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要坐連任不容易

台灣2012“大選”即近,藍綠兩黨攻防劍拔弩張。馬英九尋求連任固然有發展兩岸關系方面的政績以及現任優勢,但一些不利因素仍不能輕忽。6月19日,馬英九宣佈與“行政院長”吳敦義搭檔參加明年的“總統”選舉,力圖挽回目前在選舉上出現的“頹勢”。

政治氣候時過境遷

2008年“大選”,在民進黨的“沖撞政策”下,兩岸關系惡化,台海局勢緊張,幾度處于危險邊緣;陳水扁“亂政”八年使島內經濟凋零,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民眾怨聲載道,相當一部分民眾抱有強烈的換党換人心態。在島內民心思變的社會氛圍以及民進党信任度、支持度雙跌的政治氣候下,泛藍陣營精誠團結,國、親、新三党同仇敵愾,最終將民進黨“台獨”政權趕下臺。時隔近四年,2012年台灣“大選”面臨的島內政治環境已然發生變化。

一是島內政治格局“藍消綠長”。2008年民進黨下野後,政經實力大幅削弱,社會基礎松動,黨內權鬥激烈,路線調整困難重重。在陳水扁貪腐案的影響下,民進黨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假台獨、假民主、真貪腐”的虛偽性暴露無遺,一度深陷發展危機。蔡英文任党主席後,推動民進黨轉型,一方面為民進黨貪腐、暴力、激進的負面形象“消毒”,另一方面在“立委”補選、縣市長等一系列選舉中穩紮穩打,連戰連捷,穩固了基本盤,擴大了社會基礎。尤其是在2010年年底的“五都”選舉,民進黨總得票數超過國民黨40多萬,總得票率超過國民黨5個百分點,重返執政舞臺的信心與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國民黨2008年“大選”時領先的選票不斷被蠶食鯨吞,國、民兩党在南台灣差距拉大,在北部、中部差距縮小,呈現“北藍南綠中拉鋸”的政治形勢。而隨著陳水扁的入獄服刑,國民黨在“大選”中消費“陳水扁紅利”掣肘民進黨的可能性也隨之減少。

二是馬英九光環折舊。馬英九上臺以來施政屢屢犯錯,政績不佳,先是經濟“馬上好”的競選承諾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未能兌現,後又接連在“八八水災。、進口美國牛肉、大法官提名等事件上飽受詬病。其執政能力因此備受質疑,甚至被貼上“無能”標簽,民調低迷,形象折損,威信與號召力大不如前。

三是泛藍整合問題重重。盡管泛藍陣營在支持國民黨執政,扶助馬英九連任的大目標上一致,但受現實政治利益、馬英九領導風格以及歷史過節等因素影響,泛藍內部波瀾不平。親民党主席宋楚瑜多次抱怨,馬英九對親民黨不夠尊重,國、親高層關系漸行漸遠。日前宋楚瑜已明確表示親民黨將爭取不分區“立委”席次,國親聯盟瀕臨破局。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馬英九又針對退役將領“開刀”,對一名老將在大陸發表“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的言論表示“震怒”,甚至揚言要停發其退休俸祿,惹火了退役將領居多的新黨,國新不和浮上臺面。盡管親民黨、新黨實力有限,但若泛藍三党“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不但會影響國民黨的“立委”選情,更有可能拖累馬英九連任,讓民進党漁翁得利。因此如何協調國、親、新三黨關系,平衡泛藍陣營各方利益,有效凝聚泛藍團結,都考驗著馬英九及其選舉團隊的智慧。

此外,理想性色彩濃厚的馬英九上臺以來堅持“清廉”訴求,全力推動國民黨改革。但由於馬英九的決策圈子狹小,“馬氏改革”未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動作強硬,手段粗糙,急於求成,不但“自斷手腳”清空黨產,還祭出停權、開除黨籍等嚴厲黨紀,與地方派系劃清界限,削弱了國民黨的組織動員能量與基層組織選戰優勢。

對手威脅重重

代表民進党竟逐2012“大選”的蔡英文對馬英九競選連任具有很強的威脅。

在形象上,蔡英文與馬英九的潔身自愛相比並不遜色。蔡英文是學者出身,清新不算計、理性不草根,與傳統的民進黨人截然不同,被稱為“女版馬英九”、“小龍女”,部分民眾對蔡英文的執政能力抱有很大的期望。島內媒體認為,在距“大選。仍有七個月的情況下,馬蔡支持度就不分伯仲,這是國民黨候選人在歷次“大選”中均未有過的“不正常”現象,著實讓人捏一把汗。

在路線政策上,蔡英文加緊進行兩岸政策調整,極力削減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劣勢。在大陸全方位崛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格局不斷深化,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成為島內主流民意的背景下,民進黨只有對兩岸政策做出務實調整,塑造成熟穩健的形象才能讓中間選民放心。蔡英文自2009年縣市長選舉後即開始著手研擬“十年政綱”,推動民進黨政策轉型,最近又提出所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政策“新論述”,意欲通過重新粉飾包裝“台獨”,既向深綠“急獨”勢力交待,維持民進黨的基本盤,又力圖塑造務實和有能力處理兩岸關系的形象,打破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的壟斷優勢,分割馬英九獨享的兩岸政策紅利,試圖減輕島內民眾的疑慮,撈取更多選票。

在選戰策略上,蔡英文放棄操弄“統獨”、族群的慣用手法,訴求“治理”能力,凸顯馬英九施政不力。馬英九上臺後,沒有及時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應對台灣社會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加上民眾厭惡族群、“統獨”對立和藍綠惡鬥,給民進黨提供了抨擊國民黨政策的口實與機會。在蔡英文的主導以及民進黨的惡意操作下,國民黨被貼上“大財團、大資產階級”利益代言人的標簽,民進党則成為“中下階層、中南部、中小企業、中產階級”利益的體現者。“五都”選舉中蔡英文刻意回避對自己不利的“統獨”、ECFA等議題,大肆攻擊馬當局“傾中賣台。、施政造成社會嚴重貧富分化,效果明顯:民進黨在“五都”選舉中所得選票大幅成長,一舉超過國民黨,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此一策略初步得到驗証後,蔡英文極有可能在2012“大選”中進行複製,繼續鎖定台灣安全、主權、利益分配等議題,與國民黨政策相區隔,強調民進黨“公平正義、照顧弱勢”,批判國民黨無法公平分配財富,造成社會階級差距懸殊,進一步炒作“誰得利”、“誰受益”等敏感問題,不斷拋出“絆馬石”。

選民票的投向變數加大

近年來,島內選民動向發生了一些不利於馬英九選舉連任的新變化。

藍營選民投票的積極性降低,是馬英九面臨的一大問題。馬英九上臺後,陷入“全民總統”的迷思,啟用偏綠人土出任“閣員”,未對李登輝、陳水扁的“去中國化”進行徹底的撥亂反正,這種“藍綠通吃”的做法,非但沒有打動“意志堅固”的綠營選民,反而讓藍營民眾萌生“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引發不滿。台灣“監察院。前院長錢複一針見血地指出,馬英九未考慮台灣社會的藍綠對立,站在中間“溫良恭儉”、樣樣俱到,卻兩頭挨打,“做到累死,也被人怨死”。而在政策論述上,馬英九又反復強調“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沒有為藍營選民指明政治目標與發展方向,客觀上為“台灣主體意識”的生存發展製造了空間,導致部分泛藍民眾產生“不知為何而戰”的困惑。因此,國民党重新執政後的幾次“立委”補選及地方性選舉,藍營選民投票意願低落,投票率偏低,直接影響了國民黨的選情。在這種情況下,2012年“大選”調動起藍營民眾的投票熱情,催出基本盤,便顯得尤為急迫。

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也難以預料。在島內藍綠高度對峙的格局下,中間選票至關重要。中間選民較少受藍綠意識形態的左右,更易通過領導人的政績好壞作出選擇。馬英九上臺後,實施開放合作的大陸政策,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受到中間選民的肯定。但由於兩岸和平紅利的擴散效應具有漸變性與滯後性的特點,而馬當局又拙于宣傳其在發展兩岸關系上的作為,加上民進黨不斷借題發揮,進行抹黑,大肆炒作“國民黨只重財團利益,忽視小市民”,擾亂視聽,導致“政府亮出的經濟資料和經濟協定都無法轉換成民眾感受到的經濟效益”,部分民眾因沒有即刻感受到兩岸和平發展的利多而對馬英九失望,也有一部分民眾因部分人、部分階層率先享受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好處而產生相對剝奪感,在一定程度上或將影響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

還有,“首投族”動向值得關注。2008年“大選”時“小馬哥”成功吸引了島內年滿20周歲首次具有投票權的“首投族”。但上臺以來馬英九沒有及時應對島內貧富差距拉大的現實,房價居高不下,青年人就業壓力大,加上國民党青年工作方式老套,導致其在青年選民上的優勢大打折扣。與此同時,民進黨動作頻頻,早早鎖定思想獨立,求新求變,不安幹現狀的百餘萬“首投族”。“首投族”有憑感覺投票的明顯特點,在選前數月的時間裏,不知馬英九將如何運作青年選票,爭取“首投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