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也是長期維護澳門同胞的根本利益 中共也是長期維護澳門同胞的根本利益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前夕,香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十分注重維護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許多香港同胞也積極參與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其實,在澳門又何嘗不是如此。尤其是在澳門回歸的進程中,中共作為執政黨,提出了「一國兩制」方針,中央政府與葡方經過談判,簽訂了《中葡聯合聲明》,為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提供了堅實基礎。全國人大頒布了《澳門基本法》,成為今天澳門的根本大法,成為確保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法律基石。澳門回歸後,中共作為執政黨,領導中央政府全力維護澳門的繁榮穩定。

中央政府在協助澳門抗擊「SARS」,與澳門特區簽署「CEPA」,開發內地居民來澳「個人遊」,國家發改委公佈《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先後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中,為澳門特區的經濟發展定位等,都與香港特區基本一樣。

當然,由於歷史發展的軌跡有所不同,尤其是在香港、澳門分別回歸前,分別由英國、葡國進行管理的不同情況,而使澳門的歷史發展軌跡,除了中央政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是港澳一體之外,港澳各自有自己的特性特點。

實際上,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共就堅定地支持澳門愛國同胞反對殖民統治的正義鬥爭。早在「四‧一二」大革命失敗後,澳門就成為中共的活動革命基地。中共「八七」會議後,中共在澳門成立中共南方局軍委和肅反委員會領導機關,配合和策應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澳門成了內地共產黨員和革命者轉移海外或從海外回到內地從事革命鬥爭的橋樑。澳門還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場域之一,一九三五年四月,越南黨代表大會在澳門召開,制定鬥爭策略,會議召開近兩個月的時間。胡志明也曾在澳門進行活動,並與宣俠父在澳門建立了越南黨與中共聯繫的「通道」。

一九三五年,受潘漢年領導在香港從事中共地下聯絡工作的柯麟,奉命到澳門開辟工作。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共委派張雲逸到華南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並通過柯麟的安排,與葉挺將軍見面,促成了葉挺由從澳門奔向抗日戰場,出任新四軍軍長。此後,海外一批因從事革命活動暴露身份而失去組織聯繫的中共黨員,在到澳門後積極尋找組織,並陸續恢復關係。在抗日高潮中,在澳門的中共黨組織正式成立,之後經歷了澳門支部、澳門特支、澳門工委的發展。澳門工委注意在各抗日團體、產業工人、學校中培養黨員,不斷壯大自身力量,先後建立了學生支部、婦女互助社支部、拱北海關支部、岐關車路公司支部、工廠女工支部等組織。並團結澳門各界愛國人士,組成統一的抗日救亡團體,以「澳門四界救災會」的名義進行抗日工作,湧躍捐輸,支持救國抗日,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勞軍和救濟安置難民。並組織「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返回內地,直接參加抗日鬥爭,廖錦濤、梁捷等烈士捐軀沙場。中共還利用澳門作中轉站,營救文化人士,將他們轉運回內地,柯麟為此進行了緊張的工作,夏衍、范長江、梁漱溟、金山、司徒慧敏、蔡楚生、千家駒、王瑩、郁風、金仲華等百名愛國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都是經此線轉移。香港淪陷後,柯麟繼續留在澳門,同工商界、政商界馬萬祺等保持廣泛的聯繫,並在潘漢華、連貫的領導下,從事愛國統一戰線工作。

一九四三年初,柯正平奉中共組織的指派到澳門工作,在柯麟的幫助下站穩腳跟,恢復和加強東江抗日根據地與南路、海南島等抗日根據地的聯繫,開闢澳門經廣州灣至重慶南方局的交通線。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周恩來根據當時的國內形勢,對香港、澳門作出了「暫不收回,維持現狀」「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一、對澳門實行有別於內地的政策,不允許內地進行的各種運動涉及澳門,影響澳門和社會的安定。二、以優惠價格大量向澳門供應日用必需品和食品、各種工業原料和半製成品等。

為了幫助澳門解決用水困難,在珠海建成大鏡山水庫,至今澳門用水基本是由內地輸送進澳門。在三年經濟困難期間,祖國內地在自身十分艱難的情況下,每天為澳門供應活豬、活牛、活家禽、活魚水產、凍肉、瓜果蔬菜等,為長年、均衡、穩定地向澳門市場提供充足的鮮活冷凍副食品,滿足了澳門同胞的生活需要,為澳門的社會穩定提供了切實可靠的保障。

中共領導和實施之初,正是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周邊地區競爭加劇,澳門製造業整體危機四伏之際。澳門工商界紛紛到內地投資設廠,有效地解決了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制約,再次煥發出巨大的活力。澳門回歸初期,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隨後又遇到了「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澳門的經濟和社會穩定帶來比較大的挑戰。在此嚴峻形勢下,中央政府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為幫助澳門特別行政區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等造成的影響,中央政府適時推出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及其六個補充協議、開放內地居民赴澳門「個人遊」、允許澳門銀行試辦並逐步擴大人民幣業務、幫助在內地的澳資中小企業緩解經營困難、推進重大基建設施對接、擴大內地服務業對澳門開放、保障供澳食品的數量和質量安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合作,並在制訂國家「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以及確定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基建項目時,充分考慮到對澳門的影響,著力為澳門提供發展機遇,拓寬發展空間,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央還決定同意澳門大學遷址珠海橫琴島,全國人大常委會隨後作出決定,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這是中央為支持澳門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所作的特殊安排。澳門回歸以來取得的成就,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充分証明澳門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設好自己的家園,也充分証明作為執政黨的中共對澳門採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