需的擴張,要隨著大陸社會與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漸進落實,然而此並非一蹴可幾的事情,因此,而台商在佈局大陸內銷市場時,應多掌握消費擴張的「新增長點」,如農村市場、新城鎮市場等。

此外,也要注意到,居民收入的改善,以及社會保障的強化,牽涉到勞工工資待遇的提升,這給台商帶來了考驗。換言之,台商一方面享受到消費內需的新商機,另方面卻也面對職工工資大幅上升的壓力,真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特別要注意的是,「十二五規劃」中,未來5年年均最低工資增長率的規劃目標,高達「13%以上」,幾乎是GDP年均增長率規劃目標的兩倍或更多。這表示未來勞工工資提升的速度,要比經濟增長率至少快一倍。在這種情況下,中外廠商都勢必千方百計改造自我的經營機制,以爭取更大效益,來支應企業內職工的加薪需求。台商業主們當然無法迴避這方面的挑戰。

集約經營有利於台商

不過,從產業發展層面來看,由於「十二五規劃」要強力推行「集約經營」模式,以全面改變過去的「粗放經營」樣態,所以台商可望掌握到新的發展空間,以實現「二次創業」的理想。因為大陸台商早有「技術領先」與「管理更新」意識,很適合大陸未來的產業發展新導向,只要大陸政府能給予充分公平競爭的環境,相信大陸台商會再度寫出成功的故事。

如服務業的發展,即可能是未來台商經營上的新亮點。「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服務業專篇中的重點發展業種,都是台商所熟習的經營領域。例如: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商業服務業、商貿服務業、旅遊業、家庭服務業、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等。

除此之外,「十二五」要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台商較具有競爭力的領域。對此,該規劃綱要以「專欄」列出了重點產業項目,計:有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而台商在這些方面的商機,不一定是「整機」或「最後產品」,很有可能是「關鍵零組件」、「中間材料」或「技術(包括管理方法)」。

唯有一個嚴肅課題是人們所不該忽略的,就是「十二五」所帶來的商機雖大,但因大陸現在的政策已是「既對外開放又對內開放」(對內開放指大陸民營企業的准入領域越來越大),以致大陸中外廠商雲集,萬馬奔騰,競爭非常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台商爭取「十二五商機」的過程,會碰到許多對手的強力競爭,如想脫穎而出,一方面要靠自身的研究發展與管理革新,另方面則有賴兩岸雙方的政策性協助。

ECFA被大力強調

關於這方面的政策,這次大陸「兩會」的表現相對突出,而為台商們所欣見。如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即ECFA),加強產業合作,加快新興產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大陸企業赴台投資。

而「十二五規劃綱要」,則是開闢了「兩岸關係專章」,也強調要積極落實ECFA及其他協議,以建立、健全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另點出未來兩岸合作的重點項目在於:貨幣清算機制、中小企業合作、知識產權保護、貿易促進及貿易便利化(含海關合作與電子商務合作)、積極支持大陸台資企業轉型升級等。

由此可見,這次「兩會」空前地凸顯了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性,及呈現了若干具體的兩岸合作方向與類項,因而有較大的「可操作性」與「可期待性」,所以人們可以預見,未來的兩岸經貿合作,肯定會有一番盛況。而兩岸經貿合作,也可望達致「互利雙贏」的成果,即一方面有助大陸「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達成,另方面有助台灣經濟再現榮景。

仍有一些美中不足之處

不過,從兩岸的角度來檢視,「十二五規劃」也有美中不足之處,尚待兩岸雙方共同加以「補強」。例如,該規劃綱要的兩岸專章裡,雖強調了兩岸產業合作的具體方向,但並未系統化列舉雙方可以大力合作發展的「項目清單」。原本可以納列的「兩岸產業搭橋計劃」合作項目,該綱要並未予以列述,而是以「加強新興產業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之方向性表述,予以概括。甚至,該綱要總體上相當強調的「節能環保產業」,也未在兩岸專章裡加以表述。由此可見,「十二五規劃」只是為兩岸經貿合作發展開了大門,至於將來的合作樣態究竟如何,還有待兩岸雙方從產業交流互動中,去加以型塑。

其次,大陸消費內需市場的擴張,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的論述有些讓人「意猶未盡」。因該綱要不但沒有專門的篇章來論述消費內需,而且,在兩岸專章之中,也未論及「協助台商開拓大陸消費內需市場」。如本文前述,該綱要是以「旁敲側擊」的手段來擴大消費內需,即提高居民收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乃至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等,都能「間接」帶動大陸消費內需擴張,但其非屬「直接」的消費內需市場商機指引。所以,台商若要掌握「十二五」的消費內需商機,要具備「順藤摸瓜」的功夫。

還有,該規劃綱要的兩岸專章之中,特別凸顯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性,但未表述該「海西」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的結構性定位。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海西」對兩岸整體經濟合作發展方向,將發生哪些影響,也尚未能作定論。這個問題,也有待兩岸雙方進一步溝通。

(李孟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