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橫琴政策創新吹響深化改革開放進軍號 藉橫琴政策創新吹響深化改革開放進軍號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澳門特區政府聯合主辦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暨橫琴政策創新宣講會,將於今日上午在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舉行。據傳,廣東省長黃華華親自出征,專程來澳門宣講《國務院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覆》。隨後,黃華華省長還將馬不停蹄轉赴香港,於明日在香港舉辦同樣的宣講會。

《國務院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覆》,不但是將《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內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昇華,而且更是將《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第二章《合作開發橫琴》的各項制度創新內容,提升到國家政務的層面,亦即是得到了國家中央政府的「背書」,完成了中央政府決策的手續。當然,這與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政策安排仍有區別,因為後者是涉及到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層次,必需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而前者的事務則多是屬於行政制度範疇,即使是涉及到稅制,也是限於內地稅制的某些調整,因而只須國務院批覆即可。

橫琴政策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將橫琴與澳門之間的口岸設定為「一線」管理,橫琴與內地之間設定為「二線」管理,按照「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原則實施分線管理。橫琴環島不設置隔離圍網,代之以設置環島巡查及監控設施,確保有效監管。對從境外進入橫琴與生產有關的貨物實行備案管理,給予免稅或保稅,生活消費類、商業性房地產開發項目等進口的貨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規定明確不予保稅或免稅的貨物除外。在橫琴與澳門之間的人員通關按現有模式管理的同時,研究對澳門居民進出橫琴實行更加便利通關措施。在橫琴工作的香港、澳門居民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問題,暫由廣東省政府按內地與港澳個人所得稅負差額對港澳居民給予補貼。納稅人取得的上述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在此創新政策下,橫琴就相當於一個「自由貿易區」,發揮比現有保稅區功能更強大、範圍更廣的作用。

廣東省政府十分重視國務院的這項批覆,因為這標誌著廣東省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事業,又走在了全國的前頭。三十二年前,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第一習仲勛(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之父)遵照鄧小平的指示,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氣慨,在全國率先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安徽小崗村自發的生產責任制雖然是全國農村改革的發軔,但卻只限於農業、農村、農民,也欠缺「開放」;而廣東省的興辦經濟特區和全省範圍內的改革開放,則是全方位的改革開放),此後戰勝了包括黨內某些高層責難的種種困難,在全國掀起了改革開放大潮,從而引帶、推動了全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也使得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品質發生了量和質的改善,國力強大屹立於世界之林。廣東省在改革開放事業中立了頭功。

「三十二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如今,廣東省的改革開放事業遇到許多瓶頸,特別是在珠江三角洲,產業升級換代、工源、工資、土地供應、環境保護……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廣東省,如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困難重重,長江三角洲和天津新區,以至是中原的某些地區,都擺出了後發超趕的姿態。汪洋調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後,針對這種實際情況,發動第二次思想解放,強調繼續改革開放,與黃華華省長緊密合作,除了是在「騰籠換鳥」的技術層面上著手,將珠三角不再具有優勢的企業遷移到粵東、粵西兩翼之外,還藉著橫琴、前海、南沙開發之機,在制度上邁出「政策創新」的新步伐,提出了比第一次改革開發更具高度、更有新意的政策措施,並獲得也希望能在改革開放征程中有新突破的中央政府的支持,《國務院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覆》就是中央政府支持廣東省深入解放思想,繼續改革開放的「肢體語言」。

盡管據說廣東省政府向中央提出的關於橫琴開發政策優惠政策的請示有十餘項,而獲得批復的只有五項,但已足以令其他兄弟省區市羨慕了,因為只是其中的海關分線管理一項,就等於是將整個橫琴島升級為「自由貿易區」,成為中國境內繼香港、澳門之後的第三個「自由貿易區」(按:台灣地區仍實行關稅制度,因而不能算是「自由貿易區」;但其出口加工區則帶有「自由貿易區」的影子,據說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制度,就引進了其經驗)。廣東省能打好這一戰役,就是再次「打開一條血路」,「先行先試」,進一步將「自由貿易港」的政策,根據《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精神,延伸到前海、南沙和湛江港去,從而為中國的繼續改革開放事業提供一個新樣板,也為落實貫徹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敢為天下先。

因此可以說,汪洋書記和黃華華省長不但為廣東的經濟發展,為提高廣東人民的幸福感,為全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為粵港澳合作,為保持香港澳門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為港澳居民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作出重大貢獻,而且也是為自己在中共「十八大」上「更上層樓」,積累政治資本。--這比某些所搞的「第二次文革」式的「唱紅打黑」,來得理直氣正,來得深得人心,因為只有繼續改革開放,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才是符合科學發展觀,才是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願景。這樣,汪洋「升常」也就順理成章,黃華華晉級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或全國政協副主席也是水到渠成。畢竟,在這兩個政治機構中,必須要有具有港澳工作的專才,而黃華華則是目前可以升到這個位置的省級負責人中的唯一人。

實際上,中央早就瞭解到黃華華熟悉港澳工作,並曾有兩次調他到港澳工作第一線任職的打算。其一是澳門中聯辦主任王啟人病逝後,廣東省內曾傳說,中央考慮其接任人選,是懂廣東話的省部級幹部,中組部推薦了白志健、黃華華二人,最後中央挑選了白志健;其二是姜恩柱退任後,中央也曾考慮由黃華華接任。甚至還一度傳說過由黃華華接替廖暉出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但此時因黃華華距離省部幹級退休年齡的六十五歲已經不遠,可能會出現「位子尚未坐熱就離任」,不利於港澳工作持續性的情況而作罷。而作為「國家領導人」級別的職務,退休年齡有所寬限,因而黃華華正好搭上這趟班車。

當然,若干澳門居民對橫琴的新策仍有一些疑慮,尤其是如何對應國家「十二五」規劃予以澳門「經濟度多元發展」定位,及解決澳門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讓澳門的中小企業能有發展空間,將橫琴作為澳門特區「騰籠換鳥」的落腳點,還須粵澳兩地政府多加考量,也希望能從黃省長今日的宣講中,得到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