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片面看待允許外地生留澳工作

子悠

日前,本澳有議員在立法發言稱,雖然“讓外地大學生學成後留在當地工作,是不少國家吸引人才的普遍做法”但是“澳門就不行”。並且分析原因所在有二:其一,澳門不是“民主選舉國家”,市民無法用選票“懲罰”政府,無法透過任何途徑糾正“亂澳政策”,更無從吧逆民心、損民利的統治者轟下臺。並且以現在輸入外雇存在的問題為例,猜測若容許外地生留澳工作將會令本澳低學歷人士被“趕絕”於前,再令其受過高等教育的子女被“趕絕”於後。其二,該議員擔心容許外地生留澳工作會促使“學店”出現,指私立高等院校可能將招生變成“招工”,外地生只需向學校交納高額費用,就變相等於可以在本澳工作。而且該議員更是形容政府將本澳學生“棄之如敝履”,將政府補貼本澳學生前往內地實習形容為“流放”。

對於有關議員的言論,筆者看來其出發點好似是從本澳市民利益出發,但是實際分析來看,其中存在的不當猜測,甚至是謬誤也是不少,完全可以說是“為反對而反對”。當然這也是符合他所處於的派別要求以及所希望達到的政制目的的。

澳門人力資源不足是公認的事實,而且據統計局公佈的新一期就業調查顯示,今年二月至四月失業率僅為2.7%,就業不足率也只有1.4%,失業率處於歷史新低,除去不可避免的自然失業率,可以說已經是全民就業。在此種情形下,雖然仍有一直以來的個別人高呼“找不到工作”,但很明顯是不能視為普遍現象的,要追求原因的話,相信很大程度上也應該從這個別人士自身上找尋。也正因為如此,本澳不斷有工商業界尤其是中小企業呼籲政府協助解決人資需要,這是有其合理性的。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其中有不良商家是看到外雇的低成本而想方設法申請。不過這是否是普遍現象?正如早前就有工商業界人士所言:隨著有關外雇法案的完善,聘請外雇的成本已經上升,不僅有複雜的手續還要為外雇解決住宿等繁瑣問題,更要對外雇的一些行為負責。所以在能請到本地人的時候,商家還是希望請本地人的。而且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不少澳門人在就業觀念上的確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等些許不足之處,甚至是在整體素質上也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因此,商家申請外雇也並非全是刻意為之。如果真如有關議員所指一樣,是維護“小圈子”利益,那麼眾多有輸入人資訴求的中小企業是否也在“小圈子”之列?

當然,現時在允許輸入外雇的機制下,的確存在議員所指的“過界勞工、非法外勞”問題,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是這並非原本機制的原因,只能說是有人利用機制從事違法的活動。並不能以此判定有關機制是不對的,需要的是進行機制的完善和依法執行、打擊不法行為。在這一點上,最為需要的是官民合作,共同打擊不法使用外地人工作的行為,維護本地人就業權利。但是從有關發言中,筆者看到的人為將政府于市民的關係割裂,並放置在對立的位置上。一個“小圈子”的提法已經多年,完全將市民排除在外,人為的過分強調“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概念。其實是在降低普通民眾的社會參與積極性,即使是參與也變得只是為反對而參與,而不是客觀的考慮政府政策的出發點和積極效益,在該配合的時候反對,令到原本應該發揮出來的正面效益大打折扣。就說輸入外雇和是否允許外地學生留澳工作的問題。這兩點對與紓解本澳現實存在的人力資源不足,提高勞動者素質的確有著不容質疑的作用,至於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何避免才是需要全社會去努力避免和解決的。而並非將其作為一個“統治者”的意志,“被統治者”就應該去反對。何況,允許外地學生在本澳工作和居留尚未成真,現在就去以“最大的惡意”猜測政府明顯表達的是對政府的不信任,相信任何社會,如果市民對政府連信任都欠奉,要做好任何事情都是空談。

其實,政府一直強調遵循《就業綱要法》,維護本地人的就業權利,即使在輸入人才上也是多次重申要輸入本澳確實需要的人才。為此政府也是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從善如流的中止投資置業移民等。而現時有意見呼籲允許外地學生在本澳工作,也是出於引進高素質人才促進本澳進一步發展的考慮。而且即使是真正實施起來,也一定會有相應的甄選機制,不可能是有人所猜測的“放任自流”。如此一來,只要機制完善可行,本澳得到將是真正需要的人才,對本澳就業的衝擊也不會多大,甚至可能由於這些高素質人才的加入促使本澳新興產業興起,帶來更大的就業市場也未可知。這一點也是為眾多的實踐所證明的,否則也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國家將允許外地優秀學生居留工作作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做法。相信眾多的澳門市民對此也是能夠理解的。澳門並不是一個排外的城市,真正能為澳門作出貢獻的人才澳門市民是歡迎的,有關議員也是如此表示,但是完全反對外地學生留澳工作的提法不僅可能白白逼走和阻礙真正的人才為澳門作出貢獻,更令到本澳開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受損。

在甄選機制完善可行的基礎上,我們假設即使真正允許優秀外地學生在本澳居留工作,對本澳受高等教育的新一代所帶來的最大影響無非是競爭。而競爭也是現代社會所公認的普遍存在的,不僅是國家和地區之間存在,人與人之間也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競爭。而且只有競爭才能促進更好的發展。本澳人口本就不多,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受過高等教育的本地人才其實並不能滿足本澳的需求,何況因為個人素質和優劣的差異,還將有部分因不適應需求而被淘汰。如果有外來部分人才的競爭,在“狼群效應”的帶動下,本澳受高等教育學生相信也會更加積極進取,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不僅僅能夠在本澳作出貢獻,甚至在未來在“接班”帶領本澳在國際競爭中也將會有更佳表現。反之呢?本就不足的人才供應,只會讓需求緊張。陷入人才隨意挑選工作的怪圈,不僅讓本土人才過分自滿和驕傲,也令人才需求機構的發展受到影響。長遠不會有利於澳門的發展。正所謂“溫室的花朵長不壯”,不面對一定的競爭,感受到壓力,人才也難以更好的成長。

再來看看所謂的“流放”之言論。其實很早就有人提出,雖然故土難離,但是外面的世界更好,說的就是對個人而言,可能走出去能夠更好的實現個人價值,作出更大成績。對本澳市民而言,目前確實存在只願在本澳工作,而不願走去的思想。這在經濟全球化、區域合作不斷加強的趨勢要求下將會越來越不適宜,是需要改變的。何況對本澳而言,人力資源尤其是高素質人才本就不足,從正常人角度來看,根本不可能出現將本地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趕出去”的情況。所以,所謂的政府對本澳大學生為“棄之如敝履”、甚至補貼“流放”到外地實習的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相反的,這不僅不是流放,反而可以視為是政府的一項“福利”,可以藉此讓本澳學生開闊眼界,認識和瞭解周邊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為學生們將來的區域合作中大展身手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