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舉辦「澳門論壇」方便民進黨人參與

第四屆「海峽論壇」正在福建省廈門市及鄰近的一些縣市舉行。這是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一個新發展,是兩岸民間交流與互動的新平臺,是兩岸民間交流的一次重大交流盛會。按照專家學者的說法,目前海峽兩岸交流與互動平臺在不斷完善與發展,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平臺。國共之間建立了又被稱為「國共論壇」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成為最重要的黨際交流與互動平臺;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兩會協商是兩岸最重要的協商、談判平臺,是兩岸互動關係的主體;「博鼇論壇」成為兩岸在國際社會進行兩岸相關議題交流與互動的重要平臺。而「海峽論壇」則是大陸努力打造的兩岸民間交流與互動的綜合型新平臺,其最大特點是民間性,廣泛性,參與性。論壇議題廣泛,涉及經濟、文化、教育、藝術、學術等多個方面;主辦者廣泛,由國台辦、商務部、文化部等十多個部委與福建省政府共同主辦;參加者廣泛,有來自海峽兩岸各個階層、各個領域與部門的代表;人數眾多,僅台灣就有近萬人參加;論壇內容廣泛,有經貿交易會,有高層研討會,有圓桌會議,有專題論壇,有縣市主題日,有文體活動等。

實際上,「海峽論壇」本來就是兩岸人民的論壇,但卻被民進黨「先講先贏」地「汙名化」了,將之曲解為「國共論壇」。其實,這與按照「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而建立的「國共論壇」,是並不一樣的。因為「國共論壇」的參與人員範圍較小,參與方式也是以帶有政策研究成分的學術研討為主;而「海峽論壇」的參與者則主要是平民百姓,且形式多樣靈活,既有「廟會」,又有「大拜拜」,且分為幾大專題板塊,如青年、婦女、僑聯等,今年又增加了兩岸婚姻家庭論壇。

正因為如此,北京是希望能有民進黨人參加的。但由於已被「汙名化」為「國共論壇」,民進黨禁止其黨公職參加。年前作為民進黨創黨十八人小組成員,曾任民進黨中常委的許榮淑應邀出席,就被開除黨籍。因而一些民進黨人即使是有很高的意願出席,也只能是卻步。今年據說有民進黨人參加,但是頗為低調,許榮淑還說是要為他們「保密」。

「海峽論壇」確是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但缺少民進黨人參加,似是令人有「金甌缺角」之感。畢竟,民進黨在台灣地區擁有百分之三十八至四十五的基本盤,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代表著小部份台灣民眾的利益。這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對對以台灣人民為主要對象的聚會平臺來說。何況,受到西方「政黨輪替」普世價值的影響,再加上馬政府無所作為,難保「二零一六」或以後民進黨不會再次上臺。因此,能夠讓民進黨人參加相關「論壇,」多作溝通,很有好處。

如何能邀請到民進黨人參加有兩岸人民為主的「論壇」聚會?還是還是適宜採取「循序漸進」的辦法,先行利用澳門的特殊條件,由澳門的民間團體如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等做東道主(澳門和統會也是民間團體,但因其會名有「和平統一」的字眼,可能會「嚇怕」民進黨人,並成為民進黨中央祭出黨紀禁止其黨公職出席的籍口)。在民進黨人參加此類「論壇」成為常態之後,再將之轉移融合到大陸的「海峽論壇」中去。

早在一九九五年初,本欄就提出,澳門是進行國共會談的最佳地點。其一、當時澳門的特殊地位,既符合北京的必須在中國領土內進行的主張,又不違背台灣方面的「第三地」舉行的訴求;其二、當時澳門對海峽兩岸民眾都豁免入境簽證,含有「自己領土」之意,而入境香港則要簽證,帶有「外交」的意味;其三、兩岸領導人到了澳門,無須提供「二十一響禮炮」、「檢閱三軍儀仗隊」等的「元首待遇」,避免了「國與國對等地位」;其四、澳門是孫中山先生走世界的「第一站」,也是他首次發表革命言論,開始進行政治活動,及首次結識革命先賢的地方,按照中國人「周而復始」的傳統心理,倘將澳門作為首次「江李會談」的地點,並將國父紀念館作為「江李會談」的場地,同樣敬仰孫中山先生的海峽兩岸領導人,就能夠在孫中山先生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步的地方,完成孫中山先生未了的「和平統一救中國」的宏願;其五,由於台灣居民來澳門不需事先辦證,而澳門移民警察也不關心台灣政治,除李登輝等少數人外,並不認識台灣的中高級官員,澳門媒體的敏感度也不像台灣、香港同行那樣敏感,因而便於保密。

筆者當時的這篇文章,受到海峽兩岸各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中國國民黨澳門支部委員會影印後傳真給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會,也受到國民黨總部內一些「統派」人士的賞識。這個觀點,時任「陸委會」主委的張京育銘記在心。而這位張京育主委,雖然極力維護「中華民國」,卻追求兩岸和談,在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訪問北京,江澤民主席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訴求,張京育就積極響應,發表了「兩岸政治對話是兩岸政治談判的初級階段」、「提前進入『國統綱領』中程階段」的著名談話,但因此而被後來發表「兩國論」的李登輝免職,並委任曾在「新聞局長」任內撰寫《一個分治的中國》說貼的蘇起接替。

一九九八年下半年,連戰先生得知國民黨中央已決定是由他代表國民黨出戰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他就主張在當選「總統」後,即與大進行政治對話。因此,他邀集了曾獲鄧小平會見的楊力宇教授(鄧公在此次會見中提出「鄧六條」實際上是「鄧七條」,還有一條「國號國旗國歌可以改」,在公開發表及收入《鄧小平文選》時卻刪去),在美國修謮博士學位的論文是研究國共談判的關中(其論文研究範圍是前期的「國共談判」,包括「西安事變」等;同樣在美國修讀博士學位研究「國共談判」的邵玉銘,則是後期的「國共談判」包括「重慶談判」及一九四九年的「國共和談」)及主張「兩岸政治對話是政治談判的初級階段」的張京育,作為其大陸政策的智囊。

關中提出,按照古今中外經驗,正式談判多是沒有進展的,只有非正式接觸才有進展。連戰接受此主張,但非正式接觸的地點在哪裡?張京育認為是在澳門,並以筆者的分析為理由。因而他委託「陸委會」一位工作人員委託筆者,向何厚鏵提出,倘連戰當選,何厚鏵也已當選特首,特區政府是否可以提供方便?據說,張京育還親自來澳門一趟,以驗證筆者所說的澳門移民警察不認識台灣中高級官員。何厚鏵雖然表示尚未決定是否參選特首,但又表示即使不當特首,也將會盡力協助。後來何厚鏵告訴筆者,北京很重視這個信息,決定將委派一位姓楊的官員主持其事。遺憾的是,由於宋楚瑜強行參選,而致連戰落敗。否則,兩岸關係歷史將會改寫。而二零零五年連戰的「和平之旅」,其實就是源於他一九九八年的構想。

其實,民進黨又何嘗不是將澳門視為與大陸官員進行接觸的好地方?據說海協會澳門辦事處成立後,就有一些不方便進入大陸的重量級的民進黨人,藉著這個平臺進行溝通聯繫。而陳水扁當政之時,澳台論壇在澳門舉行,當時的「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就前來出席,很明顯是在「探路」。

因此,在民進黨尚未拋棄「台獨黨綱」之前,有必要先行靈活調適政策及手法,在澳門舉辦適合民進黨人參加的「澳門論壇」,採取「海峽論壇」的形式,讓以民進黨人為主標的的海峽兩岸人民參加,再除圖伺機轉型轉移融合到「兩岸論壇」。而且,這也有助於澳門構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