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故居 海棠花開見精神

西花廳是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位於中南海大院的西北角,因其在中南海所處的位置而得名。鄧穎超在悼念周恩來的文章中寫道:“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也就愛上了這個院落,選定這個院落,到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

★周恩來在此生活了26年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遷到北京,首選的落腳地是香山,作為党的副主席,周恩來也居住在那裏。由於周恩來每天日理萬機,有時一天內甚至要不止一次地往返於西山和城區之間,每天在路途上所花的時間很長,因此住進了中南海。周恩來最早住的院子是豐澤園,1949年11月,他和鄧穎超搬到了西花廳,以此作為居住和辦公的地方。

後來在鄧穎超悼念周恩來的文章中寫道:“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也就愛上了這個院落,選定這個院落,到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

★西花廳曾經歷三次小修

曾在周恩來、鄧穎超身邊工作的趙煒在《西花廳歲月》一書中詳細記錄了她第一次走進西花廳時的情景。“西花廳離中南海西北門很近,兩扇青灰色的大鐵門在院子裏顯得很不起眼。”“西花廳靜悄悄的,門口的警衛室和車庫都是一色的青磚老房子,院裏林蔭指路,讓人感到特別清爽舒服。”

因年代久遠,50年代的西花廳建築已顯得有些陳舊。1959年初,周總理出差在外兩個月,正好那段時間鄧大姐也沒在北京,周總理的秘書何謙就趁此機會向辦公室主任童小鵬報告,希望對西花廳做一些維修。“以現在的水準看,當時的維修非常簡單,無非就是粉刷了一下牆,鋪了地板,換了室內的燈和窗簾。”趙煒回憶,維修後的西花廳煥然一新,但周總理回來一進門就怔住了。他十分生氣,把那幾位主辦的同志嚴厲地批評了一頓,並讓把原來的舊東西換回來。

西花廳的第二次維修是在1965年。這次也沒有大動,只是把那些年久失修漆皮剝落的木柱和房檐油了油,因為周總理有話不讓大修。西花廳的第三次修繕是在1982年,那是因為1984年日本有一個3000人的代表團訪華,其中有些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他們的後代,有100人要到西花廳拜見鄧大姐,所以就把房間裏外都粉刷了一遍。

★西花廳裏不許叫首長,不准稱指示

1961年5月的一天,警衛局領導找高振普談話,要他到西花廳為周總理工作。高振普告訴本報記者,西花廳裏的工作人員來自不同單位,大家多年來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相互之間都以姓名相稱,平時很少叫職務。當時童小鵬是總理辦公室主任,大家很少叫他童主任,都是叫他小鵬同志。這樣相互的稱呼,誰也不認為是不尊敬,反而覺得很親切,縮短了部級、局級、處級幹部與服務員、廚師之間的距離。大家相互支持,把圍繞著總理的工作看成是一個整體。在西花廳,大家對周恩來總理都習慣稱呼“總理”。

“總理是不准許我們叫他‘首長’的。有的同志初次見到總理,很習慣稱呼‘首長’,總理馬上糾正說:‘這裏沒有首長。’”高振普還記得,凡是總理交辦的事,是什麼就是什麼,他不准許冠以“指示”二字。“不准用‘指示’二字是很有道理的,‘指示’是命令,命令是要執行的,沒有什麼可考慮的。總理不把他說的話看成是‘指示’、‘命令’,是要讓辦事的人有所思考。”高振普說。

“文革”前周總理夫婦偶爾會邀請一些朋友、同事到西花廳來做客小聚。比如老舍夫婦、林巧稚都曾在回憶錄中提到那段難忘的時光。趙煒回憶,那時候的周恩來特別喜歡招待客人。不管是談工作還是開會的,趕上吃飯的時候,他總是熱情挽留:“別走了,一起吃個飯吧,今天我請客。”飯費從他的工資裏出,他自己也不知道一個月究竟花多少剩多少。有一次,周恩來又照例表示他“請客”,留客人吃飯,鄧大姐在旁邊開他玩笑:“怎麼老說是你請客啊?你一個月有多少錢啊?是吃我的,別以為是吃你的,不信咱們分開算算。”“是嗎?那就讓大姐請你們吃飯。”周恩來笑呵呵地說。從1964年起,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工資開始分開支配,一個月下來,周總理的工資扣掉房錢、水電費和各種開銷後,果然沒剩多少。自此以後,他雖然還是請客如常,但多了點“理財概念”,再留客人吃飯時,總沒忘加一句“特別聲明”:“今天是大姐請你們吃飯啊!”

★“西花廳是我們的家”

1972年5月,周恩來總理被查出患膀胱癌後,仍日夜操勞,每天睡眠多則三四小時,少則一二小時,甚至幾十小時不合眼。高振普清楚地記得,從1974年6月1日,周恩來離開西花廳住進醫院,直到去世,就一直再沒有回到過這裏。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逝世。15日下午,周總理的追悼會結束後,鄧穎超帶領高振普和周總理的另一位衛士張樹迎來到人民大會堂西大廳內的北小廳。在那裏,她親手打開骨灰盒,用顫抖的雙手一捧一捧地把骨灰分裝在四個小袋裏。隨後,高振普帶著周總理的骨灰,在通縣機場登上了一架“安二”型飛機。鄧穎超在地面揮手向周恩來作最後的告別。

1976年7月4日下午,周總理遺物的清理工作已經結束,高振普向鄧大姐辭行。遵照鄧大姐的意見,高振普和張樹迎回原單位中辦警衛局工作。高振普記得,臨行前鄧大姐對他們二人說:“你倆明天先到這裏來,從西花廳走出去上班。”“我當晚徹夜未眠,想著鄧大姐的這句話。她是把我們當成是她家的人啊,西花廳是我們的家。”

★鄧穎超又繼續居住了16年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高振普說,警衛局為鄧大姐在院內搭了一個臨時防震屋。鄧大姐的秘書趙煒則找到了國務院管理局。不久,鄧大姐搬進了東交民巷15號院的2號樓——這幢防震性較強的樓裏。鄧大姐搬出後,西花廳的住房開始加固,是以防八級地震的標準加固的。幾個月後,鄧大姐又搬回西花廳。

高振普記得,粉碎“四人幫”以後,鄧穎超同志被增選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按規定是可以派警衛員的,但她堅持不要,不增加編制。後來局領導明確對高振普講,以後鄧大姐在京的活動主要由他跟隨。警衛局還多次向鄧大姐提出派專職警衛,都被大姐謝絕了,她只同意臨時派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鄧大姐年事已高,國事、外事也多,趙煒一個人忙裏忙外顧不過來。鄧大姐點名要我來當她的警衛秘書,於是,我於1983年3月26日,又回到了鄧大姐身邊,回到了我離開六年的西花廳,直到1992年她去世。”高振普說。周恩來去世後,鄧穎超在此又繼續居住了16年。

本文參考資料:趙煒《西花廳歲月》、高振普《周恩來衛士回憶錄》

1949年的11月,周恩來和鄧穎超搬到了他們自己選中的西花廳,以此作為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從豐澤園遷至西花廳後,周恩來在此生活了26年,直到1974年6月1日最後一次住院的前夕。周恩來去世後,鄧穎超在此又繼續居住了16年。

目前仍保持鄧穎超

晚年居住時的模樣

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同志去世。在她的遺囑中曾明確寫道,“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來共住的,是全民所有,應交公使用,萬勿搞什麼故居和紀念等,這是我和周恩來同志生前就反對的。”

“喪事過後,西花廳沒了主人,這項工作就由我們這些在大姐身邊工作的秘書、警衛、司機、服務員、廚師來做清理。這次清理與16年前的那一次不同。這一次是徹底清理了。我們商量的原則是,照鄧大姐去世前的交待和清理周總理遺物時的辦法處理。全體身邊人員成為清理小組成員,由趙煒統管。文秘工作由趙煒一人負責,其他衣物、用品等分組進行。”高振普說。

最後,遵照鄧大姐的遺囑,西花廳的工作人員把整理好的2萬多張照片交給了中央文獻研究室,把6000多冊圖書交給了共青團中央,把11146.95元的積蓄作為黨費交給了中央特會室,將周總理、鄧大姐辦公室會客室的陳設,使用過的傢具、辦公用品、部分衣服、書籍等經整理後保存下來,按照兩位生前的原樣陳列在西花廳。

“總理生前從來不過問自己有多少錢,都是放心讓身邊的工作人員按規定支出。他逝世後,我們清理財產時,共結存5709.80元。鄧大姐指示把賬目和現金交趙煒保管。等到鄧大姐去世時,甚至我的存款都比她還多些。”高振普說。

周恩來、鄧穎超去世後,西花廳從未對公眾開放。高振普告訴記者,現在西花廳內有專人打掃,環境很好,保持了鄧大姐晚年居住時的模樣。在現有的公開報道中,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帶受邀人員進入西花廳內參觀。一次是2008年的教師節前夕。這年的9月9日上午,溫家寶總理邀請8位來自基層的中小學教師參觀中南海,座談會開始前,溫家寶和大家首先一起參觀了西花廳。

另一次是2009年11月11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會見日本遺孤訪華團時,親自帶他們前往西花廳參觀。“我想跟你們談談心,然後帶你們在中南海走一走,特別是到周總理住過的西花廳去看一看。我們這是親人之間的談話,不拘形式,你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在這次參觀前溫總理說。

對西花廳最近的一次公開報道是在今年的5月3日,溫家寶總理同20位來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在北京中南海座談,這次他親自當導遊,與青年代表一起參觀了這個周總理在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工作生活的地方。

★名稱:西花廳

地址:中南海大院西北角

☆西花廳坐落在中南海大院西北角,是清末宣統年間修建的那種京城常見的舊王府式四合院建築群。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住過的西花園。

☆北洋政府時,西花廳是國務院所在地。

☆解放前西花廳是北平市特別市政府的辦公場所。因年代久遠,青磚灰瓦的屋宇,廊柱暗紅陳舊,雕樑畫棟亦已褪色斑駁,已不見那昔日王府的豪華氣派。

☆1949年,周恩來進入中南海後住的是豐澤園,共有三進院落,周恩來最早是同林伯渠分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