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質詢是否有長遠公屋政策

【本報訊】立法議員陳美儀說,公屋興建速度未如理想,樓價及房租不斷攀升,市民不勝負荷,政府是否有更全面的措施紓緩弱勢家庭的經濟壓力,是否有長遠的公屋政策,解決居民住屋的困難。

陳美儀指出,2007年5月政府為回應社會需求,承諾在2012年前建成19,000個屬政府房屋的住宅單位,但據房屋局在2011年4月28日公佈的“公共房屋之興建情況”顯示,至今新建成的經濟房屋只有永寧HR/HS經屋,社會房屋則有青洲社屋(青雅樓、青泉樓、青松樓、青翠樓)、筷子基社屋、望廈社屋(望善樓)等,合共僅有3,486個單位,這明顯離目標尚有很大距離。至於私人房屋方面,在這幾年間,樓價亦由2007年的每平方米20,729澳門元攀升至2011年第一季的每平方米38,261澳門元(按統計暨普查局-繳納物業印花稅的住宅單位每平方米平均成交價),樓價升幅驚人。至於租金方面,政府雖然未有作正式的統計,但一定也是處於節節上升的勢頭。

她說,為紓緩市民的壓力,特區政府推出了《社會房屋輪候家團住屋臨時補助發放計劃》政策,向提出申請的社屋輪候家團發出補助金額,以減輕社屋建成前輪候家團的租金負擔,可惜的是現時社會上其實還有很多弱勢家庭被忽視,處於求助無援的景地。

陳美儀說,不少本澳居民一直自食其力租住私人樓宇,從未申請公共房屋,但隨生活需要的變化,例如內地親人獲批來澳定居、家庭成員的增加、子女長大等原因,生活的環境空間需要有所調整,由於未有自置物業,惟有繼續負擔不斷上升的租金,房屋支出已佔了入息的一大部份,經濟難免不勝負荷,他們只好寄望轉往政府公屋,以求減輕生活壓力,但政府在2009年12月截止最近一期的社會房屋申請後,迄今一直未有再接受申請,由於未有在社屋的輪候之列,所以這些收入微薄的弱勢家庭,即使每月要承擔高昂的租金但卻並未能獲得政府的任何補助。由於政府制定政策需時,而且建造公共房屋亦要經過規劃、建築、裝修、檢查收則等繁複程序,難以立刻滿足社會需要,但作為“以民為本”的特區政府,實在有責任適時並彈性地處理民生問題,以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陳美儀質詢當局:

1.對於之前未有申請社會房屋的家庭,在短期內既難以申請排隊上樓,又不能得到任何的住屋費用補助,對此政府是否有計劃推出更全面的扶助政策,以紓緩這些弱勢家庭的經濟壓力呢?

2.隨更多的外來人口移居澳門,加上處於適年齡人士的不斷增多,政府的19,000公屋政策,已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請問有關當局,除了這19,000公屋外,有何其他長遠的公共房屋政策?又或者有否興建更多公屋的計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