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民進黨進行統戰工作的最好時機

蔡英文輸選後,當即按照民進黨的傳統,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雖然黨內不少人進行強力挽留,但蔡英文堅持辭意。因而昨日召開的臨時中常會和中執會,只得接受其辭呈,不過,又決定延遲到三月一日生效。

其實,蔡英文即使是沒有提出辭職,她的民進黨主席任期到今年五月也將屆滿,而且因為她已經連接兩任主席,按照《民主進步黨黨章》第十五條的規定,已不可再爭取連任,因而必將離開主席崗位。因此,她的提出辭職,只不過是「損失」了三個多月的任期,但卻可為她爭取主動,避免許多黨內紛爭。當然,在等待相隔一屆(每屆兩年)任期之後,在二零一四年還可再捲土重來,但此已是後話。

《民主進步黨黨章》第十五條還規定,主席出缺時,所餘任期未滿六個月,由副主席代理,所餘任期超過六個月,應擇期由全體黨員投票補選之;代理主席或補選產生之主席,其任期均至補滿原任期為止,任期超過一年者,作為一任。因此,蔡英文辭職後的代理主席,其任期也只是到今年五月為止。而因民進黨現在沒有副主席,故這個代主席,倘是從現任中常委中產生,就極為可能是由第一高票中常委謝長廷順勢擔任,這將有利於他在進行下一屆黨主席選舉中,以在任優勢爭取當選;但倘是按照以往慣例由「立法院」黨團總召代理,那就有可能是由被視為陳水扁親信的柯建銘接任。因此,關於民進黨代理主席的人選之爭,是另一種類型的「扁長之爭」。

而最具指標意義的,還是第十五屆黨主席的選舉。因為在蔡英文提出辭職後,關於接替人選的問題,黨內就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由元老出任,如蘇貞昌、謝長廷等,以利於穩定黨內;另一種則是應由中生代接替,如賴清德、陳菊等。以利於世代交替。這兩種意見都有一定道理,但卻就忽略了極有可能會出現另一種傾向,那就是黨內在兩岸政策領域內的「鴿派」勢力和思潮的發酵。

倘是真的會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出奇。實際上,蔡英文在敗選演講中,就表示民進黨應當檢討兩岸政策。而民進黨中常委陳明文也表示,民進黨在大選中失利,甚至在南部選區開票也不如預期,表明國民黨的安定牌確實有效。而兩岸政策,是民進黨兩難的問題,黨內確實需要重新檢討。就連在獄中的陳水扁也認為,民進黨輸在兩岸政策,因而建議未來在大選的選戰策略上,應再討論及修正。。

這個判斷,符合人們的普遍認知,馬英九的勝利,是「九二共識」的勝利。而這次「總統」大選,由於在競選過程中,始終貫徹著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九二共識」的鬥爭,但後者又必須拿出一個論述來說服選民,因而就拋出了一個沒有任何內容的「澳門共識」。因此,這場選戰實質上就是「九二共識公投」,民進黨既然敗選,就已證明其兩岸政策失敗,就要有檢討的需要。

在此情況下,民進黨內在產生新一屆黨主席的過程中,是否會有認同「九二共識」,或是並不反感「九二共識」的派系跳出來參選,並力戰群雄,也就是值得注意觀察之處。

而民進黨黨內,既具有資歷,又認同「九二共識」的,有曾任民進黨主席,後來卻因在「總統」黨內初選中與陳水扁相爭失利而退黨,現又歸隊的許信良。

但畢竟許信良已經七十歲,不符「世代交替」原則。而曾經跟隨過許信良,或是持有相同觀點的,則有陳忠信、郭正亮、陳淞山等人,但資歷似又嫌不足。因此,這股力量的競爭實力不足,難以直接挑戰主席大位。但他們仍可從現成有資歷及有機會者中找尋其代理人。當然提出過「憲法一中」、「高雄與廈門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的謝長廷,或是極少談及「統獨」問題的蘇貞昌,以及因為擔任地方首長,深知兩岸關係重要,以至曾訪問過大陸的陳菊、賴清德,都有可能會被上述人士視為「代理人」,並以自己的論述為其包裝,而在黨內推動檢討兩岸政策。

其實,早就在選戰後期,黨內「鴿派」已經積極發功,說服了蔡英文,調整了其兩岸論述。實際上,本欄在去年十一月間就已分析指出,當馬英九團隊一連串失誤,蔡英文的民調直迫馬英九,甚至有個別民調機構的民調出現了「黃金交叉」,而一向被視為最準確的美國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的內部民調,也認為倘是即日投票,蔡英文勝選的機率高於馬英九,因而令到蔡英文團隊不得不思考「當選後」的兩岸政策方向,及必須務實處理兩岸關係,尤其是要面對與對岸打交道的現實之時,蔡英文接受了上述人士的建言,作出了政策轉向的決定。那就是,在堅守「台獨黨綱」底線的同時,不會主動批評「九二共識」,還要求其團隊尤其是發言人群必須盡量避開統獨問題並予以模糊化,不要「刺激」對岸。與此同時,拋出橄欖枝,釋出要與對岸和解的訊息,甚至以民進黨沒有國民黨「內戰包袱」的「優勢」,努力形塑民進黨比國民黨更重視、更有利處理兩岸關係的形象。以此來爭取對兩岸關係議題的主導權。這樣,就算對岸仍然堅持「九二共識」,難以進行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但仍可進行類似「澳門模式」的談判,繼續享受兩岸關係的「和平紅利」。蔡英文還希望能更進一步,以民進黨的不再批評「九二共識」,來換取大陸方面囿於民進黨再次上臺,但又不能停止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現實,而寬鬆化對「九二共識」的內涵。

據說,蔡英文為了這個「政策轉變」,並希望對岸能夠接受並予以「配合」,還曾透過各種渠道向對岸傳遞過信息,尤其是希望對岸能以「各自表述」的方式,將面對民進黨版的「九二共識內涵」表述有別於對國民黨版的「九二共識內涵」。

現在,蔡英文雖然已經辭職,但民進黨內卻仍然存在著這麼一股思潮。對此,北京似是要有所因應。尤其是即將在今年秋天舉行的中共「十八大」中卸任的胡錦濤總書記,更宜像過去那樣,提出新的對台論述,以優雅的背影離開政治舞臺。

實際上,就在馬英九的選情最低迷之時,台灣就有不少論者認為,倘馬英九落選,就等於是胡錦濤的對台政策失敗。按照這個邏輯,現在馬英九勝選了,就應是胡錦濤對台政策的勝利了。

胡錦濤接任總書記及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後,推出了一系列對台工作的新思維、新政策華新舉措。先是新形勢下發展對台工作的四點指示,後是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的六點論述。與此同時,既推出《反分裂國家法》,又邀請連戰訪問大陸,一下子就將對台工作盤活起來了。 因此,胡錦濤在「十八大」卸任之前,再根據民進黨敗選後黨內出現的某些微妙變化,專門提出針對民進黨的政策論述,就是有始有終,歸於完美。

中共的三大法寶之一,是統一戰線。過去已經對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及新黨等泛藍陣營「發功」,建構了國共平臺,形成圍遏「台獨」勢力,及恢復兩岸會談的主要力量。倘今後再加上專門針對民進黨的統戰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就將能獲得對台工作的更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