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PI再創新高 宏調“少動多看”趨勢不改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中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佈7月份宏觀經濟資料,各方關注的居民消費價格(CPI),創37個月新高的同比資料以及連續3月擴大的環比漲幅,預示著通脹壓力依舊高位運行。不過,全球經濟“二次衰退”寒意的陣陣來襲,或令中國改變一月一提准兩月一加息這一“雙響炮”式的調控節奏,進入一段政策觀察期。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9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宏觀政策的方向更多取決於對未來變化的判斷。當前局面下,中國宏調不宜倉促出手,應“多看少動”。不過一旦通脹壓力持續走升,中國依然可能會在下半年加息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今年以來,在食品價格和翹尾因素的推動下,內地CPI接連創出新高。樂觀者預測,內地CPI將於6月見頂,全年呈倒“U”型走勢。因為翹尾因素下半年的快速回落,將對物價上漲產生“釜底抽薪”的效果。

儘管翹尾影響較6月份收窄0.4個百分點,前期“拱高”CPI的豬肉價格的環比漲幅也出現回落,但7月CPI依然高企至6.5%,比6月份上升0.1個百分點,創下37個月新高。在過去3個月裏,更能反映價格最新變動情況的CPI環比漲幅更是逐月走升,從0.1%擴大至0.5%。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告訴中新社記者,從CPI環比看,食品、非食品、整體水準都大超歷史同期正常值,這顯示通脹壓力仍然較大。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則指出,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等4大類消費品價格今年來基本上都處於上漲態勢下,由居住和食品價格所推動的結構性物價上漲正向著全面上漲轉化。

考慮到過去一個月裏,雞蛋價格的“發飆”和食用油價格的上調進一步推動通脹預期升溫,官方也反復強調控物價為第一要務,市場曾猜測央行本月上旬將有所動作。但標普調降美國信用評級所引發的全球性的股市震盪,或延後央行出手的時點。

范劍平指出,在全球經濟“二次衰退”可能性上升的情況下,中國國內暫時保持在政策觀察期會更好一點。更何況,本輪通脹很可能已到“強弩之末”。“一方面,伴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輸入型通脹壓力將由強轉弱。而經歷了上半年的‘高頻操作’後,緊縮政策的效果也會逐漸顯現。”

魯政委也認為,當下中國不宜在國際金融市場平復前採取行動。但他強調說,外部市場的震盪雖然會影響中國緊縮的時點,但不會改變宏調的整體趨勢,預計中國年內仍有可能加息1至2次。他指出,如果標普就此打住,美歐債務危機稍緩,中國最早可能在8月20日迎來加息視窗。

不過,在美歐債務危機衝擊波未定之天,所有這些猜測,都只能按劇情跌宕起伏而編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