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三祖文化”交流周張家口舉行

【新華社石家莊8月7日電】8月7日至10日,第四屆海峽兩岸“三祖文化”交流周暨第十屆冀臺經濟合作洽談會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舉辦。活動期間,萬名冀臺同胞將在張家口市的古郡涿鹿共祭“中華三祖”,共話同根親情,共謀未來發展。

從2008年起,張家口連續成功承辦了三屆冀臺經濟合作洽談會。數據顯示,三屆“冀臺會”共簽約合作項目60項,總投資533億元人民幣,共實現合同引進台資14934萬美元,實際到位12756萬美元,陸續到張家口投資建廠的台資企業達到34家,先後有125個臺商團組、1779人次到張家口市考察投資。張家口市也先後組織86個考察團、743人次赴臺參訪,交流合作領域涉及經貿、教育、文化、學術等多個方面。

此次活動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主辦,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河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張家口市人民政府承辦。活動以“祭中華文明始祖,聚兩岸發展合力”為主題,沿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兩條主線深入推進。(完)

江蘇昆山舉行臺企運動會

【新華社南京8月7日電】昆山台資企業運動會7日開幕,來自全市臺企的83支代表隊和5000多名運動員、裁判員及涉臺相關機構代表共襄盛會。

本屆運動會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拔河、高爾夫球、網球、慢速壘球等賽事,旨在全面展示在昆台資企業風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詹春柏專程到會祝賀。

昆山是大陸台資企業重鎮,目前該市台資企業數佔到江蘇省的1/4,整個大陸地區的1/9。近年來,在昆臺商們自發組建了慢速壘球、羽毛球等俱樂部,定期舉辦比賽,為臺企、臺商間的交流搭建了平臺;同時,臺企積極參與群眾體育活動。此外,由臺商投資建設的健身俱樂部、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運作情況良好,為昆山市民提供了更多運動休閒場地。

“臺企運動會的舉辦,說明體育已經成為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之外的重要補充形式,為昆臺兩地互利共贏帶來更多契機。”昆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路軍說。

陳雲林:江陳7會在天津

【中央社北京7日電】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今天表示,第7次「江陳會」將在天津舉行;至於時間是否為外傳的8月底至9月間,陳雲林回答,「就差不多是那個時間」。

台灣高爾夫球好手曾雅妮今天出席大陸華彬集團在北京舉辦的青少年高爾夫球邀請賽,也應邀到場的陳雲林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作上述表示。

陳雲林這項說法,是大陸方面首度證實第7次「江陳會」舉行地點,同時也首度將舉行時間明朗化。

陳雲林說,第7次「江陳會」的籌備作業正由雙方順利推展中,且已達成許多共識,「就差那麼一點點了」。

「江陳會」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和陳雲林的會談,是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的制度性商談。

台幣人民幣現匯 彰銀盼試點

【中央社昆山7日電】大陸台資銀行積極爭取新台幣與人民幣現金匯款業務。彰化銀行昆山分行經理張維材表示,昆山聚集很多台商,希望今年底能率先試辦現匯業務。

新台幣與人民幣在兩岸銀行可現金兌換,但對兩岸都有生意的台資企業來說,更期盼「台幣與人民幣雙向匯款」能早日展開。

張維材今天下午在第2屆昆山台資企業運動會開幕式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目前台商資金在兩岸調度,必須先換成美元,且手續費平均達3%到5%,對台商來說,「不方便又傷財」。

他說,昆山台商佔全大陸的1/9,台資企業在昆山有龐大的資金及兌換需求。就他了解,昆山市政府很努力爭取,彰化銀行對年底開放昆山試點新台幣與人民幣現匯業務樂觀期待,也希望台灣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大陸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早日達成共識。

彰化銀行昆山分行1月開業以來,台資企業貸款業務已累計到2600多萬美元;彰銀也對大陸從事外銷的中小企業進行美元貸款業務,但一直沒有陸資企業向彰銀提出資金需求。

兩岸青年“領袖生”訪新農村登長城

【中新社北京8月7日電】“以前對大陸的認識局限于島內媒體的報道,現在很高興有機會,親自來看看中國大陸是怎樣的”,台灣政治大學的郭潤宗,通過參加“清華—頂新兩岸領袖生計劃”活動來到北京。

來自海峽兩岸11所大學的34位“領袖生”,7日來到位於北京密雲縣的蔡家洼村,了解大陸的農村建設發展。清華大學領隊張磊老師表示,該村實施村企共建模式,而且台灣企業也有參與投資,希望對同學們關於海峽兩岸共同發展有啟示意義。

學生們參觀了新建的村民住宅樓、村內工業園的海峽兩岸農業交流中心、食品加工廠等設施,並和參與投資的台資集團副總經理黃國書互相交換了對在大陸投資村企共建計劃的看法。

台灣新竹交通大學學生林怡君表示,“台灣農民的家庭觀念較重,在台灣實行村企共建不知是否可行。”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李祖毅認為,“大陸與台灣的政治環境不同,希望在這次交流中,能促進海峽兩岸青年的互信,進一步了解彼此的思想。”

團員們下午登上慕田裕長城遊覽,在旅遊巴士上,同學們進行了不少互動遊戲,氣氛相當融洽。清華大學的周璇同學說,“此次活動為海峽兩岸的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大家就不同領域的問題暢所欲言,從時事話題到生活習俗,從學習研究到文娛體育,無所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