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蔣家足跡遊臺灣

蔣氏父子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只是這一段歷史至今依然常常被人們提起,不論在臺灣,還是在大陸。據統計,除了日月潭及阿里山,蔣家遺跡已經變成大陸觀光客最好奇的參觀景點。

自2008年7月18日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游後,臺灣成為備受大陸遊客追捧的旅遊目的地。去年赴台的大陸旅客超過165萬人次,今年預計突破200萬人次。近期關於臺灣旅遊的好消息又頻頻傳來。1月2日蔣介石住過最久的行館士林官邸正房首度對外開放;6月8日,海基會與海協會舉行首次海峽兩岸協議成效檢討會議,會上雙方宣佈開放陸客赴台自由行6月底前實施。

位於南中國海的臺灣島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美麗之島”,高山、綠水是美麗之島的特徵之一。據統計,除了日月潭及阿里山,蔣家遺跡已經變成大陸觀光客最好奇的參觀景點。

蔣氏父子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只是這一段歷史至今依然常常被人們提起,不論在臺灣,還是在大陸。目前除臺北市之外,在桃園縣慈湖、大溪、頭寮、中正公園及復興鄉角板山等地都遍佈兩蔣的足跡,這些都是瞭解蔣家故事的必遊之地。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其實泛指臺北市中心的一個大廣場,占地約165萬平方米,為紀念蔣介石於1976年籌建,由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設計,全區包括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公園、牌樓、圍牆、瞻仰大道、兩側為劇院及音樂廳,全是中國宮殿式建築,富麗堂皇且不乏濃烈的文藝氣息。

“中正紀念堂”是臺北市最宏偉的紀念性建築之一。底座是四方的柱體,頂部的八角形屋頂鋪著藍色的琉璃瓦,據說是模仿北京天壇。2007年12月7日,中正紀念堂懸掛了27年的“大中至正”牌匾被拆除,換成“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也改為“臺灣民主紀念館”。不過,這一“去蔣化”動作隨著國民黨的重新執政而停止,2009年7月20日,“中正紀念堂”複名。“自由廣場”是臺灣人集會、抗議之地,當年小虎隊叱吒娛樂圈的萬人簽名大會也是在這裏舉辦。

中正紀念堂入口即見兩輛蔣介石生前所乘凱迪拉克轎車及中正紀念公園之模型,大廳內的文物展示室主要陳列蔣介石的衣冠、文獻;蔣介石紀念室則完整呈現蔣介石辦公室形貌。此外,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整點的儀隊交接,也是中正紀念堂引人注目的節目之一。園區內花圃栽種五顏六色的各種園藝花卉,加上假山、水池、小橋,適宜婚紗攝影取景;對稱立于瞻仰大道前端的國家戲劇院及國立音樂廳,一年演出場次約有860場,近年不少舉世聞名的演奏家、指揮家親臨此地演出,往往造成一票難求的熱烈景象;而幾次在廣場上舉行的大型演唱會、音樂會亦盛況空前。不論白天或晚上,中正紀念堂已漸漸成為臺北市民藝文休閒活動的重要去處。

臺北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是蔣介石真正住過最久的行館。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五段與福林路口東南側,原本是園藝管理所的一部分,因為環境清幽,三面環山,交通便利,被選為蔣介石的官邸。而自1950年落成後,這裏也成為了蔣介石在臺灣的權力中心。

過去士林官邸對外開放的都是庭園部分,其正房60多年來一直沒有對外開放,2009年還曾因火災,導致部分傢具損壞。經一年多修復,2009年10月完工,在臺北市府文化局與馬英九辦公室的協調下,決定讓官邸正房配合辛亥百年,在2011年1月2日下午對外開放。蔣介石和其夫人在這裏度過26年歲月,攜手走過臺灣的關鍵年代,也在此留下許多浪漫情懷。

官邸正館有兩層樓,一樓大客廳是接待貴賓的場所,其中有些傢具是蔣介石和夫人在上海結婚時就一直保留下來的,做工和材質十分講究。小客廳是小型會客室,也是家庭聚會的場所,壁爐上方掛有王太夫人遺像,蔣介石每天必向遺像行禮。餐廳作為舉辦宴會招待島內外賓客之用。蔣介石和夫人的生活起居,主要在二樓,臥房、書房、飯廳和夫人的畫室,仍然維持著當時的擺設。士林官邸不僅是第一家庭的住所,也是重要的社交場所,1953年,美國副總統尼克森夫婦訪台就住在這裏。

臺北市府文化局二科科長鄧文宗表示,占地約1320平方米的正房,目前僅開放一樓。二樓由於物品多,再加上參觀空間動線較難規劃,暫不開放。

陽明山草山行館

1949年12月底,蔣介石剛到臺灣,住的是陽明山草山行館。草山行館原本是為了接待日本皇室太子裕仁太子所建,他離台後,草山行館一度被當成日籍名流聚會的溫泉別墅,隨著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慘敗、國民黨來台,草山行館的身份也由太子賓館轉變為臺灣第一個官邸。

草山行館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陽明山公園第一停車場旁,占地大約1820平方米,為1920年代的典型日式建築,2003年開放參觀時建築仍保持當時的格局。然而2007年4月7日淩晨,“草山行館”莫名起火,不到1個小時被焚一空,僅部分磚石構造留存。所幸在大火前,已兩度整修過的草山行館基本的設計圖書數據齊備,而負責修復的建築師為力求重現草山行館建築本體的空間氛圍與歷史意象,還特別親赴國民黨中央党部調閱史料照片,透過昔時蔣介石在行館的老照片作為呈現空間形貌的依據,也參考附近同時期建築物進行規劃設計,所以修復後的草山行館還是值得期待的。

阿里山“蔣公行館”

自陽明山草山行館疑遭人縱火後,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蔣公行館”管理者也不敢大意,忙不迭地加強安檢和管制,畢竟這棟全木造的建築極具歷史價值。這裏的“蔣公行館”興建於1920年,是當時日本皇族與高階官員到阿里山遊覽時的居住行館,1945年由林務局前身山林管理所接收後改稱為“阿里山貴賓館”,蔣介石曾於1949年、1951年、1956年三度在此居住。阿里山“蔣公行館”占地約600平方米,是珍貴的臺灣紅檜木建築。所有板柱都以木榫固定,不用鉚釘,中西合璧的平房造型宏偉大方,四周庭園清幽典雅。由於建築古色古香,加上遍值櫻花和一葉蘭,成為阿里山區最熱門的觀光景點。

阿里山的“蔣公行館”,內部的玄關、廊道、會議室、會客室、寢室、幕僚休息室、侍衛休息室、廚房及浴室等,內部傢具、設施多為當年留下並依當時狀況配置,每天都有專人打掃。2004年整修後,固定每週三開放供民眾參觀,平時20人團體以上,也可以團體預約導覽。

慈湖陵寢

慈湖俗稱牛角楠埤、埤尾,為蔣介石生前鍾愛的休閒處,因蔣介石奉厝(奉厝與浮厝、停厝相同,是指暫時安置靈柩,沒有正式下葬。)于此而聞名,人們可以進入慈湖陵寢瞻仰其儀容。慈湖位於桃園縣大溪鎮,是一座人工水庫,分前後兩湖,前湖較大,後湖略小,壯若新月。因景色幽雅,與蔣介石老家——浙江奉化縣溪口鎮的景色很相似,蔣介石為追思慈母王太夫人,故在此建別墅,並將此地更名為慈湖。相傳慈湖盡得地利龍穴之上乘,風水特好。

進入慈湖陵寢,一切都裝扮的肅穆沉寂。陵寢園區門樓是黑色的,連湖中蕩漾的天鵝也是不太常見的黑天鵝。蔣介石的靈柩停放在慈湖深處的山坳中,這是一個標準的四合院,僅一層。門口有衛兵把守,蔣介石的遺像和一個巨大的由黑色大理石包裹的靈柩位於正廳。據瞭解,蔣介石臨終有遺言,死後不得入土,要運回寧波老家去與母親同葬。臺灣坊間有傳言,正因為蔣家父子死後都不入土,因此而大大破壞了蔣家的風水,結果弄得蔣家的兒孫輩男人都走的差不多了。

大溪陵寢

大溪陵寢是蔣經國的陵寢,同位於大溪鎮福安裏,與慈湖陵寢相距不遠,大約十分鐘的車程。大溪陵寢原為頭寮賓館,也是一個四合院落,只是規模和裝飾要比蔣介石的陵寢簡單許多,陵寢四周植有龍柏、梅樹、山茶,氣氛寧靜安詳。門口也站著兩名身穿禮服的衛兵。陵寢的佈局與蔣介石的一模一樣,所不同的是,蔣經國原先在總統府的辦公室原原本本的搬到了這裏,在一邊的廂房裏佈置出來,據說所有的物品均為原物。

蔣經國的靈柩奉厝在正廳,一如其父,也是用黑色大理石包裹,只是靈柩邊多了一個小小的方形靈柩,據瞭解那是他的俄國夫人蔣方良的骨灰盒。蔣經國逝世於1988年1月13日,蔣方良夫人逝世于2004年12月15日。在這15年間,兩人的三個兒子也都先後離世,最後只留下一群寡婦,為婆婆送葬。這也許是蔣介石和蔣經國所沒有想到的。據悉,蔣方良最後是一個人獨居七海官邸,靠政府的救濟金生活,窮得都沒有錢出門走走。但是她會講寧波話,一直覺得丈夫依然在人世間活著。據瞭解,臺灣人對於蔣經國的敬重,似乎大於蔣介石。每每談起這父子倆,人們總是說起蔣經國平易近人,開放民主的故事。2010年1月13日是蔣經國逝世22周年紀念日,曾擔任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專程赴大溪陵寢謁靈。

慈湖陵寢

慈湖俗稱牛角楠埤、埤尾,為蔣介石生前鐘愛的休閑處,因蔣介石奉層(奉厝與浮層、停厝相同,是指暫時安置靈柩,沒有正式下葬。)於此而聞名,人們可以進入慈湖陵寢瞻仰其儀容。慈湖位於桃園縣大溪鎮,是一座人工水庫,分前後兩湖,前湖較大,後湖略小,壯若新月。因景色幽雅,與蔣介石老家--浙江奉化縣溪口鎮的景色很相似,蔣介石為追思慈母王太夫人,故在此建別墅,並將此地更名為慈湖。相傳慈湖盡得地利龍穴之上乘,風水特好。

進入慈湖陵寢,一切都裝扮的肅穆沉寂。陵寢園區門樓是黑色的,連湖中蕩漾的天鵝也是不太常見的黑天鵝。蔣介石的靈柩停放在慈湖深處的山坳中,這是一個標准的四合院,僅一層。門口有衛兵把守,蔣介石的遺像和一個巨大的由黑色大理石包裹的靈柩位於正廳。據瞭解,蔣介石臨終有遺言,死後不得入上,要運回寧波老家去與母親同葬。台灣坊間有傳言,正因為蔣家父子死後都不入土,因此而大大破壞了蔣家的風水,結果弄得蔣家的兒孫輩男人都走的差不多了。

大溪陵寢

大溪陵寢是蔣經國的陵寢,同位於大溪鎮福安裏,與慈湖陵寢相距不遠,大約十分鐘的車程。大溪陵寢原為頭寮賓館,也是一個四合院落,只是規模和裝飾要比蔣介石的陵寢簡單許多,陵寢四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