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公帑政策應增強政治敏感

東望海

近期,巴士調整服務單價事件在社會引起極大關注,在民意壓力之下,政府承認巴士調整服務單價的相關程序不足,將根據合約內容及聽取社會意見更改。事件再次令政府飽受壓力,特首崔世安亦需就事件回應,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更是要到立法會解釋,事件給予政府的教訓,仍然是老生常談的“公帑善用”問題,再次凸顯政府部門在涉及公帑的政策時,政治敏感度不足的毛病依舊。

施政必須善用公帑

“公帑”顧名思議是屬於公眾的錢,是澳門居民共同擁有的錢財。也因此它的使用和支配必須符合澳門居民的利益。當然政府官員擁有著管理和支配公帑使用的權力,而他們手中的權力是老百姓授予的。官員由於職務的高低擁有管理和支配公帑的權力也大小不等。不過無論官大官小、所管轄的公帑多與寡,他們手中的公帑絕對不是屬於他們私人的錢銀,因此他們在花出他們手中的每一分每一毫錢時,都不能隨心所欲,而是必須謹慎小心地考慮如何讓經他們的手花出去的錢,都必須達到為居民謀福利的目的。

前立法會主席曹其真曾痛斥,回歸以來,多次政治事件均是因為政府官員被揭發濫用公帑而起,如有些官員的辦公室裡設有豪華的酒吧、有些官員甚至在廁所中裝有冷氣、公務員出外進修學習帶同家人,有的甚至一家老小一起去度假、財政局各級領導濫收出席費、官員借推廣基本法為名享受免費旅遊,足跡遍佈中國最美麗的風景旅遊區如九寨溝、麗江、張家界等等地方。澳門城市雖小但官員派頭特別大,每到一處必定先派遣先頭部隊安排一切,保證官員到埠後在機場或車站有橫額和紅地毯相迎。回歸一段時間,澳門政府還掀起組團出訪的熱潮。各局官員不停地組織各式各樣的規模龐大的,如青年團、婦女團、教師團、社協團、工商團、勞工團和各級諮詢委員會等等數之不盡的參觀訪問團,以交流學習為名,其中很多實際上是利用公帑免費旅遊觀光。再有的是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紛紛出版印製精美的雜誌和物,這些雜誌和物既沒有吸引讀者的主題,也可說是沒有真正的讀者,很多時只是一些官員參加公開活動的照片。

而在工程項目上,政府亦未能做到審慎理財的原則,如審計署對輕軌一期項目進行的審計報告指,澳門運輸基建辦公室沒有對項目作出整體投資預算,對外宣傳投資總額為75億元,尚未包括另外近3億元的開支。而根據目前投入,預計項目花費最少達86 .88億,陡增11 .88億額外開支;澳大過河隧道亦大幅超出預算等等。均引起澳門市民強烈的質疑聲音。

今次的巴士調整服務單價事件,雖然表面看政府官員並無違法之處,甚至只是依法行事,而事件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一是涉及面廣,關係到全體市民,初時有人不知只是由政府支付的服務單價增加,還以為是巴士車費加價,社會關注度大增;二是服務單價增加的幅度達到23%,增加理據不能為社會接受;三是新巴士服務模式運作之後,個別公司屢出問題,社會觀感極差;四是政府部門在施政透明度上有明顯缺失,巴士合約未接受社會檢驗。

對於政府官員在公帑利用上的一再出錯,曹其真一早提出,善用公帑是對各級官員的品德和為人審核的一個重要的標準。不幸的是我們的官員中有些並不太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往往視公帑為己有,在使用公帑時很少講究目的也不顧及後果。而他們毫無顧忌地隨心所欲地亂花錢,常常令澳門的老百姓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不做守財奴但需用得其所

社會一方面對政府官員濫用公帑強烈反對,但另一方面也對一些政府部門的做法狠批是“守財奴”,其中的關鍵是政府部門對財政資源利用沒有用得其所,沒有善用公帑造福百姓。

議員麥瑞權批評政府有官員特別是在公共投資上是“守財奴”,他稱連續數年的財政預算案投資計劃預算平均執行率不足50%,公共投資不足,民生倒退,連建築商也失業。他要求官員謹記總理溫家寶稱澳門公共開支要多些向民生傾斜,但澳門卻有官員當守財奴,麥瑞權更形容若不執行官員問責制,澳門“不會好過”。官員在公共投資上做“守財奴”,令業界及建築工人失去預算,“不理民間死活”。他表示,從財務管理角度,只顧儲錢,不有效用錢並非好的財務管理者。

守財奴解釋為有錢而非常吝嗇的人。在世界名著長河中,出現了四大吝嗇鬼,而最典型的守財奴形象,要數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其荒唐的舉止,變態的心理讀來令人目瞪口呆,啼笑皆非,其醜惡的靈魂,貪財如命的本性,兇狠、虛偽,數來令人憎惡和深思。

筆者認為,將澳門特區政府形容為“守財奴”並不恰當,首先是特區政府不符合有錢而非常吝嗇的定義;其次政府工程每被批評落實速度慢,原因多是所有政府工程項目要經過繁複、周密的程序,其目的是從保障整體社會利益、善用公帑的角度考慮,但因此而令工程往往拖延日久。

所以,善用公帑就要用得其所,要造福百姓。如利用公帑紓緩貧富懸殊,利用公帑令人安居樂業,切切實實推出種種措施利民紓困。而一些超小型公共工程,需確保撥款能夠用得其所,創造最多的就業機會。同一時間,政府亦應簡化程式,確保有關工程能夠盡快上馬,盡快提供就業機會。

明年將是本澳立法會選舉年,政府如有政策失誤,必然成為各政治團體攻擊的目標。所以,在此期間,當政府在出臺涉及公帑的政策時,需做多方面考量,特別要改變政治敏感度不足的毛病,以免為攻擊者提供“彈藥”。