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是時候展開人口政策研究

劉紹滿

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透露表示,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目前正在對澳門的人口政策進行基礎研究分析,下一階段將會向社會公開咨詢。的的確確,本澳回歸十三年以來無論是社會經濟或是民生等領域都有飛躍式的變化,現加上人口老年化也是本澳現時面對現實性的問題,在加快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但人口政策仍停留在過去的時期,顯現社會發展與人口政策發展配合不到,相信會阻礙本澳社會的發展。政府當局將展開人口政策研究或制訂一套與時俱進的政策,這也是符合實際及為社會穩健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現時的本澳與回歸之後相比較,真是可以用翻天覆地一詞來形容是適當不 過的事實。本澳現時的社會是發展起來了,可是社會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就面對人力資源問題,相信會為本澳未來社會發展的最大阻力。人力資源不足、人才資源缺乏、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等實際性的問題,隨著時間變遷,自然而然,這早已成為核心性的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澳的的確確是需要切底進行研究或推出相應、與時俱進與社會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一套人口政策。

據統計暨普查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澳門特區共有人口557400人,較2010年年終經修訂後的540600人增加16800人,增幅為3.1%。有統計資料顯示,澳門六十五歲及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8%;五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升至11.4%的近二十年新高。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當六十五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時,即達到高齡化社會的門檻;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提高到14%時,則達到高齡社會的門檻;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從14%再提高到20%時,將達到超高齡社會的門檻。換言之,本澳人口老化問題將轉趨嚴重。同時,現時本澳的人口特點還存在人口規模與城市容量之間的矛盾、外地雇員與本地勞動人口之間的矛盾、生育率下降與長遠發展之間的矛盾和人口素質與產業升級之間的矛盾等。本澳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變相為本澳人口政策指出大方向,即不能發展成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否則休閒旅遊無從談起。因此,相信針對本澳整體的人口政策開展研究已具備了迫切性。

隨著本澳人口老化、出生率下降,年輕勞動人口不斷減少,未來人資壓力有增無減,人口政策問題在眉睫。在日前就有團體的調查報告顯示,本澳正面對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生育率下降、就業人口教育程度偏低等挑戰。多數居民贊成特區政府採取培育澳門本地人才、提高婦女就業率和優先吸納外地專業人才等措施,從而提高人口素質。本澳的人口問題的趨勢不斷變化,特區政府應全面檢測人口政策,不斷更新,以確保政策與時俱進,建立一個長遠、全面的人口政策。本澳人口老化程度亦是日趨嚴重,人口政策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吸納和培育優秀人才,優化人口,以便本澳社會經濟的發展,並且平衡人口結構,確保本澳未來社會可持續發展。

其實,人口是人才的基礎,人口政策直接決定了國民素質。現代優生學認為,人的才能在相當程度上受遺傳因素影響,優生優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新加坡是個國際化城市國家,人口密度居於東南亞各國之冠,平均每平方英里在一萬人以上,人口過剩壓力比較突出。為了緩解人才資源開發與減輕人口壓力的矛盾,政府實行計劃生育與優生優育相結合的人口政策。一方面,提倡一個家庭只生兩個孩子,一般文化程度者的家庭生育兩胎以上則須繳稅,不得享受醫藥教育等各種優待;另一方面,則倡導優生優育,高智多生,鼓勵和允許“受過更好教育的婦女生育更多子女,以確保下一代人口中擁有足夠的人才。”1984年政府立法規定,大學畢業婦女的第三、第四個孩子有優先選擇學校就讀的權利。新加坡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制定了新人口政策:持有高等教育文憑的婦女生孩子,工資可增長5%,生兩個孩子可增加工資10%,生三個孩子可增加工資15%。同時還規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生第二個孩子時須交納罰款。在這一方面,本澳與新加坡一樣屬於地方細,人口出生率低的地方之一,本澳亦是可以借鑒新加坡的做法,制訂相關的政策,推出優生優育的方針。

新加坡目前定位的人口發展是650萬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萬人口,那麼現在新加坡人口有多少呢?現在的人口有508萬,可是新加坡最大的困境是出生率低。但是,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就是,第一提高出生率。對於有生育能力,生育第二個孩子,政府有各種補貼,包括父親享受2周的產假;第二增加中小學生的移民,培養對新加坡的忠誠感,允許17歲以下母親陪讀,並且一年後可以申請工作,並允許部分品學兼優的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就申請移民,給他們安全感;第三歡迎外國人才移民,凡是新加坡政府認可的外國大學的人才,又是新加坡急需的專業人士,都受歡迎,直接申請級別較高的就業簽證;第四學生移民,主要是公立院校畢業的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一般1-2個月就可以獲得移民簽證,在新加坡工作定居。本澳的人口發展與新加坡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人口政策方面,還缺乏一套完善及有利本澳持續發展的政策或措施,新加坡上述幾方面的政策措施,相信也是值得本澳借鑒之餘的。

此外,新加坡也重視繼續教育與人才培訓。政府經濟發展局和工業訓練局負責對各級離校學生作進一步的技術訓練,從普通工人、技師、監工到工程師、經理等,均有繼續培訓計劃,各大學、專科、職業學校及工業機構共同承擔訓練技術員工使命。政府鼓勵並資助外國跨國公司對新加坡員工進行技術培訓,與許多外來機構商訂了工人訓練計劃,以滿足設在新加坡的跨國公司對技術員工的較高要求。由於多年來不斷加強人才資源開發,如今新加坡已成為東南亞地區技術水準最高的國家,外國投資者能夠在這裏找到東南亞最有苦幹精神和高技能的工人,新加坡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了人才資源開發的相對優勢。新加坡政府鼓勵引進西方技術、資金和人才,規定凡是外國夠資格或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及外來貿易投資商到新加坡工作,只要有適當的人士雇傭,外來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都可獲得3年的入境簽證;如果在新加坡連續工作8年,就可進而申請公民權,讓他們成為永久居民。在這種移民政策吸引下,中國大陸人才近幾年來大量湧入新加坡,包括科技人員、教授、工程師、藝術家、音樂家、演員、體育人員、文職人員、學生乃至工廠工人及持短期簽證人員。新加坡政府把人才資源開發當作一項系統的社會發展工程予以高度重視。在人才開發的諸多層次中,新加坡政府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政策性開發的功能。由於各項政策導向正確,相互配套,執行有力,從而有效地開發了國內人才資源,在引進開發國外人才資源上也走在世界前列。人才資源的充分開發,有力地保障了新加坡在短短的幾十年裏迅速實現工業化目標,躍居亞州四小龍榜首。新加坡在人才資源開發政策導向上的成功經驗,也為正在致力於現代化事業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鮮而生動的楷模。而澳門現時所謂的技術或專業管理人員的輸入政策,當中的條件較為高,其中涉及收入的條件就遠遠高於正在中小企業服務的外地高級或高層的人員的要求,他們只好望而止步,同時,亦沒有法律規定在本澳工作多少年之後就可以有擁有本地的身份,自然很多在中小企業高質素的外地人才沒有家的感覺,他們往往工作三幾年就打道回府或另有發展,可以講這也是本澳社會發展的損失或政策上的缺陷。

眾所周知,與澳門最近的香港來講,香港的人口結構特點亦是十分相似,人口老齡化嚴重及人才資源不足,同在“一國兩制”的環境之下,人口政策就是港澳兩個特區必須要面對的實際性與迫切解決的問題。香港就在從2003年7月起放寬輸入內地專才和優才的條件,並放寬條件,使獲准赴港的內地人才的入境條件,盡可能與其他地方赴港人才的入境條件統一,例如允許申請獲批准者攜同直系家屬赴港,以及撤銷內地專才只准從事特定行業的限制,同時,鼓勵香港高校吸納內地和海外學者和學生,以及改善措施與方便內地商人公務訪港。根據香港政府日前的資料顯示,技術移民有助於消除業務運作和生產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內地專才和優才能把技能、知識和經驗傳授給香港的就業人口,從而提高香港就業人口的能力和生產效率。香港輸入的內地專才為香港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每輸入一名內地專才,可為香港創造2.7個新職位。內地專才赴港的第一年,平均每人可為香港的有關機構帶來約30.8萬港元的收入,第二年及第三年更會增加到231萬港元。

因此,本澳正值人才資源不足之際,不防打破零的歷史紀錄,效仿香港及新加坡人口政策的做法,推出相應的人才輸入政策,特別需要關注對於在本澳貢獻多年與高技術性的外地雇員,相信以能給予他們有一份歸屬感的政策,以及應制訂內地大學生留澳工作等人口政策,相信將會對本澳的未來發展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