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周內澳廣視門前的兩次遞信行為說起

昨日,又是一個星期日,又有民生力量聯合會、五邑鄉親同盟會、紮鐵工會等三個新興工運團體的共五名代表到「澳廣視」遞信,要求「澳廣視」更詳盡報導涉及民生以民間對政府建議的新聞。

由於這三個新興工運團體,與上周日衝擊「澳廣視」的工人自救會和新澳門紮鐵聯合會等兩個新興工運團體,被人們視為同質性甚高,而且既存在著競合關係也存在著競爭關係,故此舉,尤其是其昨日三個新興工運團體的表現,頗為文明理性,既沒有施以衝擊動作,也沒有事先準備好雞蛋、「狗血」等汙穢物,而且也沒有指名道姓一定要梁金泉接信,並在遞信後即行離去;與此同時,其訴求尚算合理,既沒有指責「澳廣視」不報導他們抗爭行為的新聞,也沒有批評「澳廣視」報導國際新聞的比例較大,更顯不同的是,還表揚了「澳廣視」近期在天氣惡劣中堅持堅持採訪的表現。這與一個星期前的衝突行為截然不同。因此,兩者之間倘是競爭關係,那就有可能是三個新興工運團體要與一個星期前的兩個新興工運團體「劃清界線」的行為;而倘是競合關係,則是這三個新興工運團體要為一個星期前的兩個新興工運團體「補鑊」。

也是湊巧,昨日有團體舉辦論壇回顧辛亥革命精神,反思本澳民主發展。主辦論壇的思匯網絡研究總監陳卓華指出,辛亥革命發生時的社會環境與現時不同,但「以民為本」仍然是民主最核心的精神,他期望特區政府盡快制定時間表,明確民主政制循序漸進的發展步伐,未來亦需要增加立法會直選議席,擴大公眾的參與力度。陳卓華亦提醒青年要明白民主和民粹的分別,表達意見時過份激烈可能會偏向民粹主義,若只著重個人利益,將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這就引起了民主與民粹的分野的問題。民主的定義相信大多數讀者都已明瞭,這就不再需要筆者再饒舌一番。而民粹的定義,據台灣書泉出版社出版的《現代用語導讀--政治/外交/法律類》一書所指,民粹主義或譯「人民主義」、「平民主義」。民粹主義認為所有的政治問題可以訴諸民意來解決,以為人民的本能及反應就足以為政治人物提供指引和權威。民粹主義與民主不同,前者通常重視不滿現狀的小市民和農民的呼聲,試圖藉著一些激進手段去維護傳統的價值。一八九一年在美國出現的「人民黨」,即是農民與小商人聯合以示威等方式,要求維護小企業及自給式農業。

民粹主義者通常會動員中下階層去對抗既有體制,他們沒有一貫的邏輯或政治思想,也沒有全盤的規劃,在意識形態上可左可右。民粹主義的領袖通常具有群眾魅力,在言談舉止上極富煽動性,阿根廷的斐隆即為知名分子。由於民粹主義側重不滿現狀的民意,而非顧及全民,而且情緒性大過思維性,被一些學者批評為不僅違反民主,而且威脅到社會的穩定。

曾以「民主是個好東西」聞名的俞可平也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民粹主義》一文中指出,民粹主義的基本意義就是極端的平民化,強調「全體人民」、「全體群眾」是所有民粹主義的共同出發點。但是,雖然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從差不多同一的前提出發,卻最終走向了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目的地。它們在以下這一關鍵點上開始分道揚鑣。民主主義認為,在現代國家,人民主權的現實機制是代議政治,即通過普選制選出民意代表,由民意代表組成主權機關,代替普通群眾行使對國家的政治統治。換言之,在民主主義者看來,真正的人民統治只有通過間接的民主制度才能實現。與此相反,民粹主義把主權在民的理想唯一地、直接地訴諸全體人民,它反對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存在執政者和非執政者兩大階層,反對把普通群眾排除在政治決策過程之外。因此,民粹主義反對建立在間接民主基礎上的代議民主,認為代議民主排斥直接民主。對於民粹主義政治家來說,必須超越代議民主機構以便重新確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聯繫。在他們看來,若全體普通群眾不能直接參與政治過程,那麼這種民主政治便是腐敗、無效和無用的。所以有人把民粹主義的這種民主邏輯稱之為「民主的極端主義」或「超民主主義」。民粹主義把民主的理想絕對化,把民主主義推向極端,最終的結果不但可能背離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義的對立面,成為一種反民主主義,而與權威主義的獨裁政治相聯繫。

而縱觀澳門近來的情況,就是民粹主義正在抬頭,並以所謂「民主」的名義行民粹主義之實,破壞澳門特區的民主發展成果。它披上了「民主」的外衣,骨子裏卻癱瘓了民主的真正動力。這就像《論語‧陽貨》所言:「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實際上,從「五一」遊行的「全武行」,到製造「銀河假招工」假案;從在最熱鬧的旅遊街區「拜祭」政府官員,到衝擊政府機關;從「凡政府必反」,到「紅軍打紅軍」,都無不如此。長此下去,不僅將會沾汙民主光環,而且也將會使大多數民眾,因為厭惡這種民粹主義,而連帶對監督政府的合法合理行為,也一併有所懷疑。因此,這不是好的兆頭。

這種「民粹主義」的心態,在澳門社會進入轉型期後,將會越來越多,這是必須加以警惕的。實際上,「民粹主義」強調人民的意識至高無上,為了要達成某一些共同目標,可以採取任何手段,視制度、律法、規範為無物。「民粹主義」常常以一些簡單動人的口號取代專業理性的思辯。投機客以為只要觸動人民最敏感的那一條神經,就可以任憑擺布群眾,予取予求。「民粹主義」更將多數與全體間劃成等號,多數可以決定全部。偏執者於是盡量分化社會,擴大矛盾,然後以多數宰製少數。當民眾迷性或臣服在多數即正確,多數即真理時,「民粹主義者」將無往不利的擴大權力,直到權力濫用的獨裁者出現。

連戰在北京大學演說時的一句「不能讓民粹,代替民主」剛說出口,台下就已是掌聲一片。連戰所指的民進黨利用民粹主義來挑起族群分裂,激起台灣主體意識並無限擴大化,利用多數民眾的支持掀起話語權的暴力的現象,也像民進黨的「行為藝術」一樣,也正逐漸被移植進澳門。因此,我們必須像連戰所說的那樣,剝下民粹豺狼所披著的「民主」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