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策本應是馬英九強項為何卻少談?

台灣「總統」選戰到了後期,本來人們認為將會發生「兩岸政策攻守大戰」的選情,與人們以往的認知發生了重大差異。比如蔡英文實行「以退為進」的新戰略,在繼續否定「九二共識」的同時,卻開始調整兩岸策略,聲稱可將「九二共識」以至「終極統一」納入「台灣共識」,既沒有得罪「台獨」基本教義派,也擺出一副大力爭取中間選民的姿態。不過,仍是沒有兩岸政策的具體內容,因而還是遭到部分媒體的不滿,仍以「空心菜」來揶揄之。而兩岸政策本應是馬英九的強項,應在競選過程中盡量發揮,但他在後期卻似是將之視為「票房毒藥」,除了仍然高舉其已經嚴重脫離「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本義的「九二共識」大旗之外,卻是避而不談其對兩岸政策的具體策略和措施,成了另一類型的「空心菜」。

為何會出現這種錯位現象?這極有可能是馬英九自感其在兩岸政策領域上所獲成就,並沒有得到大多數民眾的認同,相反還受到埋怨;以及錯誤解讀他在提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訴求後又加上「公投決定論」,而致自己陷於被動的真正原因,而以「一旦被蛇咬,三年怕草繩」心態避而遠之。

這就折射出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就是為何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成就,在台灣地區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和贊同?這除了是馬英九及其團隊不懂得包裝和宣傳,將其兩岸政策為台海和平及台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和平紅利」宣導得入戶入心;而民進黨卻是充分發揮其宣傳特長,拼命詆毀海峽兩會簽署的各項協議的良好效應之外,還暴露了其他的一些被人們忽略了的因素?

誠然,在馬英九上臺之後,由於隨即發生了國際金融風暴,後來又陸續爆發了歐債危機等外圍客觀不利環境,以及馬英九本身政治觸角不夠敏銳,行政執能力有限,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不足等主觀內在因素,而抵消甚至是吞噬了海峽兩會簽署的各項協議為台灣經濟社會帶來的好處,以致讓台灣民眾產生「復甦無感」的心理。

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另一種因素,導致台灣民眾「復甦無感」。那就是來自大陸方面,或是配套措施沒有跟上,或是具體措施沒能做到有的放矢,或只是滿足於表面上的轟轟烈烈、好好看看,而沒有將應做的工作做到實處,甚至是出現了某些失誤而不自知。因此,無論是這次大選誰勝誰負,北京在選後都應進行檢討,以利於將工作做得更好。

首先,是「ECFA」配套不足,導致成效有限。由於海峽兩會在洽談「ECFA」的過程中,急於取得成效,在列出「早收清單」後卻缺少完整配套,導致台灣地區本已嚴重存在的兩極分化情況,更為嚴重。這是因為,缺少完整配套的「ECFA」只能讓少數人獲利,大多數人分享不到好處,因而讓本來就對貧富懸殊不滿的台灣民眾,因此而滋生「恨烏及屋」心態,對兩岸交流難以產生好感。

實際上,在「ECFA」簽署後,由於台灣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大陸方面也沒有積極推動,使得大陸資金入台進度極慢;但與其同時,台灣資金卻急遽外流,其中較大部分是流到大陸去。連本來準備到台灣投資的外國財團,也因「ECFA」的便利,轉而投向大陸。據台灣當局「主計署」的統計,「ECFA」實施後,去年第一季台灣的投資率不升反降,跌到百分之十七點六三,到第四季投資率更是跌至百分之十七點一五,成為近三十年來最低。但台灣核准對大陸投資仍然快速成長,達到百分之六十五。而且,大陸赴台灣投資的資金,只是集中在金融投機的併購與財務投資,普通民眾沒有受益,更談不上增加就業機會,只是增加了金融業者的就業及盈利機會,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惡化兩極分化。甚至是一些大陸入台資金投放在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炒作,進一步抬高了樓價,讓城市居民「上樓」更難,怨氣更大。反而台灣到大陸的投資,多是創造就業和轉移技術的直接投資。

另外,「ECFA」簽署後,在兩岸貿易方面,雖然被列入「早收清單」的貨品對大陸出口成長了約二成,但其他出口貨物卻明顯下降,導致台灣對中國大陸總出口的成長率下降了六成左右,從而使中國大陸市場佔台灣出口比重也下降了約兩個百分點。相反,大陸貨品輸入台灣的勢頭更猛,增加了一點六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為馬政府「保駕護航」的「陸委會」所公佈的民調數據,也暴露了其「罩門」所在:認為兩岸交流速度太快的數據中,基層勞工、待就業學生,及私人企業低階管理者所構成成分較高,因為他們擔心將會衝擊其就業機會,而他們偏偏就是馬英九所極力爭取的一直尚未表態支持對象的中間選民。而軍公教人員認為太快的比例則偏低,這除了是他們本身就是國民黨的支持者之外,也因為他們無須擔心兩岸政策會砸破其「鐵飯碗」。

「ECFA」對部分行業的勞工難以產生補益效果的另一種現象,是本應由台灣勞工分享的成果,卻讓外勞拿走了。比如,大陸對台灣的平板玻璃業給予了較大的關注,除了是在「ECFA」中「讓利」較多之外,也動員大陸的各家大型電視機生產廠商前往台灣進行政策性採購,以為這樣除了可以拉住業者之外,也可以讓當地工人增加就業機會。殊不知這些廠家並沒有使用多少當地工人,而是大量使用泰國等地外勞,因而這項優惠措施並沒有讓基層勞工得益,而他們正是藍綠兩陣營爭奪最激烈的大票倉,而從目前情況看,這些人傾向於民進黨的比例卻較大。

其次,是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好意,被大陸旅遊業中的奸商所毀掉。大陸旅遊業中的奸商在內地居民赴港澳遊中大搞「零費團」,導致內地遊客與港澳旅行社及導遊的矛盾激烈,已是有目共睹;而大陸旅遊業中的奸商在組織赴台旅遊團時的不規則行為,同樣也損害兩岸關係,並讓台灣旅遊從業人士怨氣沖天。實際上,由於大陸出團旅行社層層刮皮,惡性扣剝,致使台灣旅遊業者能拿到手的團費,已是少得可憐,但又要保證服務品質,導致成本高於實質收入,早已長期入不敷出。而即使如此,某些大陸旅遊業者還出於「吃定台商」的心態,竟然長期拖欠團費,積欠台灣旅遊業者團費高達數億元人民幣,因而最近不斷傳出臺灣旅遊業者集體跨海討債事件的消息。但更多的台灣旅遊業者卻因為擔心「沒團可接」,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再次,大陸某些省區市的負責人率隊到台灣採購,雖然表面轟轟烈烈,實質華而不實,只滿足於見報及應付上級指令,並不準備落實。除廣東、上海、福建等省區市的誠信觀念較強之外,不少省區市將在內地「充數灌水假簽約」的作風帶到台灣來,讓民進黨有空可鑽,不久前就大作山東省長所簽採購合約未兌現的文章。

即使是一些省區市是真心採取,也因工作沒有過細,而令效益大打折扣。比如,廣東等省直接與漁業及水果產地交易,就能使業者直接享受到兩岸交流的好處。而一些市場或服務觀念較弱的省區市,卻是將具體採購流程交給中盤商處理,結果讓大中小中盤商層層剝扣,能到業者手上的實質利益已是所剩無幾。這些親近民進黨的業者,因而誤會更重,更不相信馬英九的兩岸政策。

相信,這些情況,導致馬英九在選戰後期,放棄了對本來在人們的認知中,作為他的強項的兩岸政策和措施的宣導,而只是空談「九二共識」,流於形式,甚至是與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逐漸靠攏。因此可以說,兩岸政策已在此次「總統」選舉中陷於邊緣化。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