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詞的變遷

201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詞創作者公木的百年誕辰紀念。公木本名張松如,曾任吉林大學副校長,是著名詩人、學者。公木曾參與修訂《東方紅》歌詞,創作電影《橋》《白毛女》《英雄兒女》的主題歌歌詞。

今年6月,公木夫人吳翔向記者提供了公木創作於1939年的《八路軍進行曲》歌詞,以及公木1960年代在吉林大學工作期間的一份《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手稿,其歌詞與現在廣為傳唱的內容有所不同。

改動最多的一句歌詞,是1939年原始歌詞版本裏“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一句,1949年的版本中變成“全中國人民徹底解放”;在1964年拍攝的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攻入上海的解放軍戰士脫口唱出的是“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現在人們熟知的軍歌版本則為“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而在1949年版本中,歌詞最後一句為“爭取民主自由,爭取民族解放”,但如今的歌詞是“向最後的勝利,向全國的解放”。

“音樂作品被修改,這在共和國音樂史上很常見。”2009年,資深傳媒人士楊浪在《中國青年報》撰文《關于<歌唱祖國>作者的一段隱衷》,文中提到,1968年9月,江青在釣魚台會見《歌唱祖國》的詞曲作者王莘,江青告訴他,田漢是叛徒,她想對由他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進行修改。而根據楊浪的考証,《歌唱祖國》的原始詞作者應該是的昌,但如果當時署鮑昌的名字,也許最後會影響《歌唱祖國》這首歌曲的傳播,因為的昌在反右運動的一開始便被打倒。楊浪認為,由於創作者在後來的政治運動中遭遇批鬥,其作品也被打人冷宮,如果某音樂作品影響太大,面臨的就是“改詞”。

文革時期,江青發動群眾對實際上是代軍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進行修改(1965年,原《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這件事情在2007年吉林大學出版的《向前向前向前:追憶軍歌誕生懷念公木鄭律成》文集中,一位名叫喬邁的老作家有所提及。當時吉林省革委會在省委黨校專門成立了修改軍歌的工作小組,認為現行軍歌歌詞雖然寫了“向太陽”“毛澤東的旗幟”,但是沒有提“黨的領導”。喬邁對記者回憶,當時公木作為摘帽右派也參與其中,但從始至終,都坐在最後一排,不說一句話。“最後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公木夫人吳翔說。

據軍事科學院的軍史專家李維民回憶,文革之後有一段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沒有詞作者的署名。

江青命人修改軍歌歌詞,以及公木的署名被抹去,這些是否與公木受沖擊有著某種關聯呢?

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李詩原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早在解放戰爭時期。這首歌已經成為人民解放軍最重要的標識之一。李詩原認為,軍歌詞作者個人的命運當時已經無力影響到軍歌的變遷。而對於公木署名被抹掉一說,李詩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訴記者,在1980年代之前,中國的軍樂向來都不重視歌詞作者,後來之所以恢復公木的署名,一是因為他確是作者,二是因為歌曲需要署名。而在《公木傳》中,特地記述了老作家朱子奇在1978年給公木郵寄《解放軍報》的故事。書中說,那一期的《解放軍報》刊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並重新標有公木的名字。

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乎簽署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正武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軍歌最終的歌詞與公木最初的創作相去甚遠。對於後來多個版本的歌詞,公木曾向夫人吳翔表示:“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原來的詞,但改詞是國家需要,我服從就是。”

1998年,公木去世,他的墓碑上甚至沒有生卒年月,但工整地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原始歌詞。

(楊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