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微創新”實現澳門中小企業再發展

王希富

6月22日第四屆APEC中小企業對話世界500強財富論壇22日在成都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創新與傳承”。英特爾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提倡中小企業通過“微創新”來實現發展。這也是繼去年APEC中小企業峰會以“成長的力量”為主題,聚焦當下熱點領域和核心群體,深入探討中小企業的切實需求和發展動力,求解中小企業成長難題。從而提出“微創新”將成為中小企業未來最重要的競爭力後。再一次重點關注“微創新”與中小企業的關係。那麼,何為“微創新”?澳門中小企業又能從中獲得什麼樣的啟迪?

微創新到底算不算創新

360安全衛士董事長周鴻禕在2010年中國互聯網大會“網路草根創業 周鴻禕與就業論壇”上指出一個方向:“用戶體驗的創新是決定互聯網應用能否受歡迎的關鍵因素,這種創新叫’微創新’,’微創新’引領互聯網新的趨勢和浪潮”。周鴻禕稱:“你的產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動用戶心裡最甜的那個點,把一個問題解決好,有時候就是四兩撥千斤,這種單點突破就叫“微創新”。尤其是對於小公司,因為大公司拷貝有優勢。對於這一點,創業者沒有什麼可抱怨的,這就是現狀,唯一要抱怨的就是自己沒有創新。要做出“微創新”,就要像鑽進用戶的心裡,把自己當成像一個老大媽、大嬸那樣的普通使用者去體驗產品。模仿可以照貓畫虎,但肯定抓不住用戶體驗的精髓。”

“微創新”從提出以來,迅速“火起來”,更多的解讀與研究隨之而來。但是爭議也隨之而來,互聯網知名評論人謝文就很有些“嗤之以鼻”。在謝文看來,微創新壓根就是“偽創新”,實則還是以拷貝為主小修小補為輔,起了個好聽名字罷了。

其實,從一開始,“微創新”最主要的是針對中國互聯網產業而提出,也確實,很多互聯網企業的成功都印證了“微創新”的力量。比如:內地的騰訊,QQ本身就有很多微創新,QQ檔案傳輸速度比MSN快,這就打動了用戶的心。總結起來,騰訊公司雖然每次都不會第一個去吃螃蟹,但是模仿之後的“微創新”才是騰訊成功之道。騰訊公司會根據使用者需求,從小處著眼,貼近用戶需求心理而“微創新”。不管是遊戲、團購還是其它產品,模仿不是關鍵,而“微創新”才是王道,最起碼中國的互聯網競爭亦是如此。再就是提出“微創新”的周鴻禕所在的360公司,他們的主要產品360安全衛士從查殺流氓軟體開始,也是一直在做微創新工作,查殺流氓軟體就是“微創新”。後來,360開始給用戶電腦打補丁、體檢、開機加速,每一項功能都是“微創新”。360就是靠這樣一個一個的微創新發展起來的。從產品角度,內地軟體業界的影音播放機方面,當年所有播放機都沒有歌詞功能,千千靜聽就做了這一件事兒就成功了;另外,暴風影音就是把國外很多解碼器打包在一起,讓各種常見格式都能播放,靠這一件就火起來了。

創新的作用自不必多言,無論是對整體社會的發展還是某個企業或者機構的成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形成“人無我有”的優勢。那麼微創新到底算不算創新?又具有哪樣的作用?

創新理論的提出者熊彼特是一位關注社會與經濟發展變遷的宏觀經濟學家,因此他對創新的定義也比較抽象。他認為創新是一個將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最終經過生產經營體系創造利潤的過程。從微觀層面看,創新有五種途徑,也就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制度創新。

微創新是對熊彼特創新理論的精細化和現代化,它在創新的基礎上發生了一些分化和演變,大體可以分為:技術型微創新、功能型微創新、定位型微創新、模式型微創新、服務型微創新以及整合型微創新。它所能達到的效果應該是“人有我優”。從學術的角度上筆者並非專家,所以無法對“微創新”是否屬於創新做出論斷。但是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上,無疑“微創新”與創新一樣,都對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一定程度上,我們不妨將“微創新”也視為一種創新。

微創新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將創新與“微創新”的關係理解為“人無我有”到“人有我優”,其實本質上反映出來的是“生存”和“發展”的問題。正如周鴻禕所言“當我們提起創新總感覺像微軟那樣你要雇傭多少科學家,在全世界有多少研發中心或者有多少研究院,要有幾千個人關起門來三年磨一劍,最後弄出來一個別人高不可攀的專利或者弄出一個巨大的算盤。我覺得這種創新實際上已經不能在今天的互聯網世界裡有效的運作了,而且這種創新也不是我們很多公司所能去做的。”的確,在當今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傳播手段和速度多樣而迅速,處於產業經濟鏈下端的中小企業在自身資金、技術實力不足,市場佔有率不高的情況下,要大投入企業開發新技術、新服務、新產品,顯然是不可能的。在完全創新困難重重之下,中小企業要保持生存和發,必須不斷“零敲碎打”,從細微處著手,更加貼近客戶需求,方可得到不斷的發展。而這也正是“微創新”之本質。

“微創新”不是仿造,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過程中,可能每一個具體步驟是小的,但是得到的結果仍然是一個新的東西,最後積累出質變的結果。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以蘋果公司為例:蘋果手機看起來是一個革命性的產品,徹底顛覆了大家對手機的用法和習慣。但如果分解來看,蘋果手機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由小部件的創新組成的。世界上第一個觸控式螢幕,並不是蘋果做出來的。但是這個質變最終是蘋果通過‘微創新’顯現出來的。這是值得中小企業學習的例子。

在任何時代,創新都與之形影不離,推動時代不斷向前,“微經濟”時代亦是如此。與其它不同的是,“微經濟”時代的創新並不需要驚世駭俗的大發明,在市場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需要的是從使用者的細微需求入手,也許只是一點點“微創新”,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屆APEC中小企業對話世界500強財富論壇上,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說,推進結構調整,加強結構改造,是目前中國中小企業面臨的艱巨任務。只有應用先進的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的產業,加快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中小企業才能提升品牌的創造能力。在當日舉行的“微創新的力量”全體會議上,英特爾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節表示,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完全創新難度很大,但可採取“微創新”的方式進行企業科技升級。中國知名年釀酒企業水井坊總經理柯明思也認為,在保留企業原有精髓基礎上,做出“微創新”,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最好辦法。他說:“在水井坊打拼國外市場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改變酒的外觀和口味等本質。我們通過改變對產品的包裝方式,來保證廣告和銷售環節的高效,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去年,我們10%的銷售量都在海外市場。這個微小創新,既保留了產品幾百年的傳統,又引進一些新的概念,可謂一箭雙雕。”此外,世界知名服裝零售商蓋璞大中華區總裁楊得銘和星巴克中國區總裁王靜瑛也都肯定了“微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他們表示,只有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斷進行“微創新”,讓其成為企業血液的一部分,才能長遠立足於市場。

從澳門的情況來看,中小企業占到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對保證市民就業,維持社會穩定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也應該看到,澳門中小企所面對的環境甚至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內部有龍頭支柱產業的競爭,無論是社會資源的佔有還是正常措施的傾斜上,中小企業無疑都處於劣勢。對外方面,由於澳門一直以來都屬於微型經濟體,產業結構不完善、市場規模不大,都讓中小企業面對來自資金、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的不足。要進行完全的創新,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微創新”或許正該成為本澳中小企業思考的方向。

關於“微創新”的幾大類型

研究過“微創新”理論學者認為,“微創新”應該分為如下幾類:

技術型微創新。儘管“微創新”的提出是高舉“忘記技術,體驗為王”的大旗,但無可否認的是,技術仍然是可以直接改變用戶體驗的一個要素。與十年磨一劍式的“大創新”的技術驅動力如CDMA技術、藍光技術等相比,“微創新”中強調的技術要素,不是耗時長久的研發,而更多是一個微小的點上的突破,或是對已有技術與眾不同的創新性應用。從滿足使用者的某種需要,或給使用者帶來某種能夠投其所好的獨特體驗出發,進行週期短、應用快的技術創新、改良或運用,就是技術型微創新的核心。

功能型微創新。功能型微創新是指通過開發出某種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功能,製造出獨特使用者體驗的創新活動。功能型微創新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創造出一種具有全新功能的產品的或服務,另一種是在原有品類的基礎上,在自己的產品中增加了全新的附加功能。

定位型微創新。通過對產品或服務進行獨特的定位,並針對這一定位進行產品設計,達到創造獨特使用者體驗的目的,這就是定位型微創新的核心內涵。跨界與錯位,常是定位型微創新常用的手段。

模式型微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作為一種新的創新形態,其重要性如今已經不亞于技術創新等。模式型微創新即通過引入新的商業模式,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獨特的用戶體驗,從而佔領而擴大市場的過程。

外觀型微創新。外觀型微創新指的是,在產品基本功能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僅通過外觀設計上的突破,實現打動使用者的目的。

包裝型微創新。在用戶體驗越來越個性化、細微化的年代中,一個獨特的包裝,足以成為產品和品牌區別於業界的標誌。獨特的包裝,能夠創造出獨特的使用者體驗,傳遞出產品和品牌的獨有文化與內涵,這就是包裝型微創新的價值所在。

服務型微創新。能創造出獨特使用者體驗的,不是在於產品本身。在這個使用者至上的年代中,企業提供服務的品質與方式,也同樣是使用者體驗的決定性要素。通過貼心、周到而有特色的服務,營造出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是服務型微創新的本質。

行銷型微創新。在行銷環節,採用新的手段,新的形式,新的傳播管道等,帶來新的用戶體驗,從而引爆用戶群,這就是行銷型微創新的鮮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