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台商融資操作實務

洪永沛

過去這一年,大陸的股市跌,樓市跌,信貸收,政策收,轉眼之間,大陸的宏觀形勢不再樂觀,資金的形勢更加嚴峻,大陸的台商在這種環境之下,經營更加困難。加上過去三年大陸部分地區的限電、缺工、漲工資以及通膨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不管是外在條件或是內在條件都有日趨不利的現象。

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大陸當局展開幾輪的宏觀調控之後,利息愈來愈高(年息在8%以上者,比比皆是),新的貸款申請愈來愈難,而舊的貸款到期之後,不再續貸的情況也頻頻發生。台商的融資問題,因此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

為什麼大陸資金變緊了?

在過去的十年中,大陸經濟經歷了史上最壯觀的「增加槓桿」作用,2001年M2的供應總量為人民幣13.8兆元,十年之後為72.6兆元。2001年的M2/GDP比率為140%,至2010年這個比率升到184%,遠遠超過世界的平均水平。這十年中,大陸的實際GDP每年平均增長10.3%,通貨膨脹率為2%,而名義貨幣供應卻以每年17.8%的速度上升著,流動性的高速增長,刺激出了工業產能的急遽擴張,接下來是歷史上罕見的房地產牛市,最後卻以地方財政失控及融資債務失控結束。

這個過程雖然在經濟成長上帶來傲人的成績,但也帶來一些結構性的失衡,最突出的是房地產上漲過快,貧富收入差距明顯擴大,地方債券激增,而通貨膨脹又捲土重來。這些失衡現象,嚴重影響了大陸整體的可持續增長、金融體系的安全以及社會的穩定,所以政策的調整就變成不可避免的了。

2010年1月開始,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現已提高到21%),大陸經濟的「減去槓桿」作用過程開始了,這也是大陸整體資金變緊的重要原因。

台商的融資困難

在大陸的金融緊縮政策之下,台商明顯的出現了幾個普遍的問題:

一、大陸銀行的資金分配以大型國營企業優先,其次是大陸的優質民營企業。台商企業對大陸銀行而言,因為在存款及融資條件方面的貢獻度低,而且不確定性高,所以被列為較後順位的貸款對象。

二、大陸金融機構只有對新企業的資市性投資,提供3~5年的項目融資,融資期間必須本利攤還,一般沒有寬限期,等正式營運後,則轉為週轉性融資,一年續約一次。因此,中長期融資少,多以一年一貸的方式操作,對企業資金規劃較為不利。

三、週轉性融資一年到期之後,均需先行償還,然後再重新申請融資,如此一來,增加了台商的調度困難,而在目前的緊縮形勢之下,貸款收回後,不再續貸者,亦經常發生,使台商的財務不穩定性大為提高。

四、目前台資銀行在大陸設有據點的很少,原有華一銀行及協和銀行,後有富邦銀行及台銀、三商銀等,陸續進入,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台商的需求,而且台商的不動產也無法提供給外商或台灣的金融機構直接擔保,都使台商求貸管道嚴重受限。

台商的融資管道

如前所述,台商在大陸的融資不易,但台商仍應開闢各種可能的管道,不能拘泥於現況,尤其返台融資更是可行的選擇。歸納起來,台商可行的融資方式包括下列三個方向:

第一、在國內銀行DBU操作:

1. 以個人或母公司名義向國內銀行貸款後出。

2. 母公司向國內銀行申請擔保信用狀(Stand by LC),間接保證大陸子公司在大陸銀行借款。

3. 母公司向銀行申請與子公司共用授信額度。

4. 母公司運用應收帳款之掛帳支援大陸子公司。

5. 大陸出口,台灣押。

6. 大陸進口,台灣開狀。

第二、在國內銀行OBU操作:

1. 由大陸子公司直接向OBU借款。

2. 由境外公司向國內銀行的OBU分行申請開發擔保信用狀,擔保大陸子公司的應付帳款。

3. 由境外公司出貨給大陸廠商,憑對大陸廠商之應收帳款,在國內OBU辦理應收帳款融資。

第三、在大陸銀行直接操作:

1. 用台灣OBU開來的擔保信用狀擔保下,向中資銀行借款。

2. 大陸子公司直接向大陸地區銀行申請借款。

這些方式都是台商已經採用的管道,為了配合金融機構的要求,我建議台商應儘可能以台灣的主體作為母公司,同時以合法的方式向投審會申請投資大陸,再由第三地(如BVI、Cayman或HK)轉投資大陸,如此一來,三個地方的法律主體,都可以具備融資上的基本要求。

除了透過正式兩岸銀行融資外,最近幾年,台灣的租賃公司或分期付款公司也陸續在大陸開業,包括早期的中租迪和以及後來進入的一銀租賃、永豐、台新…等先後進入大陸市場,可以對中小企業提供租賃及分期付款的融資服務,值得採用。

債權融資的注意事項

台商在申請銀行或租賃公司融資之前,有幾個共同的問題是需要提早規劃的:

1. 申請主體的準備,及1~2年的營運記錄,新的公司很難取得所需的額度。

2. 融資資金用途及效益,必須具可行性及說服力。

3. 融資的擔保品(如:土地、廠房、設備)或還款來源(如:應收帳款),要讓銀行放心,所以現金流量的規劃是必備的。

4. 企業的基本面,包括經營者信譽、利潤率、成長性,要有完整可靠的故事或題材。

除此之外,對企業而言,資金成本以及負債比率,則是企業本身必須妥善評估的範圍。

從債權到股權私募融資

台商一般對債權融資的依賴由來久矣,一方面是較熟悉銀行的融資業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捨不得以股權融資的方式引進投資人,分享企業的利潤。但是,主要原因恐怕是一般中小企業較少接觸股權融資,知道未來要上市上櫃融資的多,而在上市前以私募方式取得資金的少,所以只能在門外觀望,鮮少進入到實際操作的行列。

其實,近幾年在海峽兩岸的台商以「私募」方式取得資金的企業已不在少數,尤其是與內需相關的行業,更是多得不勝枚舉。台商在大陸內需市場推展品牌通路的行業,已卓有成效,台商對大陸消費市場的掌握精準,特別是在連鎖行業方面的競爭力非常突出,台商的消費氛圍塑造能力良好,推出的產品抓得住消費者的口味,而服務人員的訓練更比一般陸企到位,在連鎖的管理系統上更加用心,使通路的擴張能力迅速而可靠。

大陸台商內需產業適合私募籌資

依行業分,過去五年台商為擴展大陸市場,推動品牌通路系統,以私募股權方式取得資金的企業林林總總,餐飲服務有:一茶一座、兩岸咖啡、迪歐咖啡、仙蹤林、永和大王;糕餅業的有:85℃、喜來公社、克莉絲汀;教育業的有:大地幼教、3之3教育、天才寶貝;童裝業有:巴布豆、儀大童裝;洗衣業有:象王洗衣;火鍋業有:白甘蔗;化粧保養業有:克麗緹娜、自然美,除此之外,至少有100家以上,或在進行私募活動或在規劃準備中,可見品牌通路行業透過股權私募融資已經形成氣候,逐漸形成台商融資的選項之一,也滿足了台商在擴展市場階段的資金需要。

一般企業進行私募融資的整個流程列序如下,時間大約3~6個月,時間的長短往往跟企業準備的工作完整程序有直接相關。

財務顧問的角色

多數的中小企業進行私募融資多半是第一次,經驗不足,也不清楚投資人(特別是創投資金及私募基金)的想法及要求,過程中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解,所以建議企業仍應選擇適當專業的財務顧問,協助企業順利完成股權融資的目標。一般而言,財務顧問扮演了下列幾個重要的角色:

‧協助企業進行重組,以符合投資人要求的投資主體。

‧協助企業編寫商業計劃書,以便滿足投資人的評估需求,縮短評估的流程。

‧協助企業規劃資金用途及未來成長目標及經營效益,體現企業的成長性。

‧主動接觸及安排潛在的投資人與企業面談及訪廠(店)。

‧協助企業做出估值,定出可接受的出售價格,以便與投資人進行初步Term Sheet的談判。

‧協助投資人進行實地訪查(Due Diligence)及完成最終投資協議的談判。

除此之外,財務顧問因負責整個融資方案的進行,所以也需要主動協調會計師及律師,甚至估值師工作的順利進行。由於許多投資人均會要求企業有未來上市的計劃,因此,財務顧問往往也會針對未來上市的地點及時程,做出初步的建議。有些企業與投資人直接接觸後,發現許多未來上市的問題無法取得共識,才邀請券商背景的財顧介入,提供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案,利於雙方投資協議的完成。

擬訂私募融資架構

通常在私募前,財務顧問會與企業先探討下列幾個融資的架構,確定此一架構是初步可行的:

‧募資主體:所謂募資主體是指企業在業務上、法律上獨立的籌資標的,也是未來投資人注資的主體。募資主體的登記地點在台灣、在大陸或是在境外,對募資對象也有直接的影響。

‧募資用途及金額:以企業新增資金需求為目標,但公司的資本規模與獲利多寡,也會限制募資的額度。

‧募資對象:優先可以考慮與公司行業相關的戰略性投資者,同時也可以考慮財務性的投資者,這些對象可能是台資、外資,也可能是陸資。

‧募資方式:發行新股引進資金或配合大股東出售部分老股,一般比例是80:20。

‧募資期限:一般在3~6個月左右,一般有標準的作業流程,準備工作愈完整,時間愈容易掌握。

編寫商業計畫書

所謂「商業計畫書」(Business Plan),簡稱BP,是企業根據融資和其他發展目標,在對專案進行調研、分析以及搜集整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格式和內容的要求,全面展示企業或項目的目前狀況及未來發展潛力的書面材料。

商業計畫書的意義:

‧幫助創業者整理思路,梳理公司營運綜合情況。

‧是企業專案融資、戰略規劃等經營活動的綱領指南,指導企業未來的運作。

‧讓投資者短期間內充分瞭解企業的各個方面的情況和市場前景,吸引投資人的興趣。

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