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對兩吳傳話作出非正式積極回應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受馬英九委託,向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出「一國兩區」論述,而台灣「副總統」當選人吳敦義也藉著「博鰲論壇」的平臺,向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李克強作出「新十六字箴言」,由於事出突然,胡錦濤和李克強都一時來不及分析研究,因而沒有反應。因此,有不少人感到,北京似是並不接受至少是不領情。而曾在大學期間與馬英九是學友因而經常成為馬英九請益對象的政論家南方朔(王杏慶),還在其當年參與創辦的《新新聞》上撰文分析指出,無論是「吳胡會」或「吳李會」,均可看出兩岸已毫無互信,北京對馬政府任何避重就輕的話已懶得理會,並因此而作出了「胡錦濤不理『一國兩區』 李克強不玩『十六字』遊戲」的結論。盡管有台灣同行在媒體上揭爆,南方朔是因向馬英九討要「監委」官位得不到手,才在「總統」選舉前夕突然轉向,猛批馬英九,並聲稱改為支持蔡英文,使得其上述評述沒有多少人相信,但終究北京的未作正式反應,而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日前「只要堅持一個中國,什麼議題都可以談」的發言,儘管被人們視為是對「兩吳傳話」的間接反應,但因「層級不高」而致有「權威性不強」之感,因而仍令人心生狐疑。

近日國台辦主任王毅在赴美進行例行工作訪問過程中的一系列談話內容,包括與美國國務院及白宮的主管官員會面,並與布熱津斯基等前政要、有關國會議員以及智庫學者進行廣泛接觸的談話內容,還有與華僑、由台灣移居美國的所謂「台僑」等僑團人士的座談內容,則可以視作為是對「兩吳傳話」內容的非正式回應,而且也很正面積極。

王毅在美國的談話內容,分為幾個層次。其中王毅在會晤美國政要時的談話內容,主要是重申北京的對台政策,將會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以循序漸進地繼續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並強調中華民族完全有智慧、有能力通過兩岸平等協商解決好有關臺灣的各種問題。為此,王毅再次敦促美方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在中美共同努力之下,使臺灣問題真正成為中美關係中的積極因素,而不是消極因素;真正成為合作的因素,而不是摩擦的因素;真正成為增進戰略互信的因素,而不是導致戰略互不信任的因素。這些對話內容,其實也都是屬於「例行公事」,並處於戰略性的位階。

但王毅今次在與美國政要會晤時的談話,也有屬於具有即時戰術運用的內容,那就是很坦率地表示,希望能在馬英九的「五二零」就職演說上,聽到有關兩岸的積極訊息,大家都能做有利兩岸和平發展的事。本來,這是屬於「一個中國」架構內的內部事務,為何卻要向美國人表白,難道不怕引來美國人幹預中國內部事務嗎?王毅顯是有備而來,只見他話鋒一轉,又表示臺灣問題目前仍是中美之間最重要且敏感的問題,期盼雙方能共同努力,讓這個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的積極因素。這是否暗示美國人,可以像過去曾要求陳水扁在其首次「五二零」就職演說中加入「四不」內容,及後來對其嚴重抵觸美國的台海政策的言行施加壓力那樣,也規勸馬英九在其「五二零」就職演說中,加上有利於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當然更是有利於太平洋兩岸和平穩定的內容?

而王毅在美國談話內容的另一個層次,則具體表現在與台灣僑領的談話上,主要是「六個繼續」,一是繼續貫徹執行中央業已確定的對台大政方針,持續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二是繼續鞏固兩岸雙方的政治基礎,不斷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三是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思路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四是繼續大力開展兩岸各界交流,特別是擴大深化文化交流,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和民族認同;五是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宗旨,使更多台灣同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受益,最廣泛地團結和聚攏一切支持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台灣各界人士;六是繼續堅定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由於他是在與台灣僑領的座談中作出上述表述的,因而就具有特別深重的意義。實際上,王毅還特別指出,這是兩岸中華兒女共同肩負的歷史責任。台灣同胞的前途和命運,歸根到底繫於兩岸的互利雙贏、民族的發展復興、國家的和平統一。這就顯示,北京今後對海外僑界的「反獨促統」工作,將由華僑延伸到「台僑」。

但人們都注意到,王毅無論是與美國政要會晤,還是與美國華僑社團座談,都避談兩岸政治對話和建立軍事互信措施的議題。這有可能是意味著北京對馬政府的政策期待,有了新的調整,就是既堅持「先經後政,以經促政」,又可以根據台灣的現實情況,暫時不急於推動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因為北京已把國民黨的「一國兩區」定調為「在一中框架下存在的政治分歧」,這與「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主張截然不同,因而有必要為兩岸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一個中國政治涵義」預留空間。尤其是在國民黨仍需面對民進黨制衡的情況下,必須注意避免打擊國民黨的積極性。這是深刻體認到台灣的現實政局,不可能急得來,欲速反而不達,只能是因勢利導,伺機推動。

當然,也不是「守株待兔」,希望馬英九能夠「硬」起來,一如其前任連戰先生那樣。實際上,連戰二零零五年是在甚麼時勢背景下,進行「破冰之旅」並與胡錦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原景》的?其一、當時是陳水扁當政,手中持有「國家機器」及專政工具,一個「傾中賣台罪名」就足以置連戰於死地。其二、三月十四日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民進黨強烈反彈,於三月二十六日動員幾十萬人上街遊行,因而在台灣島內形成一種蕭殺氛圍。但連戰卻毅然前往大陸,而北京也順勢作出對台灣人民友善姿態,連續推出系列惠台措施,從而很快就把民進黨製造的「反陸」氣氛消弭於無形,就連陳水扁也不得不委託宋楚瑜登陸傳話,時任「行政院長」的謝長廷為了積累政績,也制訂了一系列鬆綁兩岸經貿政策的措施。

現在,馬英九的處境比當年的連戰好得多了。其一,現在是中國國民黨執政,可以名正言順地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而且,馬英九也沒有爭取連任的選票壓力。

其二、在「胡連會」推動下,大陸連續推出更多的惠台措施,「九二共識」已深入人心,台灣人民正在享受著兩岸關係發展的「紅利」,這也正是為何馬英九本人表現並非完美,但卻仍能勝選連任的主要原因。連被視為「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的連戰都可以做了,為何自認為苦學出身的馬英九就不可以做到?

由此可見,北京在「兩吳傳話」之後的對台政策,是緊緊把握住「兩吳傳話」中正面因素,並要將之擴大,而避開有爭議性的部份,採取類似「九二共識」的手法,而形成了「九二共識」的升級版。既將經濟議題與政治議題結合起來,也做好短期現實計劃與宏觀目標的有機融合,在加大經濟交流合作的「靜水深流」中著力輕推政治對話波瀾。絕不會放棄和平統一的最終目標,當然也就不會因為推動政治議題有難度就有所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