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澳門文創產業人才的淺論

王希富

從本澳提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以來,關於如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社會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政府在此一方面亦作出很大的努力,無論是設立專門的委員會,對應的政府專責部門,甚至是投入钜資用以扶持都體現出政府的重視。業界更是積極籌組社團、積極探索。似乎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也的確曾經聽到聲音認為澳門文創產業的騰飛指日可待。但是事實上本澳與內地甚至是大多數的地方一樣,要使文化創意產業真正發展起來,最大的制約仍然是瓶頸。這也不由得讓人思考,澳門文創產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現在的人才狀況又是什麼樣子?

不久前,筆者曾有幸在報館的安排下與本澳文創業界的兩位成功人士進行過一次深入的交談,從中瞭解到很多業界的想法。正如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早前所表示的一樣,業界人士尤其認同人才對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但是對人才是否足夠方面,社會上卻存在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認為本澳人才的確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根本就無人才可言;另一種則是業界認為,本澳並非沒有人才,只是缺乏表現的機會而已。筆者認為,其實這兩點並不矛盾。在文創產業日益受到重視,而其市場潛力也逐漸被關注和開發的前提下,文化創意產業始終存在可以深化發展的可能,因此產業的人才需求根本無法真正得到滿足,正所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文創產業的持續發展需要人才的不斷注入,所以人才“不足”是一定的。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本澳文創產業還存在起步階段,很多的方面還是處在草創階段,而且產業基礎的構建並不需要過高的要求,因此“入行”的門檻也比較低,也就有不少的人士躍躍欲試希望在文創領域大展身手。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盲目跟風者。

說完數量的問題,再看看“品質”,文創人才首先要有文化基礎,更要有創意精神和專業技術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成果。但是要讓文創產品得以被市場認可,又需要文創業者具有市場意識,圍繞市場進行開發才不會出現“曲高和寡”的情形,使文創產品脫離市場需要,而要使文創產品打開市場則需要良好的市場經營和運作人才。可以說,文創產業對整個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更加需要的是同時具備幾個方面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本澳業界認為,澳門確實有一些高素質的人才,甚至能夠在國際大賽上獲得很好的成績。但是卻苦於具體生產和經營環節的能力而無法在文創行業做大做強。而有的確實極具市場分析和把握能力,卻在技術開發上存有不足。因此需要一定的平臺將兩者進行“配對”。

其實,將兩類人才相結合,在市場中找技術和為技術找市場固然不錯,但是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市場模型而已。要真正實現文創產業的良好發展。筆者認為文創團隊至少需要三大類型的人才。其一是領軍型人才,他們應該是富有開拓精神,帶領團隊殺出一片新天地,能作為團隊核心的一群。領軍人才要有領導魅力和強者風範,善於駕馭複雜局面作為市場第一責任人,而且應是具有多種知識儲備的全才,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准發展方向。而這一點恰恰是本澳最為欠缺的。正所謂“一將難求”,領軍人才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學科知識,更需要社會經驗和市場判斷。因此,我們既要吸引外地和業外人才投身文化產業,另一方面要對業內人才的培訓和提升方式作出改變,比如借鑒MBA的案例教學,把學習和專案結合到一起,使企業領導成為合格的領軍人才。

其二,如果是領軍人才在整個人才結構中處於金字塔的頂層,那麼基層的就應當是一大批專業人才。他們要負責的就是產品的開發和生產。要真正發展好文創產業,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基礎,而且還必須是具備高水準的。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出具有價值的文創產品。

其三,正如前面所說,文創產品必須進入市場才能實現價值。而如何使之順利進入市場,實現價值,則需要很好的運作人才。有了他們,整個的產業環節才能得以成立,文創才能稱其為產業。

總體來說,三類人才都是不可或缺,本澳文創業界應該持續的培訓和引入這些人才的同時,更要探究合理的方式,將這些人才真正放在適合的位置,發揮出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