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通脹按年升近6%學者籲推出措施穩定鋪租

【本報訊】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110.85)按年上升5.96%。升幅主要由外出用膳、汽油和成衣的價格上升所帶動。

截至今年7月為止的十二個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前一期上升4.59%,而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分別上升4.24%及4.75%。

與去年7月比較,升幅最明顯的商品及服務大類有雜項商品及服務(+9.77%)、交通(+9.71%) 、食物及非酒精飲品(+8.33%) 和衣履(+7.35%),主要是鮮魚、新鮮肉類、金飾、汽油及石油氣的價格上升,以及外出用膳和理髮及美容服務收費上調所致。另一方面,通訊的價格指數按年下跌8.35%。今年7月的甲類(110.02)及乙類(111.17)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分別上升5.72%及6.11%。

今年7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51%。其中蔬菜、鮮肉及鮮魚的價格上升,導致食物及非酒精飲品指數上升1.01%;此外,旅行團收費上調、船票及機票價格上升,令康樂及文化和交通指數分別上升0.94%及0.85%;而衣履的價格指數則按月下跌1.55%。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指數按月分別上升0.61%及0.44%。

今年首七個月的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5.25%;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分別錄得4.92%及5.43%的升幅。

以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為基期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是反映物價變化對本澳整體人口的影響。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代表約50%住戶,每月平均開支在6,000至18,999澳門元之間;乙類消費物價指數代表約30%住戶,每月平均開支在19,000至34,999澳門元之間。

7月份通脹按年上升5.96%,創31個月新高。通脹主要由外出用膳及汽油價格上升帶動,經濟學會建議政府研究推出措施,穩定商鋪租務市場,壓抑通脹進一步上升。

學會副理事長曾澤瑤認為,影響食店經營兩大因素為食材價格和租金。他建議政府研究增加店鋪轉讓成本防止過度投機炒賣,穩定鋪租。

曾澤瑤指出,本澳鮮活食品進口價與零售價差距大,政府可在不干預自由市場原則下,協調民間團體及零售商,減輕居民負擔。

對於本澳7月份通脹按年上升5.96%,再創新高,外出用膳及汽油價格上升持續推高本澳通脹。有受訪市民慨歎高通脹下,魚類、肉類及蔬菜價格高企,生活甚為艱難。

澳門飲食業聯合商會副理事長馮健富認為,食品來貨價持續上升,食店或將成本轉嫁市民。他又指近半年通脹持續上升,政府應推出措施紓緩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