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規劃促進物流業發展

子悠

物流業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為加快澳門物流業的發展,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特區政府公報今年6月13日刊登行政長官批示,設立物流業發展委員會,以協助澳門特區政府制訂、推廣及推行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策略和措施。該委員會由運輸工務司司長出任主席,成員包括交通事務局、經濟局、海關、郵政局及民政總署等政府12個部門代表,以及在物流業及相關領域被公認具卓越成就、聲望和能力的社會知名人士,就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基建規劃及相關的法規草案發表意見;協助澳門物流業提升競爭力,尤其在發展協力廠商物流、完善技術標準及優化基礎設施佈局等制定意見書。

今個月12日,委員會亦舉行首次會議,主要探討物流業未來發展方向及現存問題。與會委員指出,受到配口取消、兩岸直航等因素影響,本澳物流業界貨運量大幅萎縮。今年航空貨運量約四萬噸,比高峰時的二十萬噸,近剩餘五分之一,正處困難時期。委員希望政府採取積極政策扶持,短期最希望解決區域合作上的通關便利化,延長貨運通關時間,以及轉關、報關手續暢順等,發揮陸空聯運,建立共識與鄰近地區展開對話解決問題。中長期方面,對倉儲用地、設施,以至人才情況作全盤掌握,再尋求發展空間。相信在社會及特區政府關注下,配合委員會在把握本澳物流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真知灼見,一定可以為本澳物流業發展做好規劃,使其更好的為澳門經濟社會服務,促進多元化的實現。

物流業重要但本澳重視不足

其實,我們現在一般所說的物流業應該不僅僅是等同於負責產品運送的運輸業,以及專責產品保管的倉儲,而是將一些列服務集于一身的現代物流業。它是原材料、產成品從起點至終點及相關資訊有效流動的全過程。將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資訊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現代物流業是一個新型的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滲透性強的複合型產業。它的發展,必將對優化產業結構、增強企業發展後勁、提高經濟運行品質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正是由於現代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地位和功能價值,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將之列為重要的產業規劃體系之中。有經濟專家曾形象地表示,物流產業乃是現代都市經濟發展的“爐火”、“加速器”。具體來說,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現代物流作為社會經濟生產中的一種增值性活動,其功能價值主要表現為時間效益、空間效益、增值服務效益和整合效益四大方面。在時間上,現代物流業通過消滅耽擱遲滯,可以減少其他產業的庫存積壓和斷檔脫銷,加快生產和流通節奏、優化經濟流程;在空間上,可以實現物質產品生產地和消費地之間的有效銜接,通過消滅無效生產,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促進相關產業高效、協調發展,提高經濟運行品質。

理論上如此,實際上物流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亦是顯而易見的。作為物流業發展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澳門物流貨運聯合商會理事長李國輝日前在接受筆者訪問時亦指出:從世界各地的發展經驗來看,無論是發展那種行業,物流都應該是先行,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物流業提供必須的物質資料,“其餘的都是空談”! 而且,雖然澳門處在經濟轉型時期,傳統的製造業逐年萎縮,出口量更實在配額取消後一路下滑,但是澳門的內需依然存在,博彩旅遊業大發展也帶來對物資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而未來,中央批給澳門的新城填海區還將帶來澳門城市人口的增多,內需更加擴大,沒有很好的物流配合,如何才能滿足澳門發展的需要?

不過就本澳的情況而言,雖然多年來一直有人呼籲大力發展物流業,但是時至今日,本澳仍然連物流業發展最根本的硬體條件——物流倉儲中心都沒有,令業界要將物流貨品分散儲存於全澳各處的臨時物流倉,增加了經營成本,亦令行業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局限。及至二零零六年,政府批出路城一幅兩萬多平方米的土地指定興建物流中心,但是數年過去了,所謂的物流倉用地仍在“養草”。再到後來,又傳出利用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促進物流業發展,以及在橫琴建設物流園區等概念和設想,但是其中亦涉及通關便利化等需要再政府政策層面去解決的問題,相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物流發展有優勢 重在科學規劃

本澳物流業早已存在,上世紀70 年代至90 年代的澳門物流業發展出現有規律的漲落,物流業隨著澳門服裝、玩具等製造行業的發展而發展。後來因製造業遷出澳門,物流業一度陷入乏力的境地。但是在澳門回歸後,尤其是博彩業開放以後,大型娛樂場酒店相繼落成,對物流的需求急劇增加,澳門物流業才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不過隨後,一場國際金融風暴突然來臨,加上兩岸“大三通”的實現,使澳門物流業的中轉優勢蕩然無存;而且正在動工興建的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更會使澳門物流業將面臨貨物“過家門而不入”的境地。不過,澳門在發展物流業上也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澳門是一個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資金進出自由,奉行簡單低稅制政策。在地理位置上,澳門背靠中國內地,並與歐盟、葡語國家和國際華商組織有密切的聯繫。正如業界所言,澳門物流業發展不僅是滿足澳門內部社會的物資流通需求,而且最根本的優勢還應當是在“中轉”角色上。不僅僅是在中國產品出口方面有市場,在內地消費市場日益擴大的過程中,澳門物流業界也可大有作為。

當然,並非有優勢澳門物流業就一定能夠有發展,否則現在也不會陷入困境。只有透過科學的規劃和安排,優勢才會得以發揮。正如業界在委員會所提出的短中長期規劃:短期最希望解決區域合作上的通關便利化,延長貨運通關時間,以及轉關、報關手續暢順等,發揮陸空聯運,建立共識與鄰近地區展開對話解決問題。中長期方面,對倉儲用地、設施,以至人才情況作全盤掌握,再尋求發展空間。

在具體工作上,筆者認為,首要的應該是將澳門的“中轉”優勢不斷進行宣傳強化,吸引更多的貨源經本澳進出。其次,則是要做好對本澳物流業的轉型升級,雖然現時本澳登記註冊的物流公司有超過300多家,從業員也有三四千人,不過多數還是停留在“幾個人一兩台車”水準,無論是經營方式還是理念都相當落後,甚至只是作為香港物流業者在本澳代理人,始終難以真正發展起來,所以業界必須不斷調整思維,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進行企業的轉型完善才能在競爭中存留下來、發展起來。這些都是需要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了的。而對政府而言,參照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敬仰,政府應當在基礎設施、資訊化、標準化建設三大系統多做努力。

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本澳因為地域較小,所需要的交通道路建設不必如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大興土木,進行公路、鐵路等的大型建設,但是也需要再路網規劃上有所作為,對物流交通工具的通行創設必要條件,保證運送的及時和便利,同時也可以透過有效的規劃和疏導避免物流車輛給城市交通帶來更多壓力。而且,由於澳門物流業要發揮的是“中轉”的優勢,所以在與周邊地區的交通基建對接上也應該考慮到方便物流業。至於本澳物流業者一直所抱怨缺少的物流園區更是應該盡在予以落實。

第二是資訊化建設,加快建設公共物流資訊平臺,提高物流資訊化程度,有助於實現各物流企業在出入貨統計與驗證、庫存管理聯網、配送資訊管理、載貨明細表編制、貨物追蹤情報、運輸車輛管理等方面的自動化、效率化、標準化和統一化。而且政府亦可更好的瞭解和掌握本澳物流業的發展概況,適時作出針對性的支援措施。

第三是物流標準化建設,包括貨車、貨架、託盤、集裝箱等工具的標準化和資訊系統的標準化。只有建立起接軌國際的標準化物流體系,才能減少由於標準差異而造成的效率損耗,也才真正有助於澳門物流業對接國際,更好的發揮出自身優勢,實現物流產業的快速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