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咬文嚼字”二三事

一、“獲悉”二字化尷尬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周恩來總理與基辛格進行了多次會談。10日晚,雙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訪華的聯合公告問題進行了商談。聯合公告如何措詞,雙方出現了爭議,其中一處是尼克松來華訪問是誰主動提出來的。中方在起草原稿時,說明是尼克松主動提出要求,由中國邀請。基辛格提出異議,說這樣寫讓人看了覺得尼克松總統像個旅遊者,美方不能接受。這一點說到底是個“面子”問題。周恩來充分考慮到尼克松面子,將原稿改成中方“獲悉”尼克松要來訪,由周恩來邀請。僅僅“獲悉”二字的改動,解決了使大家為難的問題。雙方都對這一修改拍手稱妙。拿到修改後的公告稿,基辛格非常滿意,他清楚,中方已經設身處地考慮了美方意見。因此,他乾脆在“接受邀請”前加上了“愉快地”幾個字。1971年7月16日,中美雙方同時發表了一則內容相同的公告:“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進行了會談。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于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二、“麻煩”一詞起風波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專機徐徐降落在北京機場。當晚,周恩來專門設宴招待田中角榮一行,並發表了意義深遠的祝酒詞。興奮中的田中角榮首相站起來,作了一篇答詞。但答詞中有一處明顯不妥,他說:“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對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

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損失,何止是“麻煩”?這種輕描淡寫的詞語引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在以後的會談中周恩來立場堅定地提出了這一問題。他說:“田中首相表示對過去的不幸的過程感到遺憾,並表示要深深地反省,這是我們能夠接受的。但是‘添了很大的麻煩’這一句話,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感。因為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添麻煩’,‘麻煩’在漢語裏意思很輕。”

田中角榮解釋道:“可能是日文和中文的表達不一樣。從日文來說,‘添麻煩’是誠心誠意地表示謝罪之意,而且包含著保證以後不重犯,請求原諒的意思。”他還表示:“如果這樣的表達不合適,可以按中方的習慣改。”周恩來對這種知錯就改的誠懇態度表示歡迎。文字表述的準確性,是周恩來工作中的一貫要求。

三、對“重要”“指示”“接見”說“不”

周恩來有一次做形勢報告,國內、國外講了一個下午,講的內容非常重要。記者采寫時稿子上有一句“周恩來總理做了重要講話”,交給他本人審閱時,別的地方都沒改動,他就把那個“重要”二字圈掉了。有一次開座談會,大家發言完了,主持會議的人說:“現在請周總理作指示。”他說:“不是,不是‘指示’,我個人發言就是個人意見。我今天這個發言並不是中央通過了,可能對,也可能不對。我說錯了,大家可以批評。”還有一次,他會見外賓,新聞稿中寫的是“周恩來總理今天接見了……”他把記者找過去,說:“不要用這個‘接見’,應該用‘會見’。”“中國封建社會時代,皇帝老子都是接見外國大臣,接見下屬官員。他是高高在上,老子天下第一。他接見你,你是在下面,他是在上面。這也是一種封建觀念。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總理,不管會見什麼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處在平等的地位。所以你們要用‘會見’,不要用‘接見’。”

四、否認“神采奕奕”

1961年,周恩來總理出訪歸來,第二天在報紙上就有消息說“周總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飛機”。看到報道,周恩來叫值班秘書把記者找來,指著報紙上的消息說:“現在國家遭難,人民受苦,我周恩來憑什麼還‘神采奕奕’?”他還說,我們共產黨的幹部都是人民的公僕,現在,天災人禍搞得我們連飯也吃不飽,我周恩來作為國家總管,居然還“神采奕奕”!這樣宣傳“上不合乎國情,下不安于民心”。

周恩來總理咬文嚼字,體現了他求真務實、嚴於律己、嚴謹縝密的工作作風。

(胡祥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