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出臺應多做測試推演

陳觀生

政策沙盤推演不可少

新一屆特區政府一年半時間以來,施政雖然並無較大過失,但有幾次政策公佈之後,引起了社會反對和質疑的聲音,而需要收回或者作較大修改,這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政府施政善於傾聽民意,但另一方面亦對政府管治威信構成了一定衝擊,影響政府在市民中的形象,也使政府內部對決策信心漸失。

過去一年多時間,公職法援、四裏補貼、細面積單位土地拍賣等政策出臺之後,均在社會引起較大的質疑和反對,使這些政策需要做較大修改甚至收回。這些問題的出現,令人感覺政府官員決策草率,也助長了反對者挑戰政府決策的氛圍,長期下去,對特區政府順利施政將產生不利,出現政府任何政策出臺均會遇到質疑和反對的局面。這種情況的出現,固然是政府決策官員不夠深思熟慮的原因,也因為政府內部一直沒有壓力測試和政策沙盤推演的體制,難以為決策官員提供支援。

一個成熟的政府,每一個政策出臺,事前都會作多次的沙盤推演,就政策可能衍生的問題、社會可能提出的質疑作反復推敲,直至所有問題都有滴水不漏的答案,才把政策推出。而對一些社會共識較難達成的政策,如何擇善固執,也會做好壓力測試。

沙盤推演減少政策失誤

沙盤推演源自西方軍事上的戰爭沙盤模擬推演。戰爭沙盤模擬推演通過紅、藍兩軍在戰場上的對抗與較量,發現雙方戰略戰術上存在的問題,提高指揮員的作戰能力。

眾所周知,預測未來是困難的,何況我們今日面對的社會環境變化極快,社會矛盾更是複雜多變。但實踐也證明,通過一連串基於邏輯和經驗事實的推演,將有可能比別人看得更遠、更真切。

如今,這種源於軍事上的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眾多領域。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在北美爆發,美國專家就推演了一種最壞的情景:一場類似於1918年全球流感疫情的瘟疫大暴發,美國將有大約30%的人口、約合9000萬人患病,其中大約2%的患者、約合200萬人死亡,以此來制定應對策略。

一般來說,沙盤推演採取兩種方式——歷史推演和假定推演。歷史推演就是依賴於過去經歷過的重大事件,而假定情景是假設的還沒有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歷史推演的通常方法就是觀察在特定歷史事件發生時期,風險因素在某一天或者某一階段的歷史變化將導致目前的事件有什麼變化。假定推演就是使用某種可預知的發生概率極小的壓力事件所引發的衝擊結構。由於這樣的壓力事件在最近沒有發生過,因此必須運用歷史經驗來創造這些假定的情景。

英、美知名商學院和管理諮詢機構很快意識到這種方法同樣適合企業對中、高層經理的培養和鍛煉,隨即對沙盤模擬推演進行廣泛的借鑒與研究,最終開發出了沙盤實戰模擬培訓這樣的現代培訓模式。這樣培訓出來的人才,可以在工作中犯少錯誤,也令企業管理水準水漲船高。

沙盤推演能提供預防機制,讓管理者處變不驚:在問題沒有發生之前,即想像性地進入到可能的情景中預演,這樣,當設想過的情景真正出現時,就能從容和周密地加以應對;即使預想的情景最終並未出現,它也可以幫助管理者拓展思維:推演各種情景會迫使你提問,事情為什麼會變好或者變壞?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個過程將使你的思維更加開闊,你甚至會發現一些出人意料卻又令人信服的答案。

就政府決策來說,沙盤推演的好處就是將政策影響預演,對問題預計充分,從而可以從容處理,將不利影響減到最少,即是使政策失誤的機會儘量降低了。對本澳來說,這樣的工作在特首層面應該由政策研究室來實施,各司各局也應建立相應的機制,以提升施政水準。

壓力測試預知政策風險

壓力測試是作為一個通俗的術語用來描述金融機構測量其對於異常但是可能發生的事件的潛在脆弱性的各種技術。隨著大型跨國金融機構最近幾年來的經營活動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多樣化,如何對其所面臨的不同類型的風險暴露進行測量和監控的問題大大促進了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方法的創新和發展。“壓力測試”作為VaR(Value-at-Risk,風險價值)工具的必要補充得到迅速發展,並成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銀行等金融機構壓力測試的目標是識別那些可能提高異常利潤或損失發生概率的事件或情境,度量這些事件發生時銀行資本充足率狀況。測試的品質取決於構造合理、清晰、全面的情景。

銀行的壓力測試通常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其他風險等方面內容。壓力測試能夠幫助商業銀行充分瞭解潛在風險因素與銀行財務狀況之間的關係,深入分析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形成供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討論並決定實施的應對措施,預防極端事件可能對銀行帶來的衝擊。對於日常管理中廣泛應用各類風險計量模型的銀行,壓力測試應成為模型方法的重要補充。壓力測試也能夠幫助銀監會充分瞭解單家銀行和銀行業體系的風險狀況和風險抵禦能力。

壓力測試能夠用來測量設定的意外事件發生所導致的風險因素變化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潛在影響。主要作用是加強風險管理,達到穩定和發展的目標。

其實在日常管理中,壓力測試的方法可以運用很廣。個人來說,置業時對自己收入能力進行評估,以測試自己可以承受的供房壓力,就是一種壓力測試。本澳氣象局的暴雨水浸預警系統,也是一種壓力測試裝置。這些方法和裝置,其目的都是為了減少未來事件的風險。

特區政府決策應善於運用壓力測試的方法,預知政策出臺的影響甚至說是可能的風險。特別是在危機應對方面,在平時多作壓力測試,當事件發生時就可以起著顯著的作用。這是現代成熟政府施政的必然要求,也是實踐特首崔世安提出的“科學施政”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