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電發展與核電安全教育之間取得平衡

雖然在日本福島核電廠因遭受地震、海嘯襲擊破壞而發生核洩漏幅射事件之後,溫家寶總理立即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暫停進行核電專案審批,並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但我國發展核電的戰略並沒有改變。實際上,陽江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殷雄日前就對廣東省政協澳門區委員視察團表示,雖然由於日本發生了核事故,國家對核項目進行慢處理,使到陽江核電站原本定於本月十五日進行的三號機組澆灌第一罐混凝土的計劃延期,但預計在下月初國家安全局到核電站進行安全檢查並通過後,三號機組將順利開工,預計到二零一七年全部六組機組都將可全部建成。這就顯示,發展核電仍是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展核電的決心不會改變。由此,鄰近澳門的陽江、臺山核電站,仍將按原計劃繼續「上馬」。

實際上,從內地媒體的報導看,我國仍將繼續踐行積極發展核電的戰略。按照二零零七年的《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二零二零年我國核電裝機的發展目標定為四千萬千瓦。但為實現二零二零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百分之十五的目標,去年有關部門對《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進行了調整,目標定在八千六百萬千瓦,比二零零七年的規劃目標提高一倍以上。而截至二零一零年年底,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僅為一千零八十萬千瓦,這意味著中國在今後幾年每年將新開工建設六至八台百萬千瓦以上的核電機組,另有六至八台規模差不多的核電機組開始發電。剛頒布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也規定重點在東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區發展核電,加快沿海省份核電發展,穩步推進中部省份核電建設,開工建設核電四千萬千瓦。

廣東是我國核電發展大省,也是目前國內核電專案在運作和在建最多的省份。廣東省在二零零八年就提出要打造全國首個「核電特區」,批量推進廣東核電規模化發展。根據中廣核集團網站發佈的資訊,在廣東省內,中廣核目前運行的核電站包括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一號機組,核電建設專案包括嶺澳核電站二期二號機組、陽江核電站、臺山核電站,核電新項目主要是廣東陸豐核電項目。此外,也有媒體報導中廣核在廣東的意向籌建專案還有海豐核電站、揭陽核電站、韶關核電站、肇慶核電站。而根據中廣核集團已經對外發佈的資訊,其在建和在運行核電站在廠址選擇時,充分考慮了地震等災害因素,嚴格按照國際和國家標準執行,並通過了國家核安全局嚴格的廠址安全評審。各廠址附近地殼安全穩定,發生強地震的概率非常低。

另外,核電廠包容堆芯的反應堆廠房結構設計條件嚴苛,已考慮強烈地震、飛機撞擊、外部爆炸、龍捲風等意外,結構剛度大、強度高,具有足夠安全性。核電站地震監測系統也是完備、有效的。中廣核集團稱,其所屬已經投運的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以及正在建設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寧德核電站、廣東臺山核電站等,在廠址選擇和設計階段同樣充分考慮預防海嘯等災害因素,核電站的安全分析報告均通過了國家核安全局嚴格的評審。

中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去年曾對媒體介紹,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二期一號機組共五百萬千瓦的在運行核電機組,占了全國半壁江山;在建嶺澳核電站二期二百萬千瓦、陽江核電六百萬千瓦,臺山核電兩台一千七百五萬機組,在建機組規模達一千二百萬千瓦,約占全國三分之一。根據二零零九年出臺的《廣東省核產業鏈發展規劃》,廣東明確將大力發展核電作為能源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了系統推進核電及核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經過四次全面系統的普查,全省已確認儲備核電廠址容量達八千萬千瓦,可滿足廣東到二零二零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核電發展需求。專家估計,從鋪開建設的核電站項目到核電裝備製造業,廣東核電產業鏈已現端倪,核電工業有望成為廣東經濟一個新的增長點。

既然如此,就更應加強對澳門居民的核安全的教育工作,提前打好「防疫針」,及早消除部分居民的疑慮以至是恐慌。實際上,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核輻射意外確實令人對核能發電的安全性產生疑慮,而除了鄰近香港的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在地點位置上同樣也靠近澳門之外,在珠江口西岸的臺山、陽江核電站,距離澳門更近。由於澳門近年的社會心態很容易受到香港的社會心態的感染,倘香港有環保組織以至是政治團體為了其政治利益而發動「反核」運動,就必然會傳染到澳門,引起恐慌。因此,及早進行核安全教育,是打好「預防針」的可行辦法。

昨天本欄提到的天大研究院研究員陳小波的文章,提到幾個因應辦法,這也是值得澳門參考的。陳小波的文章說,管治當局需要未雨綢繆,及早著手應對可能出現的「反核」社運。應對當有新思維,切忌孤立地就核論核,片面地就安全談安全,而應該既要加強港府內部的協調、聯動,又要加強與北京、廣東的溝通與互動,並在整體框架下思考社運的特點,謀劃對策,爭取掌握議題的主動權,引導社會理性討論,避免「反核」發酵、政治化。

第一是把握主流民意,佔據道德高地。所有政府都必須以民為重,關心民眾安危,唯此方能獲得民意支持。民眾憂慮核安全,希望核電機構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希望政府加強對鄰近地區核電設施的安全監管,要求涉核事務提升透明度,而並非完全一味反對發展核電,這是當前民意的大方向。當此之際,如果僅由個別專家從科學角度解釋核電安全,或者某個政策局長強調「大核」運作無礙等等,或會顯得言不及意,與民意較疏離。而於適當時機,由政府高層主動宣示政府對核安全之關切,回應主流民意一致,效果或會更佳。

第二是加強政策研究,注重部門統籌。不能由單一的政策局孤立地、被動地回應媒體、議員、壓力團體的質疑,而應該建立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提高回應社會質疑的層級。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定期溝通,加強政策研究,包括核電發展規劃、核危機應變計畫、兩地溝通機制、全民教育等等,不僅要快速回應媒體查詢,更要及時主動發佈措施。

第三是加強兩地互動,強化溝通機制。核電設施均在港澳以外的廣東,又涉及央企,政府必須加強與內地的溝通。內地有關部門須從支持特區管治角度來理解港澳特區政府的訴求與關切,在進一步加強自身管理的同時提升透明度,特別是加強與港澳各界的互動,包括政府、議員、媒體、環保組織等等。可以說,內地核電機構的嚴格管理和透明開放,是對港澳特區政府管治最大的支持。

第四是主動接觸環團,影響意見領袖。政府要保持與環保團體的密切接觸、溝通,即使是反對者的訴求,也要以開放的姿態認真予以傾聽,同時要加強與社會意見領袖的互動,吸納他們合理建言,爭取他們的支持,借助他們的影響力來引導社會理性討論核安全。善用學術平臺、諮詢平臺、媒體平臺,展開多方的對話,既教育民眾,又化解環保團體和政治團體的壓力。另外,港澳的社運參與者多為年輕人,他們擅長使用Facebook等網路社交媒體來聯絡、發動,號召力巨大。因此,對於網路上的民意動向,政府也應保持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