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政策入島入戶入心的勝利

馬英九在陳水扁貪腐案「紅利」基本消費貽盡之後,仍能在蔡英文強打貧富懸殊、無薪假等民生議題之下,仍能以近八十萬票的差距贏得「總統」大選,各方的評價都認為這是「九二共識」的勝利。事實確實如此,但延伸開去,既然「九二共識」是承載國共平臺的政治基礎,也是海峽兩岸及信息進行事務性協商的必要條件,因而馬英九的獲勝,也是北京對台政策的勝利,更是胡錦濤的對台政策論述經受了台灣政治發展態勢實踐的檢驗。

將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勝負與胡錦濤對台政策論述的成敗掛連起來,在投票前就有不少人作此表達。實際上,在馬英九與蔡英文的的選情膠著,甚至蔡英文的民調一度超越馬英九之時,就有人擔心,標誌著胡錦濤新形勢下對台論述正確性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良好形勢,因為蔡英文的勝選而受挫。而如今卻是強烈主張「九二共識」的馬英九贏了,而且所獲選票還超出預期,這就證明瞭胡錦濤對台政策論述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因而胡錦濤在「十八大」卸任時,就可完美收官,象辜振甫所言以漂亮的背影離開舞臺。

自一九九六年以來的歷次台灣「總統」選舉,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大陸的對台政策掛上關係,也折射著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情感變化。一九九六年台灣地區舉行首次民選「總統」,大陸方面認為這是李登輝藉著「總統」由直接民選產生,宣示「獨立主權國家」、「主權在民」,因而以導彈演習以示警告。但效果與動機並不統一,以至是適得其反,激起長期接受反共教育的台灣民眾的強烈反彈,激發了「對著幹」的強烈情緒,使得代表本土「獨台」勢力的李登輝,竟能衝破代表「大中國」情懷的林洋港(郝柏村),代表本土中間選民的陳履安,及代表「台獨」勢力的彭明敏(謝長廷)的圍攻,以獲得百分之五十六的高票當選。可以說,大陸這次對台灣「總統」選舉的幹預,是基本失敗的。

二零零零年第二次「總統」選舉,連戰、宋楚瑜、陳水扁三鼎分立。北京發生了兩大失誤,其一是盲目相信國民黨的組織能力,一直以為連戰可以贏取這揚選戰(但據說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卻能準確地判斷將是陳水扁獲勝,只不過是當時這一研究成果並未受到注意),其二是朱鎔基在選前的強硬談話,與四年前發射導彈的後果一樣,引起島內民眾的強烈反感,陳水扁陣營則以強烈的危機意識以作應對,由李遠哲打出「向上提升牌」作危機處理,結果陳水扁以百分之三十九的得票率勝選。

二零零八年的「總統」大選,是在兩個有利形勢下進行的,其一是「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推動了兩岸關係往健康方向發展,其二是陳水扁貪腐案激起天怒人怨,已經導致民進黨連續輸掉幾場選舉,包括縣市長選舉和「立委」選舉,馬英九的「總統」選情也應能坐享此「紅利」,因而北京也就樂得個隔海旁觀。何況,馬英九雖然反「獨」,但是卻又反共,在「六四」民運、法輪功、西藏等問題上的態度,老是與北京過不去,北京也不便以任何形式表態支持。

而今年的「總統」選舉,北京也確是表面上沒有任何介入,連公開的表態也沒有,只是一味重申「九二共識」。但這種強調「九二共識」的做法,其實就已是明確地告訴台灣選民,倘投票給蔡英文而是其當選,四年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兩岸協商所獲得的成果,就將得而復失,再也享受不到,並也駁斥了蔡英文所謂倘是她贏了北京仍得與他打交道的論調,這也就影響到選民們的投票抉擇。另外,對大陸台商返台投票給予提供各種方便,等於是向馬英九輸送了二、三十萬張「鐵票」。

其實,北京對台灣政治以至是這次「總統」選舉並的不是介入的最大介入,就是胡錦濤在新形勢下對台政策論述,已經在台灣政壇上和民眾的心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實際上,自二零零五年起,胡錦濤的對台政策,「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硬」的是制定《反分裂國家法》,阻嚇了「台獨」勢力;「軟」的是邀請連戰、宋楚瑜、鬱慕明訪問大陸,並與連戰發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並在馬英九上臺後,即使是其以「各自表述」的方式來詮釋「九二共識」的內涵,但只要能堅守一個中國的框架,就恢復兩岸協商,陸續向台灣輸送紅利,從而形成了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密不可分的態勢。「九二共識」深入人心,企業家擔心蔡英文上臺會影響其經營,紛紛跑出來力挺「九二共識」實質是挺馬;南部漁農民擔心自己的產品斷了銷路而放棄親綠立場。這也正是民進黨在選前評估,在民調中未作表態的隱性選民應是大多偏綠,卻在選票開出來後,證實隱性選民來大多投藍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見,此次選舉,真正的大贏家是北京,是北京的對台政策,更是北京對台政策的拍板人胡錦濤,能使到台灣民眾在潛意識中,認知到否定「九二共識」,台灣民眾就沒有好日子過。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殊不簡單。

實際上,大陸在台灣民眾的眼中,已從過去「總統」選舉中的負面因素,轉變為正面因素,從十六年前偏要投票給「北京所不喜歡的候選人」,到今日自覺地投票給「北京所接受的候選人」,這才是未有直接介入的介入,是將對台工作進入到做人心的工作的新階段,使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理「入島入戶人心」。這個成果的獲得,並非是宣傳攻勢之功,而是經濟交流所催生的感覺,是存在決定意識,而且此文宣攻勢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