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大學排名榜澳門仍是名落孫山開講

就在廉署公佈《澳門理工學院在架構與運作上各種問題的綜合報告》,指出理工學院領導層先後在理事會下設多個委員會,變相修改了《理工學院章程》的縱向決策機制;增加的處級附屬單位又沒有清楚界定職責範圍,容易被質疑「因人設處,行政浪費」,明顯違反公務管理原理及合法性的原則,並向澳門理工學院發出勸喻,要求學院領導層全面檢討現時的規章制度,尤其是組織及架構、委員會的設置、運作的模式,以確保完全符合現行的規章制度,藉此糾正違法設委及違法運作的狀況,在管理上也應深入研究現時的架構是否過於臃腫,尤其是是否精簡架構及提升效率;而理工學院則以因為必須應對政府提出「按國際標準進行學術評估」等的需要,而不得不增加常設單位,並為了配合政府要求和學院的自身學術發展,而增設了多個研究與培訓機構等理由作辯護,並再次提出修改理工學院現行章程的訴求,從而導致有人提出特區政府應盡快完成《高等教育綱要法》,理順各大學的定位關係,提高學術水準,促使澳門的高等教育機構走向國際之際,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G」公佈了最新亞洲大學排名前四百五十位的排名榜。其中,成立僅二十年的香港科技大學,竟然爬了許多著名大學的頭,名列榜首。而在澳門,不但是與香港科技大學性質類比的理工學院不見蹤影,而且連已經成立了三十年,並且作為澳門綜合性大學的澳門大學,也是名落孫山。由此顯見,理工學院「升格」的雄心受挫,而曾聲言「十年內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澳門大學,也將也以實現目標。因為現在連亞洲的前四百五十名排行榜都擠不上去,更不要談要在十年內與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學平起平坐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劃架構上,澳門特區是屬於省級行政單位,而且澳門財力不弱,人均GDP躍居全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香港和台灣)之首,即使是以經濟重量來計算,也比內地不少省級行政單位如青海省等要高得多。但在「亞洲大學排名榜」上,作為省一級行政層級的澳門特區的公立大學的澳門大學和理工學院,在上榜「亞洲大學排名榜」方面,竟然還比不上內地的一些地級市所設立的大學,如延邊大學、揚州大學等,也比不上台灣地區的私立大學,如長庚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等。當然,香港的幾家大學,不要說是名列榜首的科技大學,及一向「高人一等」的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榜上有名並排列前矛,連私立的香港浸會大學(排名第四十九)、嶺南大學(排名第一百五十一)等都能榜上有名,唯獨澳門的高等院校「斯人獨憔悴」!

何況,據網友指出,十二年前澳門大學是曾名列第三十的,翌年卻下跌到八十名。現在更是在亞洲排名榜上「無影無蹤」,不但是距離「世界一流」越來越遠,而且連「亞洲一流」也是既不可望更不可及。如果此亞洲排行榜是排除了資訊不足,甚或是對澳門懷有地方區域偏見的原因的話,那麼,也就真的是為澳門的高教教育事業發展前景敲響了警鐘。

當然,澳門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不如人意,有其歷史和實際的主客觀原因。盡管說,澳門是全中國最早開辦高等教育的地方。早在四百年前(一五九四年)就已創立了亞洲第一所歐式高等學校--澳門聖保綠學院,但由於過去長期以來前葡澳政府只關心居住在澳門的葡萄牙居民、在澳門出生的葡萄牙人,以及歐亞混血的「土生葡人」的教育問題,而對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其他族裔居民的教育事務從不過問,由民間的社會團體及宗教組織擔負並任由其自生自滅。直到一九八一年才有第一所中文綜合性大學--澳門東亞大學成立。結果,不但是非高等教育系統難以趕上國際水平,更遑論是高等院校要擠進「國際一流水平」了。即使是在回歸之後,雖然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高等教育,注入了大量資金,但由於繼續沿用了前葡澳政府時期的諸多法令,桎梏了高等教育的突圍發展,而且也因政府並沒有跟進制定諸如「大學評審制度」及「院校評審操作細則」等配套措施,使到各高校評審仍然是以內部自行評審為主,外部行業評審為輔,尚未形成一套統一的由官方或類似民間大學協會組織起來的評審制度,因而在「自我評審」中難以提高。據說,台灣方面沒有承認澳門高等院校的學歷,就是出於這個原因,就更遑論澳門的高等院校要走出亞洲,走進國際了。

另外,澳門高等院校的發展提高,也受到澳門地域狹小人口有限的限制。尤其是澳門博彩賭權開放後,由於其從業人員的巨大需要,及其高福利待遇還高於從事非博彩業的大學畢業生,從而吸納了相當數量的中學畢業生進入職場。與此同時,近在咫尺的珠海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大學園區,地方政府通過諸多優惠措施,引進如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等十多所國內著名高校進駐珠海,及中央出臺政策,港澳臺學生在內地高校就讀,與內地學生繳納同等學費,而內地政府高校學費只有本澳高校學費的十分之一;台灣方面也以各種優惠條件吸納澳門中學畢業生前往深造。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澳門高校的生源構成威脅,壓縮了澳門高校的生存空間。

更不容忽視的是,由於澳門高等教育起步較遲,大學的學術水準和教授的薪俸都不高,難以聘請到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高水準講師任教,因而拖累了澳門高等院校的學術水準,進而累及澳門社會的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專業人才不多,整體勞動人口的文化水平較低,難以適應澳門的發展,尤其是無法充分滿足「經濟多元發展」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實際上,從由澳門高等院校畢業學生的水準看,除少數幾個人外,普遍的現像是不但難以與外國的名牌大學的學生比項,也不如海峽兩岸畢業返澳的澳門學生。應當說,他們在前往海峽兩岸的大學就讀前,其與留在澳門的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都是經過澳門中學教育過程,差不多處是在同一起步線起跑,應該不會有這大的差別,這除了與澳門的大學的師資等有關之外,恐怕也與學習風氣有莫大的關係。比如,內地大學的內地生十分勤奮,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溫書,學校圖書館座無虛席,澳門學生在這種氛圍之下,擔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不敢忽怠,促成了勤奮讀書的好風氣。而台灣的教授則較有實務經驗,教學方式活潑,且經常請業界人士到校授課;學生比較不在意成績高低,更為重視從書本之外學到的經驗,一進職場就能適應,且競爭力很強。相比之下,留在澳門完成大學課程的學生,就缺乏這兩種學習氛圍,難以激發學習的雄心壯志。現在只能寄望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落成後,學習環境較佳,再適當引進優質師資,並參考海峽兩岸以至西方名牌大學的學制,能爭取提升學術素質。

我們當然需要雄心壯志,不能妄自菲薄,但是否就要爭取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呢?有此意願當然不錯,但基於澳門高等教育基礎太薄弱,千萬不要滋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思維,不顧客觀環境條件,盲目超越。內地「大躍進」、「洋躍進」的教訓,實在深刻。為此,有知名教育學者指出,澳門未必需要和有能力建立「高大全」的「世界一流高校」,但是依據澳門發展需要發展一所世界級的專業大學,應當是可取的。澳門應當進行適當規劃,成立一所支持各種學科發展成為世界級水平的高校,形成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最關鍵的條件。由此,《高等教育綱要法》確實有必要盡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