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屋改造宜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服務 棚屋改造宜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服務

日前特區政府工務局和文化局聯袂宣佈,特區政府計劃對路環船人街西側的棚屋群進行重整。主要內容是透過對棚屋進行修復或重建、增建臨海木板步道等系列措施,冀傳承該區的澳門漁村文化,並一併改善該區因打風下雨產生的衛生問題。有關規劃研究的目標,是尋找一個理想的項目推動方式,以保存及彰顯漁村的歷史風貌,將水岸的優美環境展現人前,延續和優化此區文化氛圍,協調商業與居居的關係,融和生活環境及旅遊環境,亦一併改善該區打風下雨便會出現水浸和垃圾堆積等問題。

而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則表示,對於路環舊市區船人街西側棚屋及美副將大馬路及連勝馬路交界的十二幢別墅的未來發展,政府其中一個思考方向是透過注入更多元素,達致活化和促進區內文化產業發展。例如透過修復活化或適當工程等,將建築物作為博物館,藉着注入更多元素,一方面活化該區,另一方面促進區內文化產業發展。就路環舊市區船人街西側棚屋的發展而言,現階段須由不同部門詳細研究。特區政府考慮重整船人街,顯示出對文物保育和發展文創產業的重視,就如當局已完成了一間政府業權棚屋的活化重建計劃,構思改造成「龍舟博物館」和茶座等,以豐富本澳的旅遊景點。

整修路環船人巷棚屋,這是一個好主意。但倘只是進行文化創意活動,則難以充分發揮其優勢。由於棚屋的特點是「高腳屋」,而在東南亞諸國,「高腳屋」已成為重要的旅遊資源,而澳門特區目前在貫徹落實中央賦予的「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定位,存在著不少客觀困難,因而在改造路環棚屋的主旨方面,應當優先考慮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服務,以將之改建為民宿為主,進行文化創意活動為輔。這一來可能提高其利用以至是經濟效益;二來也可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加分,增添一個「休閒旅遊」的去處;三來也可對本澳高端酒店佔主要比例,不方便背囊客的情況作出平衡。

路環棚屋實質上是「高腳屋」,而「高腳屋」是一項寶貴的旅遊資源,其中又以東南亞諸國中的湄公河的「高腳屋」最為著名,每天都吸引著眾多的各國遊客。實際上,「高腳屋」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幹欄式」民居,十分普遍。自古以來,「高腳屋」就是氣候濕潤、雨量充足的亞熱帶地區一種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腳屋」不是多層樓房,只是分上、下兩層。最初,「高腳屋」用竹子蓋建,後來逐漸發展為以木材為主。屋的上層住人,下層無牆,只有數根木樁,用於放置傢俱和其他物品。

不過,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的「高腳屋」,因為過於簡陋,並不開放給遊客入住,而是由當地居民居住。而海內外遊客則是坐著小艇,遊弋於「高腳屋」之間,觀賞當地風俗民情,購買各類水果與小吃,因而這些水上市集又被稱為「東方威尼斯」,很受觀光客歡迎。「水上市集」顧名思義就是在船上的菜市場,是依靠水上生活的人家重要的文化,因而構成了當地的特色旅遊文化。丹嫩莎朶是曼谷名氣最大的「水上市集」,十個觀光客有九個都會去這裡,原因是它離曼谷市不會太遠可以當天來回、且有交通工具可以抵達不需要一直換車,也因如此這裡不論是週間還是週末總是塞滿了大批人潮。

但在馬來西亞的一些旅遊景點,則建有專供遊客入住的「高腳屋」。這些「高腳屋」已是現代化建築,其設施與一般酒店無異。本澳不少旅行社的馬來西亞旅遊項目,就有以入住「高腳屋」為招徠。這些「高腳屋」往往面對著麻六甲 海峽,戶戶面海,海天一色盡入眼廉,入住充滿馬來風情之高腳水上屋,可以體驗下榻於水上房的感覺,潮汐交會拍打著海岸,夜晚抬頭一望,滿天星斗伴隨著海浪聲,真是人生一大享受。而且,也配以各種休閒設施,結合了自然海景,更讓人感覺多了份休閒與浪漫。

其實,在我國內地,同樣也有以「高腳屋」為招徠的旅遊景點,其中最著名的是湘西的鳳凰古城。不過,當地把「高腳屋」稱為「吊腳樓」。名導謝晉所導演的《芙蓉鎮》就拍攝於此,而宋祖英的《小背簍》歌中也有「吊腳樓」一詞。

鳳凰古城的「吊腳樓」起源于唐宋時期,至元代以後漸成規模。隨著歲月滄桑,鬥轉星移,建築物在日月輪回中不斷翻新更替,目前鳳凰古城的「吊腳樓」多是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建築風格。可以說,「吊腳樓」群是鳳凰古城定位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大重要建築景觀。「吊腳樓」小巧秀麗,宛若少女婷婷立于古城東南的沱江之畔,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鬱苗族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之一。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旅遊事業在鳳凰風雲鵲起,「吊腳樓」裏的人們紛紛將自家的「吊腳樓」重墨粉飾,開辦了江邊旅社、茶樓灑肆,以極其合理的價格熱情服務于四方遊客。

與芙蓉古鎮的「吊腳樓」是民宿相比, 深圳青青世界的「高腳屋」則是典型的現代化高腳屋酒店。青青世界是一家以休閒度假為主題的觀光農場,為「鵬城十景」之一。二十六間「高腳屋」型的小木屋錯落有致地分佈在蒼松翠柏的半山腰之上,其內部除了提供全套星級服務之外,還設有別致的泰式小閣樓,格調高雅;別墅區則以豪華舒適的理念設計,溫馨的主人房,充滿童趣的兒童房,寬敞明亮並以紅木傢俱配置的客廳,無不體現出現代家居的全新理念。

而香港的「高腳屋」,則是以大澳最出名,成為吸引許多背囊客探究的地方,因而有「水上的陸地,陸地上的船」之說。

其實,就是澳門路環的棚屋,也是「名聲在外」,許多背囊客尤其是台灣的年輕人,都喜歡到此一遊,並在其網誌上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貼文。在他們的筆下,路環棚屋原汁原味地封存了澳門的過去。「鐵皮棚屋就建在水邊,漲潮時棚屋像是浮在水面上,退潮時屋下的灘地露了出來,只剩下棚屋下的支柱一根根站在水裏。棚屋與棚屋之間有棧板相連,棚屋前有樓梯下到水面,小船停在屋前,抬腳就能上船。這是漁民曾經的家,介於水與岸之間。」

由此,既然是要改造棚屋,就不如將之改造為民宿式的廉價酒店,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服務。實際上,這種民宿較為符合「休閒」的意況,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休閑就是休息,過清閑的生活。遊客在這裡小住,確有「過清閑的生活」的意境。

至於在這裡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則可能經濟效益不如民宿。實際上,盡管有一些澳門有志青年兢兢業業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活動,其精神可嘉,但畢竟仍然難以形成「產業」規模。市政牛房、瘋堂新街、鄭家大屋,雖然社會效益較高,但經濟效益卻欠佳。作為「休閑」尚可以,但作為「產業」,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就此,也使我們聯想到了美副將馬路十二幢西洋式建築物。除了是作為博物館之外,其實也可以在翻新後,改裝為民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