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火樹銀花鬧元宵

熱熱鬧鬧地過了春節,就是元宵節了。不過元宵節,不算過完年。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千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之夜,台灣的熱鬧氣氛一點不比除夕差。不僅全台各地燈會一片火樹銀花,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更是台灣人過元宵節,離不開的大傳統節目。

平溪天燈幸福祈願

對新北市平溪鄉裏而言,每年元宵節可謂大日子。在這一天,當地民眾不僅猜燈謎提花燈,更重要是要燃放天燈祈福。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平溪鄉放天燈活動一年比一年熱鬧,不僅天燈越做越多,體積也越做越大,燈上還繪有各種圖案並書寫放燈者的姓名,有“放得愈高,(事業)做得愈旺”的說法。

天燈又被稱為“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所創,原本為了傳遞軍情,利用熱氣上升的原理製作燈盞漂浮在空中,造成錯誤的星相信息,用以欺瞞司馬懿的大軍。平溪放天燈的傳統,始自道光年間。當時,大陸渡海移民陸續到昔日臺北文山地區開墾,常有盜匪騷擾聚落,平溪人只好避難山中,待危機過後,留守村中的壯丁就以天燈為信號,通知鄉人返家。如今天燈已象徵著祈福納喜的活動,平溪人常說天燈怕鞭炮,所以元宵節放天燈時,一定要大放鞭炮,炮聲愈響,則愈能把天燈嚇得飛得愈高愈遠。如今的平溪放天燈,在每年元宵節前後,都吸引著全台數萬人潮湧向平溪鄉裏共享盛會。

鹽水蜂炮萬炮齊發

每年元宵節燃放蜂炮,是大台南鹽水鎮民眾最感驕傲與興奮的活動,這項古老的元宵節慶傳統不但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沒落,反而在地方人士的維護下得以光大發揚,孕育出鹽水鎮200多年來的特有風貌。

鹽水鎮蜂炮的習俗始自清朝,相傳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夏天,鹽水地區突然發生百年不遇大瘟疫,上千鄉民患病死亡,地方民眾求助無門,只能祈求神跡降臨,最後武廟關聖帝君降旨繞境降魔,指示元宵夜由周倉將軍前導,關帝神轎壓陣護隊,信徒尾隨其後繞走疫區,沿路燃放炮竹直至天明。說也神奇,饒境結束後,小鎮的疫情竟然就此消退,民眾為感念神恩,每年元宵節都沿襲成例,遂漸演變成今日的蜂炮盛會。

元宵節當晚,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潮水般湧人這個古老小鎮,爭睹這項最緊張、刺激的蜂炮盛會。放蜂炮活動於砌司舉行,當饒境的神轎途中遇到炮城,便須接受蜂炮洗禮,以示對關帝爺的敬意。蜂炮被點然後,發出宛若蜂鳴的尖銳聲響,數以萬計、四處流竄的炮竹,也仿若群峰傾巢而出。一時間,火光沖天,燦爛繽紛,神轎在炮城前方不停晃動,接受蜂炮的沖擊,蜂炮之名由此而來。遊人在親身體驗萬箭齊發、槍林彈雨般的蜂炮洗禮後,無不嘆為觀止,永生難忘。鹽水鎮的民眾相信,炮城做得愈大、蜂炮放得愈多,來年的生意也會愈興旺。正因此每年元宵節鹽水鄉民莫不投入巨資,在蜂炮的花樣、種類上翻新求變變,炮城的造型也各具特色,可滑爭奇鬥艷。

炸寒單爺越炸越旺

炮炸寒單爺,是台東最出名的元宵節慶祝活動。寒單爺的名稱又有“寒丹、韓單、邯鄲、韓鄲、韓丹、邯丹、邯單”多種不同寫法,推起原因,應該是口述相傳過程中所造成的誤傳。不少民俗學者認為,“寒單’應是“玄壇”的訛音造成,所以多半也認為“炸寒單爺”即月早期台灣社會慶祝元宵節特有的“迎玄壇爺”遊街習俗。

玄壇爺出自封神榜,本名趙公明,商朝魯國(今山東)人,任武管,又稱峨眉山羅浮洞主,武王伐紂時協助聞太師抵抗周軍的進攻,為薑子牙以厭勝之術所殺。後周封為趙大元帥,三教稱呼為萬靈天尊,在封神臺上受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又稱銀主公王,俗稱武財神;又是五路財神裏的中路財神,統帥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君”姚少司。又受封于太上老君法旨及玉皇大帝禦旨,封為天上三十六天宮之首,率領眾宮,管領凡間福禍。其神像為黑面濃須,右持打神鞭,左拿封天印,座駕黑虎將軍。

相傳寒單爺怕冷,因此當其出巡時,民眾便投擲鞭炮為其驅寒。俗信鞭炮炸得越旺,不但象徵接財神迎財,也意味著祈求新的一年萬事如意,以真人裝扮的寒單爺赤裸著上身,站在神轎上,接受民眾不斷用鞭炮去炸,僅手持一把榕樹葉護臉。煙霧彌漫中,神跡若隱若現,場面刺激又頗具特色。入夜後,炮炸寒單爺進入高潮,強烈的煙幕和火光更增添了神秘而壯烈的氛圍。

野柳神轎火祭四神

每年元宵節,在新北市野柳保安宮有一項特別的活動“洗港祭”。相傳早年間,開漳聖王透過乩童告知村民想在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天,去港口洗一洗塵埃。此後每年元宵節,野柳居民都會恭請當地保安宮開漳聖王、天上聖母、周倉將軍及土地公等諸神,到漁港中淨崗200多年來,每到元宵節,當地百姓便備齊祭品,恭請四神上轎,由四位壯漢拍起神轎,現在村內繞境遊行,接著神轎像是起乩一般,瘋狂甩動,然後連人帶轎一起躍入漁港邊的淺海中,再遊過100多米的距離登上對岸。

待四轎陸續下淮“洗港”後,便舉行“過火”儀式,以祈求平安與豐收。全台各地也時有“過火”儀式,但皆以野柳村保安宮所舉行的最為盛大隆重。野柳村的“過火”儀式與過海意識合併舉行,神明既水裏來又火裏去,在“過火”之前還有一連串的儀式,首現由道士禱告,祈求神明護佑此次“過火”平安順利,然後以草席在火堆四周揮舞一番,象徵驅除邪魔。再以鹽和米向炭火中倒人以降低溫度。此時,抬轎的四名壯漢開始繞著火堆一圈一圈地跑,一邊跑還一邊口發囈語喃喃不休。頃刻,道士發出信號神轎開始過火,隨後有許多身體有恙或有求於神明的信徒,也紛紛沖過火堆,在燃燒的炭火上赤腳走過,可得到神明最多的庇佑。而經過“過火”儀式洗禮後的神明,據說可滌盡邪氣污染,再度發揮神力,庇護萬民。“過火”儀式完成後,神轎在信徒的簇擁下,在野柳的大街小巷內巡行以驅趕邪魔,待神轎遊行完畢返回保安宮,聲勢浩大的“洗港”、“過火”儀式才告落幕。

澎湖面龜祈福平安

龜是靈物,千年生毛,壽五千歲,稱為神龜,萬年則稱為靈龜。全台各寺廟在元宵節時也常舉辦“乞龜”活動,而其中又以澎湖馬公天后宮的“乞龜”活動最具規模,重量最高曾達上萬斤,必須用吊車才能搬得動,令人嘆為觀止。所謂“乞龜”,最初是由廟方供出面龜、紅毛龜等壽龜(龜的糕點)供信徒擲笅乞賜,待得到神明的允賜後,就可以帶回家讓全家“呷平安”或藉以祈求後嗣。乞得面龜的信徒在事業得意或求得子嗣後,必須准備加重的面龜或紅毛龜供其它信徒求乞。由於龜是長壽吉祥的象徵,再加上是神明的賜與,所以深受民眾的喜愛,成為台灣元宵節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

(易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