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毅:全方位培養青年 實現薪火相傳

毋庸置疑,青年人是我們社會的未來。無論經濟建設、社會管理未來都要交棒給現在的青年一代。但也不可否認,在澳門成長的青年人,因受多元思維影響,對經濟社會急速轉變的反應千差萬別,出現各種問題在所難免。馬志毅認為,社會應以寬容心態看待青年人問題,解決青年人問題要找準關鍵,對症下藥,政府與民間團體須各盡所能,提供全方位培養,促使青年人健康成長,實現特區建設的薪火相傳。

主動不足是最大問題

採訪馬志毅時,他領導的澳門青年聯合會正進行一項關於澳門青年人到內地發展意欲的調查。“雖然這調查還沒公佈,但我可透露一點,我們調研所得的資料再次證明澳門青年人走出去不積極”,“這是最令人憂慮的地方”。他說,調查顯示,70%的澳門青年人根本無意走出澳門到內地發展,即使對橫琴這個天天被澳門人掛在嘴邊,被全社會寄予厚望的地方也沒興趣。實際上,澳門發展一直受資源、空間限制,要持續發展必須從外部、在區域合作中尋找強勁動力。正因如此,澳門青年人留戀澳門,不願走出去的觀念特別讓人擔心。

馬志毅說,出現這種現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澳門太好了,我們的青年人在澳門根本不愁沒工作,要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簡直太容易了!這是周邊地區無法比擬的。”“大家憂慮和關心的只是晉升問題。”青年人不願意走出去,是因為未準備好,走出去雖會獲得更廣闊發展空間,但也面對更大競爭壓力。在這些因素影響下,青年人會問“為甚麼還要走出去?”是再正常不過的。

以橫琴開發青年人參與意欲為例,馬志毅認為青年人表現興趣寥寥也能理解。因為橫琴開發現時還在基礎階段。他說,“除了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與青年人關係比較密切外,暫時還看不到其他合適的項目讓青年人放棄澳門優越的條件去當開荒牛。當開荒牛雖然能得到鍛鍊,但其中得失不僅青年人會考慮,我們整個社會也要思考。對青年人走出去這個話題不能罔下結論。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即使現在不走出去,也不能完全不聞不問,關注是必須的。青年人要不斷準備,這樣才能在機遇到來時有能力把握。”

向青年推廣事業觀念

說到青年人自我準備的問題,馬志毅特地指出,這準備應長期連續不斷,是為自己規劃生涯。“雖然生涯規劃在澳門被提出的時間不長,但並不是說它不重要,相反我認為澳門青年現在亟須做好生涯規劃”。青年聯合會極注重提供這方面的服務,協助青年人科學的自我評價,邀請專家學者分析,提供建議,讓青年對自己的發展有清晰定位和規劃。

“我認為,無論如何科學規劃,青年人要實現理想,關鍵還在其本人”。馬志毅說,根據現時澳門實際情況,現在當務之急是向青年人推廣“事業”的觀念,只有大家不再單純的把工作看做維持生計、積累金錢的事,而是將之視為實現個人價值,追求心理成功滿足感的事業,青年人才有動力朝規劃目標進發。

政府、社團全方位培養

馬志毅認為,青年人未來在社會佔主導地位不是在某個或某些領域,而是成為全社會發展的主導性力量。培養青年人應該全方位,尤其在經濟領域和社會管理方面。

在經濟領域方面,說直接點就是青年人的創業和經營問題。馬志毅說,“從高一點角度來講,鼓勵和扶持青年人創業,有助澳門經濟持續發展,也有利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目標”。因為青年人始終要接過澳門經濟建設大旗,現時高學歷高素質的青年比過去創業的人更青睞於創新項目,青年人創業不會局限於澳門已有的行業,而是會另闢蹊徑,他們創立新行業,對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的作用不容忽視。“應該說,青年人創業是大時代的命題,同時有廣闊的空間”,因為澳門參與區域合作將有更廣闊的金融、貿易、資訊的依託腹地。

馬志毅認為,結合澳門與周邊區域的特點,澳門青年未來在創意產業、連鎖加盟業、環保產業等方面均大有可為。尤其是創意產業,澳門中西文化融合,澳門文化兼具多元的中西文明特色,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獨特的沃土。創意產業對創業者的要求也符合青年人的特點。但這並非意味青年人創業可以一帆風順,期間也會遇到各種困難與阻力。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例,青年人創業首先面對的是融資問題。實際運作中,青年人不僅要懂得企業管理,也要有敏銳的市場觸覺,了解市場需要。這些都非朝夕間能成事,所以政府和民間社團應從每一個環節提供協助,為澳門未來產業培養青年人才。

社會管理層面,馬志毅認為,青年是未來社會主導者,應從現在開始培養青年人積極參與社會。“這不能僅是一個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實”,馬志毅說,其實澳門青年人近年參與社會的意識越來越高,青年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最大的障礙是社會沒多給他們機會。這方面,政府應提供資源和機會,民間社團亦應在自身架構上做好梯隊延續,為青年人提供更多展示才華的舞臺。

當然,僅僅提供舞臺讓青年人展示還不足夠,讓他們發揮更好,相關培訓必不可少。比如青聯連續四年開辦的“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畫”,就是希望秉承“愛國愛澳”宗旨和服務社會理念,培養一批關心國家發展、實踐“一國兩制”政策方針的青年。

馬志毅強調,“培養青年人關係到澳門的未來、關係到澳門能否薪火相傳、能否持續發展的大問題,不能不重視”。

(本報記者 王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