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希望兩岸青年一代 接過發展兩岸關係接力棒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12日表示,希望兩岸青年一代接過發展兩岸關係的接力棒,更加踴躍地投身到兩岸交流、合作中來。

12日下午,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兩岸萬名青年大型交流主題聯歡活動。在東大廳與兩岸青年朋友一起體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後,他來到西大廳與兩岸青年代表握手、合影,並發表即席講話。

胡錦濤首先說:“青年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在這裏相聚,來到你們的中間,就被你們身上青春的氣息所感染、所打動,我也感覺年輕了不少。”

他表示,這次交流活動的主題是“兩岸同心、我們同行”,這很有意義。臺灣的青年朋友們來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相信會有不少收穫,也會深切感受到大陸和臺灣是我們兩岸人民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胡錦濤指出,近年來,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發展的良好態勢,這來之不易。也正是因為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兩岸青年朋友才有機會像今天這樣自由往來。

胡錦濤強調,青年昭示著未來,推動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歸根到底要靠青年。希望兩岸青年一代接過發展兩岸關係的接力棒,更加踴躍地投身到兩岸交流、合作中來,攜手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講話的最後,胡錦濤表示:“我要祝願臺灣的青年朋友在大陸訪問期間過得愉快,也請你們轉達我對臺灣青年朋友們的誠摯祝福。”

兩岸青少年航太交流活動啟動 臺灣學生最期待模型火箭製作

兩岸青少年航太交流活動12日在北京正式啟動,來自臺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地的120名臺灣大、中、小學生將在接下來的5天時間裏聆聽航太科普講座,參觀航空博物館,並將參加神舟飛船類比發射、火箭模型製作等實際操作活動。

14歲的張俊嘉來自台中,對航太科技感興趣,“我曾做過飛機模擬器,最期待15日的模型火箭製作活動。如果有可能,我將來想成為一名科學家。”

臺灣航空太空學會秘書長苗志銘是這次交流活動的台方負責人,他表示,兩岸在航太科技的學術層面互動頻繁,以前也有很多臺灣大學生來大陸參加研討會,但這是第一次專門針對青少年的交流活動。“臺灣目前的經濟主軸仍是半導體業,優秀的小朋友都往半導體相關專業發展。航太科技在臺灣發展相對遲滯,大陸這邊強很多。這次活動主要是為了讓青少年看看什麼是航太科學,期待有學員能成為臺灣未來的航太人才。”

談到15日“模型火箭製作”活動,苗志銘特別指出,臺灣課堂製作模型火箭時,一般做的是“水火箭”,即在寶特瓶里加水再加高壓空氣,打開瓶蓋時會噴出水柱,用這個來模擬火箭。但大陸會做火箭小模型,裏面還有少量火藥,模擬起來更加逼真,所以學員們非常期待。

是次航太交流活動是兩岸萬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宇航學會秘書長楊俊華表示,這只是為兩岸青少年的航太科技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希望將來能有更多的互動。

臺灣師生北京參觀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重溫歷史

在北京郊區宛平縣城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後,臺灣中華青少年教育文化學會執行長黃國隆談到,這個活動像是給臺灣學生上了一堂歷史教育課。

12日,由彰化師範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臺灣院校師生組成的參觀團來到宛平,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

黃國隆表示,此次自己是第一次參觀抗戰紀念館,非常欣慰看到臺灣的同學們對展覽如此有興趣,這次活動可算是一堂生動的歷史教育課。他強調,通過兩岸文化交流,歷史的真相才能不斷深入人心。他同時希望今後能建立更開放的文化機制,有更多類似的互動活動,相信這會讓兩岸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們更互信。

黃國隆提到,展覽通過現代化的科技讓歷史更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真實地感受到當時的情景。他還針對參觀人流量較大的特點,建議館方借鑒臺北故宮的自動語音導遊系統,可以讓遊客更自主方便地參觀。

在抗戰紀念館中,來自臺灣的師生們重溫了中國八年抗日戰爭的歷史。講述國共合作的沙盤模型、反映地道戰的幻影成像等獲得了極高人氣,吸引了大批師生駐足觀看。

臺灣明志科技大學研究所的一年級學生謝淳羽告訴中新社記者,臺灣沒有設立專門的抗戰紀念館,但有一些抗戰遺址和相關的人物紀念堂,如張學良故居等,那裏有一些關於抗戰的記錄。抗戰紀念館中的許多珍貴文物與史料,自己是第一次看到,印象最深的是館中戰地記者所拍攝的照片,“感覺很寫實,很震撼”。謝淳羽表示,看完此次展覽,加上之前在臺灣所看所學,自己對一些歷史事件有了更全面的瞭解。

這些臺灣的大學生們對反映地道戰的影像普遍表現出很大興趣,有人還向記者詢問現在是否還保留著地道戰的遺址,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們表示以後有機會要去參觀。

還有學生對在館內展出的臺灣民眾黨黨旗表示驚異並拍照留念,他原以為在大陸不會出現這類展品。

參觀抗戰紀念館後,師生們還參觀了盧溝橋。不少學生把相機鏡頭對準千姿百態的獅子造型照個不停,愛美的女生們則在橋上擺出各種造型合影留念,吸引了不少遊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